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铮:再谈“文化自信”

人气 503

【大纪元2017年01月29日讯】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也谈“文化自信”》,从笔者个人的角度分享了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怎样获得真正的文化自信的经历。今天想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一谈“文化自信”这个重要的问题。

2015年秋,我请母亲到美国来玩,想让她散散心。自一年前父亲去世后,她的脸上似乎再也没有了笑。

之前我在美国虽然已经待了多年,但从来没有专门去玩过,也不知哪里好玩。于是就想偷个懒,参加旅游团吧!为此,我报了几个华人公司办的那种几日游的团,也报了一个在新唐人电视台做广告的西人公司的游轮观光项目。

游轮旅游是事先交了费,在游轮上的吃住玩乐都包括在内了。早餐午餐是自助餐,放开肚皮随便吃,食物种类很多,质量也相当不错。晚餐则是在正式的餐厅点菜,吃真正的比较有档次的西餐。

其实我和母亲一样,早已断了晚餐,平时在家只吃早餐和午餐。但既然出来玩,又已交了费,更主要的是,母亲之前没去过正经的西餐厅,我也想带她去体验体验。于是我们正儿八经穿上比较正式的晚宴服,来到游轮上的西餐厅就餐。

游轮上人虽然很多,有近五千吧,但大家都按房间号分配到不同的餐厅,所以倒也秩序井然,不会太拥挤。到了指定餐厅坐定后,侍者拿来菜单请我们点菜。由于我们平时根本不吃晚饭,所以没什么胃口,因此我只象征性的点了很少的一点点开胃菜和配菜,没有点主菜,主要就是想让母亲尝尝鲜,体验一下西餐文化。

结果,点菜单交上去以后,不一会儿前前后后一共至少来了四个人,关切而诚挚的问我:“你确定只点这么多吗?你确定不要主菜吗?你确定你们能吃饱吗?”

被四个看起来身份不太一样的人问过四遍同样的问题后,我简直惊呆了:西方人是这样服务、这样做生意的吗?按我的想像,以及与跟华人公司打交道养成的习惯性思维,钱已经交到他们手上,吃不吃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吃、少吃,正好给他们省钱,他们应该巴之不得才是,怎么还会一次次来真心问你是不是点少了?

当我终于把这些来问我是否点少了的人都“打发”完之后,我心情大好,开始环顾四周,看到旁边的餐桌上坐着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带着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小孩们等得好像有点百无聊赖,看起来不是很开心。

这时,我看见两个侍者一起走过来,其中一个拿一块大大的白餐巾,三下五下叠成一只小老鼠,然后又像变魔术似的,让老鼠“活”了起来,还会“逃跑”。侍者让小男孩来摸着这个老鼠看它怎么“逃”,小男孩被逗得开心的笑起来。然后侍者又拿老鼠去逗那女孩,直到那个女孩也“咯咯咯”的笑得前仰后合为止。

我在边上用手机拍摄、记录着这场面,既觉得新鲜,又再一次深感震撼。这两位侍者做得那么自然、那么开心,完全就是要逗这两个小孩高兴,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利益算计和考量。他们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又是那样的敬业,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另一位不经意的、默默的震撼了我的,是负责打扫我们房间的服务员。我和母亲住在游轮上一个靠海的小房间,窗户外直接就是大海。

开始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位服务员的存在,因为他总是趁我们出去玩的时候,默默的把房间打扫干净了,等我们回来时他早就不见了。

忽有一天,我们回房时,发现浴巾被叠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瞪着两只黑黑的眼睛,顽皮地趴在床头的小桌子上。我大为“惊艳”,赶紧用手机照下来。

再后来回来时,也天天有惊艳。有时浴巾被叠成一颗心,有时被叠成一只小兔子……以前只听人说过花有“花语”,给不同的人送不同的花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意。在这艘游轮上,才第一次知道,原来浴巾也可以“说话”。

