引导孩子进入学习动力的良性循环

作者: 奥黛莉‧雅坤, 依莎贝尔‧拜优   译者:梁若瑜
孩子对自己越有信心,就会越有动力。他越有动力,就越愿意投入功课。他越投入,就越可能成功,进而对自己更有信心。这就是我们所谓成功的良性循环。(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07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动力。父母因为误解,把这种缺乏动力的情形,解读为“我儿子很懒惰”、“他最懒得动了”、“我女儿对什么都没兴趣”。

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这些忧心的父母,没有哪个孩子是懒孩子,只有在学校学习上缺乏动力并失去了天生好奇心的孩子。的确,就算是“懒孩子”也完全有能力花上好几个钟头把自己的脚踏车拆拆装装、阅读科幻小说,或尝试拉密数字牌(Rummikub)的各种不同组合。

我们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学习动力并不会凭空出现。

我们发现:学习的动力,取决于好几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分别是让自己高兴,和让大人高兴。

让自己高兴。我用功时,这个科目本身就让我感到快乐。假如没办法,就算是一个我所不喜欢的科目,好成绩、完成功课的成就感、我付出努力所带来的自豪,和我自身的进步,仍能让我感到快乐。这份动力,与我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信心密不可分。

插图-108

孩子对自己越有信心,就会越有动力。他越有动力,就越愿意投入功课。他越投入,就越可能成功,进而对自己更有信心。这就是我们所谓成功的良性循环。

我们没见过哪个孩子,其实也没见过哪个大人会洋洋得意地说自己很喜欢失败或喜欢一事无成。但是,假如知道自己将会一再碰壁,确实很难继续想要快乐且动力十足地用功。

让大人高兴。我们经常说,孩子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之一,是想要让大人高兴。此处的大人,指的是父母、老师,和身边亲近的大人。

为什么孩子想让大人高兴呢?孩子透过让大人高兴,寻求满足和夸奖。简单来说,孩子希望被认同和受重视。其实大人也在工作上寻求相同的东西。别忘了在整个童年时期,孩子对自身的价值感,乃是建立于周遭大人看待他的方式。

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让大人高兴往往是为了“耳根清静”。我们经常遇到青少年明白个中道理,且深谙此道。于是便会听到孩子这样说:“反正,我弄懂了一件事,只要我成绩好,我爸妈就不会一直烦我。他们会让我出去玩,也会做让我高兴的事。”这样本身也不是坏事,毕竟各取所需。

其实遇到一些非常封闭且丧失了一切动力的青少年时,我们也常常使用这种办法,让他们明白,只要他们愿意在课业上稍微用点力气,就会有很多好处。至少爸妈比较不会一直盯着他们。虽然这种方式,距离自发性的动力─ ─譬如好成绩所带来的快乐、完成作业的快乐,或用功的深刻意义及其对个人的最终意义─仍很遥远,但最起码,有些死掉的“马达”又这样活了起来。

─ ─摘自:《法式翻转教养:拯救无数法国妈妈、孩子和老师的“全脑心智图”学习法》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多孩子很怕数理,原因不外是不了解数学概念,也就是因为“看不懂”数学题目内容,阅读能力可以说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学好英文、数学、科学之前,最重要的一堂课是“学会阅读”:读懂内容,也能读出自己的见解。
  • 教育不是说只能发生在学校的课堂里,父母在帮助孩子学习的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父母们与学校老师一起配合,可以使他们的孩子对学校的各方面感受良好,进而帮助孩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 最新的一项研究称,“强势“父母的小孩在学校的成绩更好些。研究中称,父母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好。
  • 专注和专心都是学习时所必须的,它们分别由大脑的两个不同区域掌管,而且彼此互不相容,因此无法同时进行。此处的重点在于协助孩子依需求的不同,让两者间的切换变得更顺畅容易。但首先,要厘清专注和专心两者的差异。
  • 一群绵羊早草地上慢悠悠地边走边吃草,一只狗居然悠闲自在地坐在一只羊身上,享受着这世间不可多得的逍遥快活,让人好生羡慕。
  • 先前说过,如果想进入学习的状态,必须动用专注力。开学的时候,我必须要能够把“玩伴”或心事先放到一旁,才有空间接收资讯。 千万别误会了!把脑袋清空,不代表什么都不想......
  • 我们身为心理医师,经常邀请我们的病人跳脱固定行程、改变自己的习惯,做出改变。那么协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时,为什么我们建议要排定固定行程呢?
  • 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来自父母的高压、单调的学习程序、难以跟上同龄人的步伐、过度分心以及对取得学业成功感到绝望。如何确保孩子未来的学业成功呢?
  • 作为父母,你是否经常为如何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而苦恼?这并不奇怪,因为孩子们受到游戏、社交软件和许多其它各种形式的干扰,这些干扰的轮番轰炸,可能使他们无法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