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源无法反映澳洲多元化社会

澳籍香港母亲不愿子女上精英学校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7年1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天睿澳洲悉尼编译报导)悉尼科技大学(UTS)社会与政治学高级讲师何博士(Christina Ho)虽然对自己的精英中学经历很满意,但却不想下一代去那里上学。原因是精英中学的亚洲人太多,相对实际社会人口组成来说严重失衡,无法真实反应澳洲的社会文化。

据澳洲广播公司报导,现年43岁的何博士1991年从精英中学毕业,那时亚裔学生为数很少。她很喜欢学校鼓励自由思想的教育,对当时的同学评价甚高,并且从同学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新州有21所完全精英中学和25所部分精英中学,亚裔学生在这些为优秀学生准备的精英公立学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教育评论家估计,一些学校亚裔学生的比例甚至高达90%。

何博士说:“理想来看,学校应该是社会的缩影,这样,孩子们会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学习日常的多元文化。”

她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太可能发生在一个无法反映社会民族或文化组成的学校中。

虽然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教室里有种族关系紧张的迹象,但在精英学校中,种族对于学生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这方面的确是个重要因素。

在中学的学科中,以数学为主导的几门学科被称为“亚裔五门”;而辩论活动和体育运动则被归为白人的项目。这样的区分让她感到不安。

“作为一个有移民背景但在澳洲长大的人,我比任何人都想要融入这里。我并不想被以种族来区分不同,”何博士说。

她提醒说,通过种族来看世界会带来不健康的区分,她希望对于种族、民族以及教育这些议题进行更广泛的讨论。“我想种族问题就在那里。虽然是明摆着,但是人们却不知道怎样谈论它。”

何博士进行的一项研究希望能找出一种可行的方法来谈论这些议题。她认为这并不只是种族和文化的问题,而是政府政策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澳洲的移民政策主要转向引入技术、财富、教育背景等这些方面实力雄厚的移民,而忽略了家庭团聚的因素。

教育领域也同样出现了相似的趋势。政府政策从范围广泛的综合模式转向了分级的、以读写和计算能力考试(NAPLAN)为基础的竞争性模式。

何博士认为,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结果就是移民澳洲的印度人、中国人和韩国人的教育水平超过了澳洲本地人的平均教育水平。

她说,这些有抱负的移民将教育视为他们下一代成功的关键,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去上补习班或者接受私人辅导。

事实上,对于想把孩子送到精英学校的家庭来说,课外辅导已经是一种常态。补习行业的规模在过去10年中翻了一番。

这个趋势是导致目前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新州更明显。补习班和课外辅导不仅花费不菲,还能造成不平等现象。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带来了沉重负担。

“我曾听到人们对我说,这些亚裔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在虐待孩子,”何博士说。“我看到这种种族敌意在加剧。我认为这的确是值得担忧的,但其中也有种族主义在其中。”

尽管何博士曾十分受益于澳洲的精英教育系统,但现在她却不再认同这个系统。

“我认为从社会层面来看,精英学校加剧了我们在教育系统中所见到的不平等,”她说。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将公共资源从只让少数人受益的精英学校转到公立综合学校之中,让所有学生受益。

但她的观点却和目前教育界的潮流大相径庭。现在几乎所有的州都在努力打造更多的精英学校。

何博士的一个孩子9岁,另一个孩子5岁。她说,自己的孩子生在在一个能获得各种支持和培养的家庭中,她不喜欢孩子去上那些肤浅的、只看分数的补习班,而是希望学习能成为激发他们兴趣的过程,这样他们自己就能掌握主动性。

责任编辑:瑞木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