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欧美国家为什么没有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

【大纪元2017年01月12日讯】在欧美国家,很少看到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而在台湾、日本等亚洲国家,想摆脱住院、卧床的折磨,却是奢望。日本高龄医学专家的善终建言,没有插管、灌食、洗肾与人工呼吸器的另一种终老方式。

据《自由时报》报导,《不在病床上说再见》一书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调查,成立“高龄者临终医疗学会”探讨对于高龄老人,如何主张医疗自主,才能没有遗憾地道别,让人生结束得更像一个人。

作者在经过多年考察后发现,欧美国家不像亚洲一样,有许多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这让他们反思国内医疗的观念与现况。书中探讨了阻碍老人安详临终的到底是什么,身为家属又该为亲人选择怎样的临终医疗,以及欧美国家是如何做到大多数人都自然善终的理想。

老人。(图:fotolia)
(Fotolia)

而在日本的老人医院长年卧病在床、无法行动,正在做中心静脉注射或经肠道营养的老人不计其数。

是日本的医疗水准太低吗?不然,甚至可以说日本的医疗比其它国家还先进,“那为什么其它国家没有卧床的老人呢?”

在2007年,作者与同为医师、专攻失智症医疗的妻子一起,在瑞典找到了答案。他们拜访斯德哥尔摩近郊的医院及老人照护设施。在这些医院中连一位长卧的老人都没有。更没有任何一位高龄患者使用胃造口或经肠道营养法。

其原因在于,欧美人普遍认为,高龄老人到了临终期会自然的失去食欲,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使用各种人工补充营养,让其为高龄者延命,是干涉他人的自然发展,反而被视为一种侵害人权与伦理的行为,甚至被认为是在虐待老人。

所以在当地就算发生感染引起肺炎,也不会注射抗生素,仅投以内服药,更不用将患者的手脚绑起来。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患者在进入意识不清的长卧状态前,就自然地寿终正寝了。

老人护理院有亚裔助理护士。 (海默所罗门康复中心提供)
老人护理院。 (海默所罗门康复中心提供)

欧美比较好,还是日本比较好?

那么到底对于高龄老人的临终医疗观,是欧美比较好,还是日本比较好,无人能够下定论。但是,举个例子,如果老人关节全都扭曲僵化,为了不要让胃造口的导管歪掉而将老人的双手绑起来……为了延续他们的生命,这些高龄老人所受到的种种待遇,实在很难让人认同他们有身为人类应有的尊严。

作者走访多国老人院,体会不一样的人生理念

瑞典斯德哥尔摩早发性失智症老人院—-STOCKSAND GARDEN ,是一间为了早发型失智症所开设的安养收容院,当时有24位患者入住。看护师只有一人,每周医师会来访一次。

创立二年以来,共有六位患者在此地过世。一年里有三位患者因吸入性呛伤移送至医院,但都很快回到安养院,在熟悉的环境中离世。

老人院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视散步,因此有个用围篱隔起来的大庭院,庭院里还设有桌椅。职员说:“人活着就要享受生活,经常有社工或家属在这里为了住院的患者开庆生会或各种派对。”

令人惊讶的是,瑞典人嗜酒的生活特性,也充分带入了失智症治疗的过程中,院所会为早发性失智症患者准备餐后饮用的啤酒。酒精浓度仅2.5%的淡口味啤酒,只要没有酒精中毒,每天喝都没关系。院所在最大的可能范围里,尽可能减少因病痛从患者身上剥夺生活乐趣。活的时候尽情享受、死的时候干脆爽快。“生命是为了享受人生而继续”,真是至理名言。

从1990年到2000年,百岁老人的人数增加了51%。(Fotolia)
(Fotolia)

失智症患者也能自由散步的国家

入住瑞典高龄者照护机构的人,除了仍能享受人生中的美食和美酒之外,还拥有可贵的自由。

由于失智症患者容易迷路,为避免发生意外,散步时会有看护员随行。但在机构中有一位80岁女性失智症患者,每天都要定时出门散步,并拒绝看护随行。硬要阻止时,她会打破窗子逃出去。经机构与家属协商后,决定让老人携带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允许她每天进行2小时的单独散步。而这要是发生在日本会被控管理失职的。

除了外出之外,日本对高龄者的行动还有许多限制。例如有些医院,为了防止乱动时脚卡进床栏里,有可能会骨折。如果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有剧烈身体动作时,会将他们的身体或手脚用布条绑在床栏上。医院称:“一切以患者的安全为优先”。

相比之下,瑞典的国民为换取身为人的基本自由,却愿意承受一定的风险。因民族性和社会观念的不同,也反映在高龄者的医疗面上。

生命是为了享受人生而继续,作者与夫人都已留下书面文件,清楚表达在临终期进入无法饮食的阶段时,均不愿接受胃造口等各种人工补给营养的延命医疗,不仅如此,也向子女们再三耳提面命,不可因一己之私,让他们承受无效医疗之苦。

责任编辑:李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