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寒

【文史】三九小寒冰上走 腊八养生粥中藏

作者:容乃加
寒雪中的鸟(易恒/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3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民间童谣〈九九歌〉唱到三九“小寒”时节寒冰冻结的景象: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小寒:第二十三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当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雪节气之始。每年在阳历15日前后到下个节气“大寒”前的这半个月期间。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都是反应天气冷暖温度变化的节气,到了此时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期间,日南来斜照,地表层吸收日照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贮存热量最少,因此,小寒节气天气最冷。冬至虽然是阴盛至极而一阳生之时点,但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在下午二点左右的状况。

小寒古物候

古时先民记载二十四节气的物候,都以当时生活体验的黄河流域一带为范畴。《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小寒物候,都是以鸟表态,曰:“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雁、鹊、雉都是鸟类,古人从鸟类身体掌握物候的变化,因为“禽鸟得气之先故也。”元人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道:

雁(雁)北向,…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

雉雊〔音姤〕。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也就是说,“冬至一阳生”之后阳气越茂发, 到了二阳之候,雁将从南方避热而开始返回北方;喜鹊开始筑巢;进入小寒十天后,雄雌雉鸡同鸣。这些物候都带着天地阴阳五行变化的显现。

法国巴黎:鸟儿在结冰的湖上行走(Photo by Gabriel Bouys / AFP Photo)
鸟儿在结冰的湖上行走(Photo by Gabriel Bouys / AFP Photo)

小寒俗谚.预测天气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这时日最冷。从冬至日开始,以九日为一单位,三九正处小寒节气中。

以下是一些关于节气预测天气的俗谚,体现了前人的经验,今人不妨参之、考之,自己加以验证一番: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和”;“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无雨,大暑必旱”。
“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
“小寒雨濛濛,雨水惊蛰冻死秧”。

地方风釆 三九小寒养生

中国小寒节气中的食俗,北京吃腊八粥,南京吃菜饭、广东吃糯米饭,而在台湾很盛行吃羊肉炉、帝王鸭、麻辣火锅等暖胃纳气食物。

黑山羊滋补火锅。(张学慧/大纪元)
辣味的黑山羊滋补火锅。(张学慧/大纪元)
麻辣汤底的羊火锅令人食欲大开。(萧雨萱/大纪元)
麻辣和奶汤底的火锅令人食欲大开。(萧雨萱/大纪元)

“冷在三九”,因而小寒食补的食俗文化成了各地的一道风景线。寒冬时节万物闭藏,寒气使得寒性凝滞易伤阳气。中国古传个人冬季养生也要重视顺应大自然养藏之势,毋伤毋扰身心,去寒就温,润泽五脏,无泄皮肤。《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腊八粥

黄历十二月称腊月,腊月初八一般落在小寒节气中,以2017年来说,15日交小寒节气,巧是腊月初八。腊八吃“腊八粥”现在也成了各地的食俗。

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表达了多种感情(摄影:彩霞/大纪元)
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表达了季节的心情(彩霞/大纪元)

“腊八粥”是将粗粮、细粮、豆类、果品等煮在一起,充分发挥互补作用,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食疗作用。腊八粥的食材并没有制式的品样,腊八粥可以集合当地特产粮、豆、果品之大成,原料多种多样。 其中常见的材料,如糯米、粳米都有补胃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养血、止渴、止烦、健脾胃,有助补中益气、温养胃气、止虚汗、治频尿,可说是温和滋补品。所以寒冬养生,无论中国南方或北地,都适合食糯米粥、糯米饭。当然,过犹不及,糯米黏滞,难于消化,适度食用为宜。

节气生活美学

在中国大陆,北地小寒时节江中雪已经冻结成冰,南方也会下起一、二场雪。平静的雪中,冬天地平线更是开阔。清代文人郑板桥有首诗〈雪景〉以数字描写落雪景景致,一片、二片、千万片的雪花,化入梅中都不见。文人的妙会,无声的喜闹无限绵延成了冬季赏心奇趣: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寒到立春期间,年终尾牙各种交际应酬邀约又不断,加上过节的气氛容易放松心情大啖美食,年后的肥胖问题就容易发生。平时喜欢大鱼大肉,饮食过量、胀气、胃痛、腹泻等肠胃问题的朋友,更要小心火锅、年糕与油腻年菜带来的负担。除了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外,中药里的山楂、陈皮和厚朴,冲泡后当温开水饮用,也有助于消除胀气和去油解腻。
  • 2月4日是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气“立春”,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2日,罗马教皇方济各向中国人民恭祝新年快乐!他在接受《亚洲时报》(Asian Times)采访时盛赞中国拥有“伟大智慧历史”,她“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部有着无穷智慧的伟大文化”。
  • 中国人很早就有夏至节俗,夏至的至有三义,夏至这节气在中国起源甚早,周朝天子已经在夏至祭地,〈夏至九九歌〉描写夏天的气候与景象演变。夏至,今日一阴生。天地运行带来了季节的循环变化,夏至天地阳消阴长步入转折起点。 夏至,中国人讲“天人合一”,表现在节俗生活、自然和民谚中。
  • 立秋每年约在阳历8月7-8日间到来。立秋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一种节气。梧桐是立秋的代表植物,一叶知秋,南宋宫中有报立秋来的仪式,少不了梧桐。唐宋立秋应时风物诗妇女童子剪戴楸叶,表秋意。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来了,物候中少不了寒蝉,;立秋俗谚,看雷、雨、热度的脸色。
  • 二十四节气:处暑,暑止。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期间天气微妙的嬗递演变样貌。古人观察处暑节物候有三;处暑有关的俗谚,表现中华文化中庶民的智慧与趣味;处暑保健养生的当令食物什么最风行?梨子、鸭子…
  • “秋分”日夜均分寒暑平,中国先秦时代效天地之理,在这天校正齐一度量权准器正人间公道。“秋分”意味着秋天过半,芦花千里秋月。彼岸花“曼珠沙华”盛开在秋分,阴阳两隔生死两茫茫。秋气肃杀,摧败万物,…古人从天地肃秋之节气中体悟了争逐功名利禄、怀忧动心摇情,更甚于秋气之伤。
  • “秋分过后气温变,一场秋雨一场寒。清润温补养肠胃,莫贪寒凉与肥甘。”这首打油诗道出了秋分时节的天气变化和养生须知。
  • 寒露节气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寒露到新雁南飞,寒露应秋杪,清光澄曙空。古书记载寒露三个物候为何?寒露百草枯!此外还有这节气还有什么俗谚?台湾新竹有名的九降风在此时降临,造就了名产,柿饼柿干还有……菊花黄盛。节气观天宇,寒露不弃衰草,善德长固永生…
  •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四立”的一个,中国历法中是以“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立冬就是冬天的开始。“立冬”的俗谚、“立冬”的地方采风、历史留影、诗人陆游“随处一欣然”的诗情胸怀,看这里…
  • “小雪”二十四节气第二十一个,在阳历11月22日前后一日到下个节气“大雪”前的这半个月期间。小雪反应降水状况。“小雪”古物候,“小雪”俗谚、习俗、地方风采、历史留影、生活美学、诗人俯仰天地诗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