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马来西亚经济挑战”讲座(二)

大马经济华而不实 “三低”是根本问题

人气 3992

【大纪元2017年12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杨晓慧马来西亚吉隆坡报导)11月26日,雪隆李氏宗亲会文教组、隆雪华堂社经委员会联办讲座会,并邀请大马著名经济学者何启斌博士、经济评论人孙和声,与民众一起探讨“迎接马来西亚经济挑战”议题。

对于马来西亚目前的经济情况,经济评论人孙和声的看法是,马来西亚经济基本上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华而不实”。他指出,其实这个问题,前首相阿都拉在他担任首相的时候已经谈过了,他说,马来西亚经济有一个问题,国人有“一流”的消费,但却是“九流”的技术。孙和声也认为,国人确实面对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长期来说,导致马来西亚人的生活水平很难真正的被提升。

依赖“内需”近20

孙和声也指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动力,从早期的投资和出口,转向了内部需求(简称“内需”),而且这个情况又持续了近20年,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原因。

他分析道,在1990 到2000年,这十年间,马来西亚的年经济增长率是,7.2%,世界排名第5。但是从2002到2012年,马来西亚的年经济增长率从7.2%掉到5.1%,世界排名是53。

从第5掉到第53,情况确实相当悲惨。这个问题主要是1997、98年之后,马来西亚出现一个结构式的变化。

我们知道,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力量,基本上有三个:投资、进出口、内部需求。从1990到2000年,这十年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会这么高,主要因素是靠制造业和出口。但是在1998年之后,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投资和出口,转向了内需。而且这个情况持续了近20年。这是一个很坏的现象。

关于这个内需,如果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们短期之内用内需刺激经济是可以的,如一、两年的时间,不过如果延续近20年的时间,其实是个问题,马来西亚所面对的问题。

“三低”不解决 经济产业无法升级

马来西亚的经济主要面对三个问题: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三底”的经济现象。这三个因素加起来,造成马来西亚的经济和产业不能升级,就卡在1990年代,那种低工资竞争的状况里面。

可是从19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很大,许多国家崛起,国际竞争加剧,而马来西亚出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从1998年之后,马来西亚出现了一个“脱工业化”过程,这对马来西亚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很不好的现象。如果我们研究的话,世界上能够从中低收入国,竞争到中高收入国,再竞争到高收入国的国家或者是地区,比方说韩国、台湾,他们主要靠的是高科技制造业,马来西亚的问题其实是在这里,马来西亚没有出现大量的高科技制造业。也因为这样,1998年之后,很多外资撤资,另一方面,进来的外资出现了变化。

1990年代的时候,外资在马来西亚主要投资在制造业,可是1998年之后,出现的变化就是,主要外资投资在服务业,特别是大型的零售业,例如Tesco、Jusco等这样的转换。

这样的转换出现,对马来西亚来讲是很不利的,因为以马来西亚来说,我们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我们工业化还没有走到一个适当的高度,比方说,韩国的制造业到现在,在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了30%。马来西亚在2000年的时候也占了31%,但是之后就一直掉,到2016年,已经掉到23%,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马来西亚之所以卡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如果不能克服这个问题的话,马来西亚的经济会走入一个“L”形的状态,就是从一个高峰掉下来,然后就这样在一个平行线上走。这应该是这十多年来马来西亚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个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而且会持续很多年,因为我们的问题就在于“三低”。

孙和声也指出,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三低”的话,没有产业的升级,这将导致我国面对体面就业(decent employment)的缺乏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造成政府公务员不断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我国在1990年代之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且这个趋势“重量不重质”,这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所学到的东西,其实是学无所用。一方面导致市场严缺技术人员,这些大专生又不断的出来社会,就面临找不到体面的就业机会。

大马著名经济评论人孙和声先生认为,马来西亚的经济主要面对三个问题: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三底”的经济现象。 (高䬠/大纪元)

为何“三低”问题多年没改善?

