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话《笑得好》选译

笑得好起死回生 谁是谁的儿

作者:允嘉徽

三百年前,人心不古。(容乃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72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个模样”是谁占了便宜? 

老王抱着儿子站在门外,旁边有个人出言戏弄他,想占他便宜。

那人说道:“可见父子血肉,真个是一脉相承,看看你这个儿子的面貌与我的面貌一个模样,就知道错不了。”

抱着儿子的老王答说:“你与这儿子原是一母生出来的弟兄,这面貌怎不是差不多一个模样的呢?”

石老*评语:我讨人的便宜,岂知人讨我的便更重。“古云:讨便宜即是吃亏的后门。”许多失便宜事,都是从贪便宜开始发生的。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简介: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石成金,字天基,号惺庵愚人,留下中国十八世纪的笑话集《笑得好》,谑称“毒笑话”。石成金是清代的医家,他不仅诊断个体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体社会­善性佚失的病情,进而开出了“笑话”为药方、为针砭,愿以“笑话”作为提振世道、回复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针”。他在〈自序〉中这样说:“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昧,可称度世金针。”

石成金是医家,也学佛、向佛,认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经意识到:物欲横流昏蔽了善性、风气败坏堕落了人心,腐蚀败坏的世道人心已经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药已经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说:“予谓沉痾痼疾,非用猛药,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话”醍醐灌顶。从将近三百年后的今天回顾《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堕落那么的相似,惟今天人间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发笑,而且入耳警心, 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针”三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俗语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是古代的知识份子,在科举时代可以说是政府官员的“预备科”,秀才的风度、器识成了映照社会文化、道德水准的一面镜子。看清代石成金的《笑得好》笑话集子,反映清代时秀才的“笑话”已经不少了。
  • 有人问“鱼”字如何写?人家立即写下“鱼”给他。那人细看“鱼”字形体,摇着头说道:“头上两只角,肚下四只脚,水里行的鱼,那有角和脚?”
  • 说话取巧,可能弄巧反成拙,出丑了!《笑得好》里有个“活脱”的父亲教儿子“话不要说死”,他日儿子答来人“令尊翁在家么?”怎么个说法?
  • 许多人爱酒,无酒不成席,这样的人偏偏爱“撒酒疯”,三百年前已经不少见。喝了酒主意识不清,也常让人欲劝还休。 清代乾隆年间,江苏扬州人氏惺庵愚人留下笑话,作了见证。这则笑话非常“风雅”(“讽雅”),是以对子的形式呈现的,表现了作者和时代的特色--风雨对调笑撒酒风……
  • 三百年前,石成金的笑话集子《笑得好》也有个类似的笑话故事,叫“攘羊”。时代变迁了人心,可惜的是,成、住、坏、灭每下愈况--从埋银子到攘羊,从担心变坏心!一个攘了邻家羊的妇女欲盖弥彰,自己怎样泄的底?
  • 祝寿话儿,福寿吉利长命百岁不嫌多,反之,不吉不利人人见忌。一个祝寿宴席的祝寿辞令,从“寿高彭祖”开门迎喜,怎么会闹出“该死了”的歪语收场呢?《笑得好》笑点:祝寿歪语。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