再后来,我终于注意到了这名服务员。他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长得像东南亚一带的人,时常在过道或我们对面的房间里默默的站着,目送我们走出走进,并寻找合适的空档进来打扫。如果彼此在过道里碰上面,他也会微笑着用不是很好的英文跟我们打招呼。

我很惊异的发现,他很快就掌握了我们的起居和出入规律,总是在我们出门时间最长的那个空档进来打扫房间,所以从来没发生过他还没整理完,我们却已经回房的尴尬局面。

其实我们在游轮上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完全是到了游轮上才开始形成的,说实话,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几点将要出去干什么,经常是临时起意才安排的,或去游泳,或去甲板上散步炼功,或去看各种表演之类的。因为是在度假中,当然很随意。而他却在我们的随意之中,正确的找出了规律,总是贴心而周到的服务着,并用“浴巾语”跟我们沟通,让我们开心。

生平第一次,我有一点点体会到了,做一名贵族是什么感觉。在我的想像中,贵族家的仆人,一定就是这样侍候他们的主人的。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却时时在享受着他的服务。

要离开之前,我有意与这位小伙子多聊了几句,问他各方面的情况。他的语言非常朴实,却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满意。把客人服务好,在他,是理所当然的。他自然、快乐、用心的做着。

走的时候,我也非常快乐的、心甘情愿的、像“贵族”那样给他留了一笔小费。他淳朴的笑脸,作为这次愉快经历的一部分,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再反过来说一说在华人公司参加几日游的经历。只说一个例子吧。

那是在参加完“美东八日游”之后,最后一天的行程是去逛奥特莱斯。许多国内来的游客,都大包小包狂买东西。

逛完奥特莱斯,所有的行程就结束了。按合同规定,旅游公司应该派车把我们送到机场。

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和母亲与一对南京来的老夫妇回程班机的起飞时间比较接近,就被放在同一辆小面包车上,由司机拉去机场。陪伴我们八天的导游,也就由此分开了。

由于雨大,路不好走,一直堵车,司机很不高兴,一直在骂、在抱怨。我们四人只能默默的听着、忍着。

骂了半天,司机突然问我们要去哪个航站楼。南京的老夫妇急忙说是四号航站楼,我和母亲则需要去七号航站楼。

结果司机说,只能送我们到其中一个航站楼,不能分别送去两个,让我们四人自行商量,是去四号航站楼还是七号。

我们听了这话,都倒吸一口冷气。下着这么大的雨,不管停到哪个航站楼,总得有两个人得在瓢泼大雨中拖着笨重的行李,自行想办法去另一个航站楼。纽约肯尼迪机场四号航站楼与七号航站楼之间,虽然不算太远,对汽车来说,就是“踩一脚油门”的事,而要是在雨中拖着行李步行的话,那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去坐连通各航站楼的免费的通勤火车(AirTrain),上下火车也要费好多事,走好多路。打出租吧,也不知打不打得到,且觉得已经给旅行社交了钱,为什么还要另外花钱打车?

我一看司机那样,心知也不可能跟他讲道理,或向他求情,于是就默默地给导游发手机短信,问他怎么回事,并问他可否让司机把我们送到各自的航站楼,同时提醒他:旅游合同里可是标明“机场接送”的啊。

导游很快回短信说,合同里是标明机场接送,但没有说航站楼接送啊?不管送到哪个航站楼,都是已经到了机场不是?司机说得没错,公司的确只要求他送到某一个航站楼。

我看着这个回信,一时无言以对。南京那对老夫妇紧张的看着我。他们知道我在跟导游交涉,但不知道结果。同时他们当然很担心司机不送他们去他们的航站楼。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英文也不会,真把他们丢到另一个航站楼,还不知道能不能自己找到对的地方呢。

我只好叹口气,对司机说:“送我们去四号航站楼吧。”听到我这样说,南京老夫妇才算松了一口气。虽然我也很不愿意让七旬老母淋着雨拖着行李在两个航楼之间“挣扎跋涉”,但我也总不能让那对老夫妻去受这苦吧?我好歹算个“地主”,怎能让他们这“外来户”去为难呢?

