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消费东西 还是东西消费人?

作者:曾铮

当我们强调商业成就和利润时,可能无意中已经将人变成了商品,或曰“消费”的奴隶。(Pixabay CC0 1.0)

font print 人气: 190
【字号】    
   标签: tags: ,

“黑色星期五网络销售额创纪录!每分钟成交一百万!”这样的新闻标题在过去两天充斥各大媒体。那么,一分钱未花的我,是否应该觉得愧疚呢?

事实上,我真的想过要加入“黑色星期五”的购物狂欢,因为那天家里的网络坏了,公共图书馆也不开门,反正也干不了活,不如去购物呢。

不过,当我盘算要去哪里、抢购什么时,我才发现我什么也不缺,也不需要。因为我有一个习惯,平时需要什么时,随时就买了,所以现在根本就没有任何“待购清单”需要解决。

所以我最终哪儿也没去,留在家里看了一天史书。

同时我也意识到,其实人真的不需要很多物质。就算你有八张床,那晚上睡觉时,不也只能占一张吗?要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

相反,人若追求精神世界,那世界却是无边无际无限美好的。你可任由思绪驰骋,享受“漫无边际”、不费毫厘的自由自在。

我不知有多少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和想法。当我们以“黑色星期五网络销售额创纪录”这样的语句做新闻标题时,我们无意中在暗示:“销售纪录”是我们社会中最要紧的事。当我们强调商业成就和利润时,可能无意中已经将人变成了商品,或曰“消费”的奴隶。我们更关心的是销售量和销售利润,而不是人们到底需不需要这么些商品,需不需要消费这么多,或者是,商品的“消费”真的能让人快乐吗?

如果我们的关注点是在人上,那新闻报导可能就会变成“今年黑色星期五 人们感到快乐满足”,或“今年黑色星期五,更多人选择出游,而不必去抢购打折商品”,等等。

那我们的社会(或经济)会不会因为人消费东西,而不是东西消费人而变得更糟呢?

不会吧。您说呢?@#

──转自作者博客

(点阅曾铮的图片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张莉莉新西兰惠灵顿报导)近日,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记录片《自由中国:有勇气相信》在惠灵顿首映,震撼了各界观众。该片导演麦克•波曼和女主角曾铮出席了首映礼并为观众解答疑问。我报记者在惠灵顿对曾铮女士做了专访笔录:
  • 用积极、勤奋、热情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就能带给别人幸福。(fotolia)
    这位在“平凡”的停车场岗位上,能做得如此用心、替顾客考虑得如此周到的小伙子,就是一个化平凡为神奇的典范。
  • 作者与女儿的合照。(曾铮博客)
    女儿一岁时,我开始教她认汉字。刚开始一切很顺利,我随意捡些她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词教她。她不觉得这是学习或负担,而总认为是另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 女儿第一次说“不”,就将这个字说得那么清晰有力,仿佛只全身心地担心我会不会气坏了身体,那一刻我觉得为了生她养她而受的一切苦楚都很值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