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贞观之治】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约定”

章天亮

唐太宗用王道治国,以德治天下,同时注重历史典籍的整理以及教育的普及,二十四史中的三分之一都是贞观年间的著作。他还强调用权力制衡的制度,来保障政令的正确下达。

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和儒家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吏治上也避免法家的阴谋诡计,那么在这些方面,又有哪些成就呢?

唐太宗主张法律以宽简为原则,他后来制定的“贞观律”就是比较宽简的,这其中有两个很感人的小故事 。

放死囚回家团聚 390人如期归来

《新唐书‧卷五十六》记载,贞观六年时,全国判死刑的人数是390人,过去的死刑又称“秋决”,就是每年秋天的时候才杀。到了年底,太宗皇帝就下了一个命令说:“要过年了,这些人明年秋天就要死了,最后一个年,把他们放回家,让他们回家去过年吧!”并交代死刑犯们说:“你们回去以后,最后一年了,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明年秋天的时候,要处决你们的时候再回来吧!”

结果这些死刑犯到了第二年要执行死刑的时候,全都回来了,一个都没有跑。

在一般人看来,判了死刑都属于人渣了,但是这贞观一朝,判死刑的人也是很讲信用的!太宗皇帝就赦免了他们的死刑。

还有一个事情也很感人。在《新唐书》第五十六卷记载,有一次太宗收到一位医学家献上的针灸挂图,图上标示了人体的内脏和穴位的分布。太宗看了之后发现很多大的穴位在后背上,后背和五脏挨得非常近,当时那个医生说针灸在处理后背上大穴位的时候必须要小心,万一扎错地方的话,那会把人扎死的!

太宗说,针灸在后背上要不小心都能扎死人,那我们过去打板子的时候会打后背,那不是把人打死了吗?他说那以后我们就改,打板子不许打后背,只能打屁股!

过去古代的刑罚分别为“笞、杖、徒、流、死”。“笞”是小板子打,“杖”是用大板子打,“徒”就是有期徒刑,“流”是流放,“死”是死刑。太宗说以后杖刑不能打后背,只能打臀部以下。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太宗对生命的一种珍视。

下面接着说一下吏治。

削减官员数量 吏治推诚以待

一个国君要治理国家,跟老百姓关系最大的,是跟老百姓近、跟国君比较远的那些人,所以吏治对一个国家相当重要。

唐太宗就非常注重吏治,他为了保证吏治的廉洁,大力削减官员的数量,他把朝廷的官员削减成643个人。你想那当时上千万的人口,只有643个官员,所以他的吏治不但廉洁,而且效率非常高。

唐太宗说:“和我关系最近的是大臣,离百姓最近的是都督跟刺史,这些人都是替我去管理老百姓的,所以都督、刺史要是不好的话,祸害一方百姓。”

太宗把每一个都督跟刺史的名字全都写在屏风上,每当有什么好事坏事,太宗就在底下加一个注释,发现有谁不好的话就降职,谁做得好的话升职。

唐太宗还下令在京师内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值宿,就是一定级别的官员,要轮流在晚上去和皇帝谈话,商量国家大事,或者不同领域内的吏治有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他的吏治非常的廉洁有效。

唐太宗为人非常光明正大,有一次有人跟唐太宗说:“皇上,你应该重用贤臣,远离佞臣。”

太宗说:“那谁是贤臣?谁是佞臣?谁是爱拍马屁的人?”

那人就说,下一次陛下跟大家开会的时候,就假装发怒,看谁顺着你说,那就是佞臣;谁要是还敢说真话,那就是贤臣。

太宗很不屑地说:“我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意思就是:“我以前看皇帝使这种小伎俩,就觉得很瞧不起他们。皇帝是源头,老百姓、大臣们是支流,皇帝这儿就开始用这种阴谋诡计的话,还怎么指望大臣好啊?我吏治以正大光明,推诚以待,大臣百姓也会对我真心实意的!”

——节录自《笑谈风云》第二季《秦皇汉武》第二十七集《贞观之治》,标题为编辑所加。

更多内容请关注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xtfy.ntdtv.com
*笑谈风云粉专 fan page: https://facebook.com/xtfyshow
*youtube 订阅频道 Subscribe Here: https://goo.gl/omQwII

责任编辑:苏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