主动把“便利”让给他人之后,我心反倒轻松起来。想起包里还有几根香焦没吃完,便掏出来请大家分着吃,同时也诚心的请司机吃。

司机刚开始又些意外,因为他本来拉着“架式”准备着我们可能会跟他吵架的。结果我不但没跟他吵,主动“先他后己”,还心中毫无芥蒂的请他吃香焦。

他可能真是饿了,也就接过香焦吃了起来。他吃完后,我又默默将香焦皮替他收拾到我随身带的垃圾袋中。

不过,这件令人不快之事,最后却意外地有了一个不那么坏的结局。我不知是因为我主动“牺牲”自己的姿态,还是那根香焦打动了那位司机,总之是到了机场,把那对老夫妇送到四号航站楼后,他突然主动说:我把你们送到七号楼吧。

这个结局虽然还算“圆满”,同时让我意外的领略到善待他人的“好处”和力量。但我总是在想:如果换作别人呢?或者,换作还没有修炼过法轮功之前的我呢?我猜我会跟他大吵,会打电话到他公司投诉,或者是,就算是勉强做到“先他后我”,我心中也一定是气鼓鼓的,绝对不会如此平静的微笑着面对一切,心中没有一丝一毫对此司机的怨气。

现在再回到文化。“文化”绝对不是说我掌握了多少知识,我会背多少教科书中的标准答案,我会在考试中拿下多少高分,或者我家造的神舟几号又飞上天了,我就是有文化了。

“文化”,除了是知识、艺术、科技之外,更是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处事方式和原则,以及对待他人的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我短短的旅行之中,在西人公司与华人公司体验到的不同“文化”,那之间的差异,可说是天壤之别。

在西人开设的公司,你能感觉到善意,感觉到他们真的是用心用意的要把顾客服务好,让客人开心满意,用尽心思给顾客制造惊喜和气氛……这是他们做生意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你虽然觉得自己像个贵族一样高贵起来,但又会觉得服务于你的人,也不并低贱。相反,他们的人格、行为方式和待人方式让你肃然起敬。

相反,在大陆华人开的公司,你往往感觉到,他们和你之间只是赚钱与被赚钱的关系。就算公司也按服务条款拉你去了该去的地方,可是你会非常清楚,他们是为了赚你的钱才这样做的,为了钱才勉强在面子上的一些事情上稍微顾及一下的,他们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并不享受服务于你的过程,在这里工作只是他们无可奈何的一个挣钱方式或跳板。他们心中想的,常常是些丑恶之事,他们心中算计的,基本也就是成本与收入……有这种环境中,你也很难高贵、高尚起来,因为你心中要时常提防着,他们会钻合同的空子,在大雨天把你抛在什么地方不管了……

说到“自信”,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大陆出来的游客,我看很多时候是只有“荷包自信”而已,而绝对没有文化自信

生活的品质、文化的品质,是由方方面面、很多细微细小的事情组成的。那些可怜的只有“荷包自信”的国人们,享受不到西方正常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有文化”的关系与处事方式,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了”。再有多少神舟几号飞上了天,这与八辈子也坐不上飞船的平民百姓有什么关系?相反,天天见面的人、天天要与之打交道的人,处处都在算计你,甚至想尽办法坑害你,这才是要紧的。

中共国与西方正常社会的这种“文化”差距,这种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再到待人态度之间的差距,是怎样养成的?又要再经过多少年,才能消除?

不用讲什么“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也不用讲什么雄伟的“中国梦”。中国的传统文化被共产党破坏贻尽之后,就单单是让服务业这一个行业的中国人,能够像西方社会的人那样“有文化”起来,都不知要再经过多少的努力才能做到呢。

“文化自信”?不先把党文化认清肃净,想也别想。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横河评论】怎样才能复兴传统文化
香港各界吁康文署邀请神韵来港演出
习出席三千人大会 万字发言大谈传统文化
石实:中共深陷执政合法性的困境
纪元商城
Nature’s Bounty鱼油多款 现有5折优惠
每日更新:超千图像 探索奇妙植物王国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