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破窑赋》背后的故事

名流仙宗(13)传奇宰相吕蒙正与破窑赋

作者:皇甫容
敬在心,搬弄佛道是争名还是敬神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9316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北宋时期有一位传奇宰相吕蒙正,一生经历两个极端,幼年时期流落穷困,贫寒艰辛;入仕之后位极人臣,大富大贵。他秉性宽厚,侍亲极孝。身为人子,能不计父亲无情过往;身为人臣,能于朝堂之上坚持正道,力辩时政得失。一篇奇文《破窑赋》定格吕蒙正的不朽心路,也将他对命运的解读永镌青册,勉励后人。

看淡命运 撰写奇文

吕蒙正年少时由于父母不和,父亲就将他和母亲刘氏赶出家门。吕蒙正和母亲流落在外,孤苦无依。刘氏有感于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因此发誓再不改嫁。他们来到洛阳山上的一座寺庙里,幸得方丈救济,为他们在山上开凿一座窑窟,助其安身。

此后数年,这座破窑为他们遮风挡雨,俨然成了他们的家园。吕蒙正幼年的处境极其贫寒艰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上等人憎恶他们,下等人讨厌他们。吕蒙正就在这座破窑中和母亲生活了九年,这段苦其心志的生活经历也演变为一段传奇。

幼年贫穷时,人们骂他卑贱。他说:“我不卑贱,只是时运还没到呢。”当他高中状元,官运一路升至极品,位列三公,手中掌握着鞭挞百官的权柄,出门有威猛的保镖随扈,皇帝宠信他,下人拥戴他,人人都说他是贵人。这时,他说:“我不是贵人,只不过命运到来罢了。”

他将自己的一生浓缩于《破窑赋》。这篇简短的散赋,几乎囊括了历代的传奇人物,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他看开了命运设定的成住坏空,所以不为人中的事斤斤计较。父亲将他和母亲赶出家门,他考中状元后,仍将父母迎接到一起,不计父亲过往,恭敬地孝养双亲以至终老。

他看淡了命运的无常,当有人骂他、诽谤他,宽广的胸怀总能化解干戈。因为他看淡了时运的花果和败叶,才会跳出狭隘的偏见,以浓缩的文字留下千古奇文《破窑赋》,谆谆告诫后人困顿卑贱时不要怨天尤人;功成名就时不要随意侮辱他人。不管身在哪个阶层,守住自己的本分,顺其自然地做好。

容人雅量 时人感佩

这段贫穷的经历铸就他宽广的胸怀,他知道人生在世不易,所以很少计较他人的过错。他刚升迁担任参知政事,一天他刚走进朝堂,就听到一位官员隔着帘子说:“这小子也配当副宰相?”吕蒙正没有放在心上,他的同僚为他打抱不平,非要让吕蒙正去问那人的官位和姓名,被吕蒙正制止了。

下朝后,吕蒙正对他的同僚说,要是今天知道了对方的名字,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记,不如不知道最好。况且,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同朝为官的温仲舒经常贬损、讥讽吕蒙正,但是社稷用人之时,吕蒙正会不计个人恩怨,向朝廷推荐他。时人敬佩他的容人雅量。北宋另一名臣司马光也特别在自己的文集中,记述吕蒙正容人的博大胸怀。

忠直敢言 尽守本分

《破窑赋》诠释人应该顺其自然,在自己所在的阶层守住本分。作为臣子,吕蒙正恪守着忠诚的本分。很多人认为忠就是一味的顺从,古时的忠还包含着刚直敢言,这也是事君忠诚的表现,是臣子的职责所在。

一年正月十五过灯节,宋太宗在王宫大宴群臣。君臣欢聚一堂,宋太宗乘兴发表演说,谈到五代时期世道混乱,各国征伐,所以生灵凋敝。周太祖率领官民从邺南归来,官吏和百姓却都遭到抢掠,下有火灾肆虐,上有彗星出现,凡是看到的人都很恐惧。当时,人们认为天下再也没有太平的日子了。宋太宗回忆道,自从他登基以后,总揽政事,天下万事都能得到治理,他每每认为这是上天的赏赐,才会有今日的繁荣昌盛。随后他话锋一转,讲到治理国家还是在于人为。

很多臣子都很赞同太宗的话。惟有吕蒙正起身避席,对太宗说:“陛下所在之处,百姓都会到此聚集,所以繁盛如此。臣曾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有很多饥寒而死的人,并非都像城里这样。希望陛下能从近处看到远处,这才是天下苍生之福。”

