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梅山──老照片怀旧情(一之二)

作者:黄金财

龟甲笠(安靖村)。(黄金财 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848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恋恋梅山──梅山老照片展拍摄背景略谈

 

一、牵猪哥

承蒙梅山文教基金会董事会热诚邀约,精心提供四十二幅有关梅山乡的老照片,题材涵盖六、七○年代在地产业,农村景致等,有些传统行业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如“牵猪哥”,拍自梅山乡深山区的瑞峰村。早期先民从梅山一路深入山区移垦,在瑞峰大坪发现了一大片平坦地形,加上水源日照充足,不仅适宜农耕,也种植高山茶、梅树、槟榔等为主,住家多散居在梯田前,景色清幽秀丽,如诗如画,自然产生许多传统副业,其中牵猪哥即是。在民国五、六十年代,养猪往往为农村的家族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尤其是母猪生产时,更蔚为家中一大喜事,俗云:“有豕乃成家,有猪斯有财。”正是这个时代最写实的映照。一大窝小猪,常常可以为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希望,看着白胖胖可爱的猪宝宝们一天天长大,主人都笑得合不拢嘴,对经济生活有极大的裨益,也因此,牵猪哥这样的特殊行业,在当年瞬间爆红,也算是一项缤纷又有趣的现象。或许有人会以好奇或有色的眼光来打量,觉得选择这门职业未免太不入流,“事实上,这纯粹是服务业,为猪仔延续下一代,何尝不是功德一桩。”至于时常映入眼帘的“限制级”镜头,其实是已司空见惯,稀松平常,不值得“少见多怪”。

一般家庭绝大多数以饲养母猪为主,因为得以“生儿育女”出售赚取利润,每当母猪发情时,其征兆是屁股附近会有红肿现象,而且情緖较不稳定,食欲减低,便需要通知牵猪哥去应召,对于尚未有生育经验的母猪,常常须藉由赶猪哥的业主在旁辅助,“牵好扶正”,使配种工作顺利完成,或许这也是“牵”猪哥一语的由来。想当年交通不发达,牵猪哥都靠走路,尤其偏僻的乡下地区,在赚取一天的“应召”费用后,常披星戴月的赶路,踏着蹒跚的步履走向归程,所以这是一项辛苦又耗费体力的行业,如今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农家养猪副业渐渐稀少,取而代之是养猪企业化、科技化,牵猪哥在乡间自然逐渐式微,往昔的风光不再,而老一辈的执业人均已退居幕后,甚至早已改行转业,旧时乡间养猪户么喝的热闹场景也已不复见了,而成为童年我们回忆中最感逗趣、赞叹的一幕。有一句谜题请各位大哥大嫂们猜猜看,有奖品喔!“身穿一领黑袈裟,翻山越岭去找妻,放种放到满四界,无人认我做老爸。”其谜底即是“猪哥”,猜对了吗?

牵猪哥(瑞峰村)。(黄金财 提供)

二、土角厝

土角厝,拍摄于过山村,本村位于梅山乡西端,北接梅北村,东邻梅南及永兴村,过山聚落以林姓为主,其住屋多处为三合院风光以及土角厝等。早年农业社会时期,过山村民大多数的人会就地取材,以茅屋、竹屋、土角厝为主,其中土角厝就是用“土角”,也就是泥砖盖的房子。泥砖可是早期民房的主要建材哦!由于当地红土的黏性大,适宜制作泥砖,因此土角厝也成为当地早期的建筑特色,五、六十年前,这里的泥砖制造业更是盛极一时呢!虽然随着红砖、水泥等建材兴起,泥砖制造业也日渐没落,不过,过山社区至今仍保存有一间土角厝,更有二间竹管厝三合院,都是珍贵的先民文化资产。

