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揭中国海外净资产9年至少跌1500亿美元

人气 3040

【大纪元2017年11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剑宇综合报导)中国目前持有1.75万亿美元海外净资产,不仅其净收益为负,且较2008年至少减少1500亿(美元,下同),其真实损失尚不得而知。近日,大陆一知名经济学家在会议上揭中国海外资产流失严重。

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第八届财新峰会上表示,中国在海外持有大量的净资产,在过去16年中,中国海外投资收益只有两年为正,其余年份都是负的,“这是很不正常的”。

余永定说,更令人担心的是,经过近十年,中国的海外净资产不增反减。从2011年到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累计额是1.28万亿,海外净资产理论上来讲应该增加1.28万亿。2008年海外净资产差不多是2万亿,到现在理论上来讲,中国应该有3万多亿,接近4万多亿,结果不但没有增反而减了。“这其中有统计上的错误,但是统计上的错误解释不了这么大的缺口”。

余永定此番讲话,印证了一年前热传的一篇网文,网文说: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手握超过3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资产,去年的净投资收益达到1700亿美元,这个国家是日本。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欠了4.5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负债(负的净资产),但去年的海外净投资收益竟然高达2288亿美元,这个国家是美国。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手握近2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资产,但去年的海外净投资收益却是负298亿美元,这个国家是中国。”

中国海外资产大流失是中共腐败和经营失败的一个巨大黑洞,其黑幕远未揭开。

央企海外资产数据成糊涂账:从未进行国家审计

央企是中共海外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海外资产流失的重灾区。荒唐的是,迄今“央企境外资产基本上从未进行过国家审计”;只有对境外资产的抽检,未有全面的审计制度。

2016年12月,习当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决定将境外投资纳入审计监督,要求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

今年3月,中共总理李克强再次承认大陆资本外逃情况严重,特别用“唐僧肉”形容国企国资的被侵吞、瓜分的现状,称监管要跟到海外以及建立追责制等。

但具体怎么开展海外资产审计监督,难觅下文。

中共国资委从未正面公布过央企境外资产相关数据,再加上基本未进行过国家审计,而更多地依靠央企自行审计,导致央企海外资产的账本对于公众来说成为了一本“糊涂账”。

资料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海外资产最大的47家央企,海外资产总规模3.8万亿元,海外收入达4万亿元,员工总人数达44.8万。47家央企海外资产总量占到全国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海外总资产的85%,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绝对主力。

而根据2015年4月1日,国资委网站公布的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上的讲话中的相关数据测算,截至2014年底,央企境外资产总额接近4.7万亿。

黄丹华讲话还披露,伴随央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境外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境外利润占比却在大幅下滑。央企境外经营单位利润占央企利润总额之比,从2009年底的37.7%,滑落至2014年底的9%。

具体情况,民众只能从不时见诸报端的新闻中略窥一二,诸如:中信集团2010年年底的海外资产为3626亿元,海外收入1125亿元,但到2012年年底,已经分别下降至2978亿和至602.7亿;中冶集团2010年年底海外资产达到308亿元,当年海外收入187亿元,到2012年年底,其海外资产扩大到365亿,但当年海外收入下降到92亿,下滑了一半等等。

2015年3月,中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董大胜的表态,“央企境外资产基本上从未进行过国家审计”,瞬时引爆了舆论。

根据媒体报道和国资委网站消息,近年来,国资委每年开展央企财务抽查审计项目的招标,聘请第三方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境外国有资产。但是,第三方机构无法取代国家审计。

第三方机构主要是核查央企的海外资产以及财务情况,并不等同于审计,也不能代替审计。审计是以合法为准绳,对于央企的决策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经营行为是否有不当之处等具有监管功能,两者不能混淆。

一般来说,国有资产的审计应该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形成外加国家审计和中介机构审计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审计制度体系。

中共2012年曾发布实施《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情节严重,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只是央企海外资产“基本上没有进行审计”,没有审计如何判断企业是否“遭受重大损失”,怎么“追究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时至今日,试问有多少央企负责人因使企业遭受损失而承担责任?

回顾海外投资失败若干案例

中石化阿根廷损失25亿美元。中石化国勘公司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2010年签订协议,以26.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在阿根廷的全部油气资产,项目于2011年完成交割。据一份中石化国勘公司内部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石化阿根廷公司累计净现金流为负29亿美元,在60美元/桶的油价假设下,中石化阿根廷项目的未来可回收资金与累计现金流之和为负25亿美元。

平安集团浮亏228亿人民币。2007~2008年间,中国平安集团向比利时富通集团投资入股20余亿欧元。后因比利时等国政府对富通集团银行业务采取的系列干预措施,平安集团的投资损失近90%。2012年9月,平安集团向ICSID提起仲裁,要求比利时政府赔偿7.8亿至10亿欧元。2015年4月30日,ICSID仲裁庭作出裁决,以缺乏管辖权为由,驳回了平安集团的全部仲裁请求。

2013年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披露: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至2013年间,境外投资中有6个损失项目、4个浮亏项目、2个面临损失风险项目。作为中国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成立于2007年的中投公司一直以神秘姿态示人。2007年投资黑石,黑石上市第二天,股价就一泻千里,最低时跌到3.55美元,彼时中投浮亏高达27亿美金,跌幅为83%。直到2013年年底,黑石的股价才回到当初中投的认购价,之后中投开始慢慢回本,被媒体称为“身陷黑坑7年”。

2004年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新加坡公司亏损45亿人民币。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久霖擅自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买了“看跌”期权,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导致新加坡公司现金流量枯竭,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中航油因此停牌重组。陈久霖被新加坡法院判处入狱服刑四年零三个月,2009年1月20日刑满出狱。后,陈久霖出任央企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中国大富豪过半投资海外 资产超6000亿美元
中国私人资金外逃 或给北美带来资产泡沫
中国人忧资产泡沫 涌入泰国买房养老
海外投资者看空中国楼市 从做空一只股票开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