宋太宗听到这番话龙颜大变,默不作声。同僚纷纷责怪吕蒙正讲话太直,不给皇帝面子,扫了帝王的兴致。

今人无法回到古代,再现当时的场景。但从史书的字里行间,后人看到古代帝王的胸襟,能听进逆耳的话,能听不同的声音;后人也看到,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无论在朝堂,还是宴席上,都是尽显本分的地方。吕蒙正忠于臣子本分,所以忠直敢言,成为中国青史的一大亮点。

人如容器 量大成大器

清朝名士陈淡野所编撰的《相理衡真》是中国相学界影响最大的五部著作之一。此书有段话写到,人就像一个容器,每个人的容量也都不同。古代圣贤帝王以天地为容量来治理国家;公侯相卿以高山大海为容量来辅佐君王。

陈淡野连续列举几位名人,说明不同的容量以及具体的含义。他说,古代的伯夷、叔齐有容人的大量;孟夫子有浩然的气量;三国时诸葛亮有高深莫测的智慧之量;大唐名将郭子仪有大福之量;北宋范仲淹有济世的德量;吕蒙正则有博大的度量。除此之外,赵子龙有胆量,欧阳修有才量,李德裕有力量。

陈淡野认为,如果一个人能拥有这样的容量,将来一定能成就大器。( 陈淡野.《相理衡真》)

为何命运之神如此青睐吕蒙正?又是何时发生转向,使他从寒门跃身朝堂,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或许,真如陈淡野所言,吕蒙正宽容博大的度量,效法高山大海的气魄,使他成就了社稷大器。

附:吕蒙正《破窑赋》全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鸭。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困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运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懮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牡丹真国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诗人刘禹锡(772年~842年)的诗,虽然这两句一个咏牡丹,一个咏青竹;一个象征繁华富丽,一个象征守节清虚,二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在诗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 回首看看刘禹锡的一生,细细品味他的诗作,虽然一生艰辛,挫折不断,却依然能将落拓的风采洒逸大唐,留下名篇典章百世流芳。他于困厄中,努力保持正面的善良天性,是否很像大隐于朝,不计荣辱悲欢的真仙呢?
  • 颜真卿留下高超的艺术成就,也弹拨了一曲弦外之音,他没有进深山寺院,也不入洞府道观,在这滚滚红尘中尽心尽力地辅佐一朝,安济一方黎民。
  • 唐玄宗李隆基天赋异禀,虽好雅乐,但秉性十分清净。由于他崇尚文艺、慕仙向道,玄宗一朝信仰文化、乐舞风尚蔚然成风。
  • 苏东坡曾说,友人若想跟着他显达富贵,那就像在龟壳上采毛织毯一样,难之又难。他善于理财,工于书画文章,善于救济鳏寡孤独,也善于引领百姓饮食文化,但他“无力”为自己求得显赫声名。
  • 若论苏轼的词章,犹如飘散在空中的春花,可以和着柳枝温婉而歌,清丽纡徐,雅人致深;也宛如天风奏响的海涛鸣曲,气度慷慨磅礡,似涛涛波澜激昂排宕,胸怀宏阔。
  • 苏轼成就一代文章,立大节于天下。其人立于宋廷,凛然刚正,心存浩然正气,因此成文刚而不馁,能够参天地造化,开盛衰之运。南宋皇帝在《苏东坡全集》卷首,破例刊印圣旨及钦赐序言。
  • 杜甫能将胸怀放宽在天下,以稷契自喻,也正是因为他有一颗广博的仁心。这颗广博的仁心,使他看待天地的视觉非常宽阔。在他的心中,世间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都沐浴在无限的仁爱之中。
  • 杜甫胸襟远大,他不止于一己之乐,一家之安。他的悲悯如此深沉,就像是精神上的支柱,承担起命运降下的所有苦难,既不佯狂避世,也不遁入空门。杜甫一生“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也”。千百年来,杜甫流露的仁义,沉雄壮阔的胸怀依然能砥砺人心。
  • 孟浩然一生大半光阴都在隐居、交游中度过。唯一的仕途经历,曾在宰相张九龄部下做过几年官吏。读书练剑、饮酒赋诗、诵经礼佛是他生活的基本模式。他一生风流倜傥,流连山水,无暇整理文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