提到土角厝,要先从制泥砖开始说起,访问过山村当地最有人缘的梅山文教基金会董事林忠柚老师,他说:“小时候曾随阿爸制作泥砖,方法是要先把黏土加水,再混入粗糠、稻草秆、棕榈须、茅草、盐巴等材料,以加强泥砖的韧性,这样一来,盖好的土角厝就能防止龟裂,然后再用双脚不断踩踏泥浆,甚至要出动水牛帮忙踩,等到泥浆变得扎实、均匀,才能倒进方形木模里,经阳光晒干变硬后,就是一块块泥砖。”

接着林董事又说:“住土角厝的好处还真不少,因为用泥砖堆砌的墙面很厚,所以房屋稳固,比较不怕地震,更可以省下不少建材的费用,加上泥土吸热散热比较慢,所以屋内冬暖夏凉。不过,土角厝有个弱点,那就是怕水,如果泥砖浸泡到水,黏土便会松软而坍塌,因此有人建好土角厝后,会在墙面加糊一层泥巴和干稻草,并抹上石灰,或是贴上一块块四方形陶土烧成的薄砖片,称为‘壁养’,它们都是用来保护房子,不受雨淋的措施方法。制作泥砖,建造土角厝可说是许多老一辈的共同经验与记忆,从前住土角厝的日子,很令人怀念缅思,但现在乡下许多土角厝,正面临废弃或毁怀、改建的命运,目前过山村唯一一间土角厝也渐渐倾毁,没人居住,真是十分可惜。”

土埆厝(过山村)。(黄金财 提供)

三、安靖竹编––龟甲笠

安靖村位于梅山乡中央部分浅山区最南端,北接半天村,东邻太平村,南接竹崎乡,村内包含南靖寮、樟普寮、诏安寮、锦湖脚、水井仔等五个聚落,除了百年古梅、安靖古道、茶花、吴朝熙书法家等人文观光景点外,就属大约民国五○年代以前的遮阳避雨的竹器用具––––龟甲笠最为为远近驰名。龟甲笠是什么呀!它和乌龟有关系吗?不,它是一种农具。顾名思义,就是外型像龟壳的雨具,它又叫龟甲披篷、覆壳、背篷等等名称。农业社会时代,由于没有机器,农夫必须长时间在稻田中插秧或除草,因此,以前的人便就地取材,利用竹片与竹叶等材料,模仿乌龟的龟壳结构,编织龟甲笠这种遮阳、避雨的农具。虽然和现在的雨衣相比,龟甲笠还是比较笨重,也没有弹性,又因为无法折叠,不好携带,然而它非常实用,因为它的形状、长度,是因应农夫弯腰插秧或锄草的动作所设计,可以把身体完全罩住,所以农夫在田里工作时,披上龟甲笠就能避免日晒、雨淋。此外,龟甲笠边缘向外下垂的设计,使雨水能够从左、右两旁顺势流下,不会把身体弄湿,十分好用,难怪在早年龟甲笠成为农夫下田插秧除草的最佳农具呢!

民国五○年代的龟甲笠的主要材料是桂竹,编制时,要先剥桂竹片,扎成内、外两层竹篾网,并在中间铺上竹叶,再夹上一层油纸,这样编制好的龟甲笠才有防水功效,然后将上、下层的竹篾网结合,再系上绳子,一件龟甲笠就大功告成了。编制龟甲笠看似简单,不过也得靠经年累月的经验累积,才能做得漂亮扎实哦!曾经风行一时的龟甲笠,是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之一,也具有历史及文化价值,不过在塑胶雨衣普遍之后,却逐渐被取代,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实在是相当可惜的事呢!