马来西亚为什么从1990年代到现在都出现这个“三低”(低技能、低生产力、低增值)的经济现象呢?而且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改善呢?孙和声直言,其中“新经济政策”是祸首之一,马来西亚进入21世纪之后,马来西亚是全球化的输家,而且是继续下去。 199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的年经济增长率是9%,可是进入21世纪之后,这近20年来,平均都是5%,掉了一半。

如何改善“三低”问题?

孙和声指出,在1990年代的时候,马来西亚的经济主要是靠制造也和出口来推动,那个时候马来西亚的年生产力和增长率是5.5%,在东南亚是最高,甚至高过中国。可是1998年之后呢,马来西亚从5.5%掉到2.5%左右,一直持续到今天都是这样。

为什么会发现这个现象呢?其中用太多廉价外劳其中一个因素,另外马币贬值也是一个因素,而且我们有出现“脱工业化”的现象,所以从1998年之后,马来西亚进口的生产设备的进口量都大跌,造成生产力不能够提高,这导致一般人民的就业的性质就很难提升,这就涉及一个低技能的问题。这低技能的问题在马来西亚非常严重。

根据官方的资料,马来西亚的就业人口里面,真正能够归类为高技能(High skill)的只有28%。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低技能(Low skill)的问题,你如何发展这个高增值的经济?如果不能发展高增值的经济,你如何提高普罗大众的经济水平?如果你是底技能,低生产力,所以你的收入就是低收入。

马来西亚其实是世界上主要的商品出口国,我们的人口在世界排名是第44名,我们的GDP是第35名,但是我们的出口在世界排名是占第23名,是很高,不过问题是底增值,意思是虽然我们的出口报价很高,比如我们出口电脑、电子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产品里面比较高增值的关键零件,基本上都是进口的,我们在本地主要是从事组装、包装、测试然后出口,然后报价的时候就报高科技产品,这是华而不实的。这三个问题,使马来西亚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再加上马币贬值,就更难克服。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马来西亚就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策略,要这样做首先“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障碍,然后我们的教育培训制度也是一个障碍。以马来西亚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其实我们的教育制度跟我们的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脱节的,而且脱节了几十年。

其实在1990年代,已经有很多商家说马来西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在这样的情况,马来西亚是无法吸收到高水平的外来投资,因为本身没有这个条件。但是奇怪的是,虽然已经几十年我们知道问题出现在这里,可是却没有真正的去执行,改变这个根本问题。

我以教育为例,在德国和瑞士,16岁或以上的高中生,有75%是进入技职学院的,可是在马来西亚,这个很不流行,进入技职学校的人数很少,在21世纪,这十多年来,人数没有超过十万,只有7~8万左右的学生,虽然我们有2300多间中学,可是技职学校只有89间,非常少,人数也非常少,而且学习的内容也跟不上时代。

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的话,马来西亚的产业当然也升不了级,在满足于现状之下,政府的开支又不断的增加,就用GST(Goods and Service Tax,消费税),这个很方便的方法。可是GST对马来西亚来讲是一把两面刀。

GST会给政府一个幻觉,认为有了GST,我就不用真正的去改革,就可以用GST混着过,就是GST会钝化政府改革的意志,以后就是GST一直在增加,经济增长力会越来越慢,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一个平原区。不断增加GST的后果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更加动不了,因为我们的经济动力是靠消费税,而这把刀会杀伤内需。

这个财富转移,本来我国是财富于民的,让这个钱在民间滚动,这样经济才能活跃起来。可是这些钱从民间转到政府的手中,如果这个政府不高效、又不廉洁的话,后果就严重。如果你这个政府是高效,是廉洁,这个财富转到政府那边去的话,以后可能还有回酬,经济可能还有希望。可是现在我们的钱报得不清不楚,这样继续恶性循环下去,后果大家可以想像得到。

这是为什么进入21世纪之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排到五十多名。 ◇

(责任编辑:杨晶靖)

相关新闻
教授谈李嘉诚撤资:大陆制度不利经济发展
李嘉诚六年卖了2500亿资产 资金转投欧澳
专家:重拾道德 中国才可能真正富强
中共要外企建党组织 德国商会提撤资警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