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阁:孙中山承传中华道统 福祉国人

“三民主义” 跨时代的意义(二)

作者:章阁

人气 551

1924年1月至8月,孙中山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演讲“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和民生构成的民主纲领。他每次演讲,都能够深入浅出。从他的演讲可以看到孙中山思想非常宏大,能够不受西方宗教、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学者提倡的思想牢笼所束缚,而是独具慧眼,从传统的人文精神找到别具一格的思想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包涵着修齐、治平的理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同样包涵着修齐、治平的思想。三民主义的核心致力于恢复中华,强调国富民强、天下为公,使中国永久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时隔近百年,今日再次回味三民主义,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民权主义

孙中山谈到的民权主义,即“人民的政治力量”。他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由百姓管理政事,就是民权。

回溯历代王朝,“权”的本意是用来维持百姓的生存,也就是保护百姓和育养百姓,使他们能够生存下去。

所以大禹治水,为百姓除去水患;有巢氏教给百姓建筑房屋,使他们可以栖身,避开风雨灾祸。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主张民权。他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百姓所听到的。他也曾讲过:“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一个暴虐的独夫商纣,没有听说他是以臣弑君。

早在数千年前,先贤就已经认识到,能够为民造福的国君就是圣君,暴虐无道的人就是独夫。国君无道,百姓就可以去反对他,推翻他。因此,历史上中国人对民权并不陌生,有着自己的深刻见解。

民权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发展到近代,民权演变为“善人同恶人争,公理同强权争”,也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

其中,创制权是指有利于民的法律,百姓可以来决定,然后交由政府去执行。如果之前定的法律已不合时宜,不利于百姓权益,百姓可以修改之后交给政府执行修改的法律,从而废除先前的旧法,这就是复决权。

现在的世界潮流早已步入民权时代,无论推行的过程面临怎样的曲折和艰难,但最终保民和育民,倡导“自由、平等、博爱”是每一个国家实行民权所要面临的问题。

世界的潮流无论怎样流动,就像长江、黄河不同的支流,虽然水流的方向有很多的曲折,无论向南,还是向北,但最后的流动结果都是流向东方,没有人能够阻挡水流的定律。同样,世界的潮流也是如此。

有一个事实要阐明,人降生于世就存在着不平等,天赋不同,才智高低有别,贤明和愚笨不同,财力大小也有差异,所以人生出来是不平等的。“要把位置高的压下去,成了平头的平等,至于立脚点还是弯曲线,还是不能平等,这种平等不是真平等,是假平等。”

孙中山认为,人类存在两种思想,“一种是利己,一种是利人”。利己的思想很发达,稍有聪明才智的人就会运用自身的才能去夺取他人的利益,这会逐渐形成专制阶层,也就产生政治上的不平等。

人生下来就已存在不同阶层,人心非要使它平等,那唯有通过实践道德才能达到人人平等的目的。孙中山阐述到,平等的真正意义是利人,就是“人人以服务为目的,而不以夺取为目的”。

天赋卓越、有才能的人应当尽自己的全部才力去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为他们造福;才能小的人就应该尽自己有限的才能为数十上百的人造福。哪怕没有任何才智的人也能尽一己之力为一个人服务,这才是平等的真正意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的民生纲领包含着百姓的福祉、社会的生存和国民的生计。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欧美有不少国家都在进行实践,也有不少研究者。

欧战以后数年中,孙中山一直在观察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情况,通过大量的实证,孙中山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在颠倒是非因果,“马克思以物质为历史的重心是不对的。社会问题才是历史的重心。而社会问题中,又以生存为重心。民生问题就是生存问题。”在他的研究中,“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

孙中山提倡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要保护本国的工业不被外国所侵夺,达到富国强民。但这不同于资本主义以赚钱为目的。如果他的纲领能够实施,就能够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既要求国民能健康成长,也能保障百姓的内心满足,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决百姓的福利问题。

这很符合中国的传统思想,一方面尊重人文精神,一方面也注重民生民情。数千年来,中国的政治传统都是从精神和物质上教化百姓,教育和礼乐也一直是历代教化所保持的长项。

结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涵盖着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包涵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深刻渊源。他的最终目的是民治民享。百姓共有国家,共管政治,共享利益。这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这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时隔近百年,再次从温三民主义,依然可见孙中山思想有着跨时代的洞彻和远见。

孙中山致力传承中华道统,即从尧、舜、禹、成汤、文王、武王等传下来的正统思想,孙中山的思想基础就是来自于这一道统。他所从事的事业是继承这一正统思想,并将其发扬广大,福祉国人。#

参考资料:

1.《民族主义第一讲》《民族主义第四讲》《民族主义第六讲》
2.《民权主义第三讲》
3.《民生主义第一讲》《民生主义第四讲》
4.《答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语》
5.《孙文学说》
6.《钱宾四先生全集》钱穆(着),联经出版,1998年@

责任编辑:谢秀捷

相关新闻
孙中山手书三民主义原稿 国民党最有价值党产
葛永光芝加哥演讲: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是连结两岸最佳桥梁
纪念孙中山诞辰 马英九:台湾继承三民主义
台实践三民主义逾六十年 马:欢迎大陆加入行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