龟甲笠(安靖村)。(黄金财 提供)

四、卖蛔虫药的鸡归明

提起鸡归明,约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认识,也大多买过鸡归明的蛔虫药、蟑螂药……等药品。“来啦!鸡归明又搁来啦。”当我们一听到这个独特的声音,就知道卖蛔虫药鸡归明小贩来了,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往声音方向簇拥而去。一般时候,他会随身携带一个行李箱模样的木盒子,内置药品,开市时就将木盒左右摊开,以绳子悬挂在脖子下面用肚子撑住,木盒子摇身一变成为现成的活动摊桌(如相片附图),就像早期叫卖火车便当一样,沿路叫卖蛔虫药、蟑螂药、除癣药等等,内服外用,一应俱全。当年此一行业深受梅山人欢迎,生意很好,因此鸡归明每到一个村庄,一待就是大半天,解决不少小朋友在蛔虫上的问题。在农业社会时代,不但物资缺乏,交通不方便,医药知识也不普及,孩子长癣或生蛔虫或家庭厨房一些有害虫虫等,没办法立刻赴嘉义市区就医购买,就靠鸡归明所贩售的成药,至少能减轻一些患者的痛苦。鸡归明每天乘公车背着沉重的木箱成药,来回竹崎、梅山之间,再走路到各乡间街巷替人家服务,即使刮风下雨或客户住在偏远的地方,也得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前往服务呢!这种吃苦耐劳充满毅力的精神,实为后代学子们最好的典范。鸡归明另有一项特技,曾被邀请到台视五灯奖表演,现场用鼻孔吹气球技艺,博得观众一致好评,此项纪录目前无人打破。

鸡归明也有一幅温馨浓厚,感人的画面,碰到家境较拮据的家庭,可以“賖帐”方式处理,等下次再一起结算。此外,鸡归明为了招揽生意,还得自备玩具或礼物带给育有幼儿的家庭,例如色彩缤纷的气球、布袋戏玩偶、玻璃珠子等,以示友好,并借此博取顾客的欢心。现在因为医院、诊所林立,还有很多西药房,使得沿街贩卖蛔虫药等行业完全没落而消逝了。尽管如此,鸡归明卖蛔虫药的种种,却永远是梅山老一辈人童年的共同回忆呀!

鸡归明卖蛔虫药(梅南村)。(黄金财 提供)

@#

──转自梅山文教

(点阅恋恋梅山──老照片怀旧情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东荖顽农姚财源爱玩艳丽的色彩,并发想在知本温泉区的精华地段上,打造一座五彩缤纷的温泉会馆。透过台湾最大艺术玻璃团队的台艺玻企业主导,以近200公吨共4,600多片大小玻璃,完成超过370幅立体景观艺术图及彩绘屋檐,比台湾玻璃馆使用的艺术玻璃还要多。一座台湾最大的艺术玻璃城诞生了。
  • 在刚刚落幕的纽约亚洲艺术周(3月9日至18日)期间,史蒂芬‧洛文希尔从其15,000张早期中国摄影藏品中精选出约30张作品做展览。展览题为“早期中国摄影精品展”,是艺术周期间唯一的摄影珍品展,照片只展不售。
  • 那些食物的记忆,都是人生的好食光,如今是到了我反哺报恩的时候,也要让父亲晚年生活中仍然拥有最好的食光。
  • 妈妈想吃的食物,是她十九岁嫁给爸爸之前常吃的台南小吃,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想回味的其实都是童年之味。
  • 你以为“图文部落客”是现代产物?走进中研院文哲所李丰楙研究员的收藏世界里,你会发现老祖宗将“文字”化为“图像”的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被用来祭祀祈福,或作居家摆设的图像,其中蕴含的文学与宗教意义,早已普及于古人的日常生活。
  • 1984年,美国的一户人家在整理祖上留下的旧鞋盒时,发现了一叠已经发黄的黑白老照片。阅读照片旁的备注,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是1917年后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场景。这些民国初期的珍贵照片公布于众后,让全世界惊艳。
  • 四月天还不算闷热,但为了让阁楼空气流通,偶尔会开窗,于是阁楼宛如是座咕咕钟,开窗的我像那只咕咕鸟。
  • 只有浸淫在艺术的创作与收藏、欣赏,才能静观万物,悠游天地,悦己娱人,参赞化育,开拓生命的无尽境界。
  • 日本时代会在一定的季节取特定的木料,这样的取材法可以避免家具的虫害,这些都是老司阜的智慧,可惜这些知识都慢慢消失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