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梦话丹青】(16)艺术的形与意(四)

作者:曹醉梦
清钱维城花卉册(一) 册 画梅之一。。(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120
【字号】    
   标签: tags: , , ,

续前文

中国的读书人很注重自身和上天的关系,凡事要在上苍的佑护和伦理道德架构下行事,不敢造次;孔子讲要“克己复礼”,董其昌讲要“天人合一”,老子的道家修炼文化中对阴阳互动产生生命等理论,让大千世界开了一扇门,给了人们更多探知世界的路径。

中国画是建立在浓厚中国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形式,横视世界性的民族艺术,中国画卓尔独立,以绘画样式出现,但不单纯以绘画样式终止,这是大大区别于外族绘画的。它往往是画家借助画面的有限物“象”(山、水、植物等),来表达无限的“意”,是托物言志;是语穷、字穷的产物;是用语言、文字表达不了的心声。尤其写意绘画,简单的物象,看似儿童似的用笔用色,单纯简练,但画面后有一种久而蕴积的能量,像高压下的自来水,拧开水龙头,水就会在压力下“迸发”出来,这种力量和向低处流动的水完全不同。中国画后面积存的能量是心理上的、能让人产生愉悦、欢快、美好的联想,此时的心理是“欣欣然”的。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相反的力量存在,现在让人颓废、引起不良心理反应的中国画很多。除了表面的不良视觉作用外,血腥、极端、丑陋、低迷、颓废、伪造历史、崇尚暴力、教唆犯罪等不良的信息大量存在,这种艺术先导的社会性作用已经引起社会学家们的注意。笔者在大陆进行丑术理论研究时,在各地的绘画展览、画廊、美术报刊中都见到过,有的甚至延伸到了工业产品中,就是说丑术作品已经渗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

1994年一次展览上展出我的一幅大写意《荷花》。主办方告诉我,一位老人至少两天来到这幅画前,坐在马扎(折叠小凳子)上,细细品味,久久不去。老人可能没钱买画,但他一定是懂画的人。中国画发展至今,构图、笔法、墨法的审美意识已经极为成熟,中国的读书人都能有意无意的能够领会中国画的一些画意,这也是构成民族性的一种元素了。

目前对中国画优劣的评定,都知道在笔法墨法之外的画意成了躲不过去的重要议题了,所以该领域的从业者,都努力在画儿后面的画意上下功夫,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少有成功者,大多至终还是在笔法墨法上摸索。笔者主张从业者要在中国画笔墨基础之上创作,躲开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能,则迈不进中国画的门槛。但人的精力和艺术生命有限,三、五十年的艺术生命对中国画来说似乎太短,所以大家看到的中国画还是画意浅显的大大多于深邃的。

只要是毛笔、宣纸画就的作品就认为是中国画,实际是个误区。笔会、画展上闪光灯下几分钟的墨道道儿,会把人们带到速食似的文化表层,对中国画的传播作用大多是负面的。殊不知,中国画是可以经历酷暑严寒不变味儿的老汤,一点点就会勾兑出口味绵长的佳肴盛宴。

近百年的中国美术史表明,像吴昌硕、黄宾虹、黄秋园这样的大家寥寥无几。可以理解但不可以原谅、耐不住诱惑或定力尚欠的画家紧追政治的漩涡,最终葬送了自己多年打下的绘画基本功,成为昙花一现被政治流氓利用的一颗石子。清醒又有良知的画家都知道,除了笔墨功夫外,正的能量和高雅的画意是对中国画的要求。@#

(点阅【醉梦话丹青】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周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之文化源远流长,约2500年前,绘画艺术就以竹木、皮帛、粉墙为依托介质,就形成以毛笔蘸黑墨、行笔成黑线做为造型方式,用极为抽象的笔墨语言来表达画家丰富的情感,夯实了较为完备的造型秩序和抒情理念,虽经朝代的数度更替、社会文化的扭动、外夷文化的侵蚀以及本土文化的撕扯,仍未撼动这种绘画方式的表达秩序,一些想改变“她”的人都没有成功过,形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大大不同于其他绘画语言的叙事方式。
  • 中国千余年可考的绘画史上,对冰、雪、霜的描绘无明细的“质”的造像,一般都用留白或染四周留中间的反衬法表现,让观众去“想像”,大大弱化了画面的可视性和观赏性,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冰雪画则弥补了这个空白,对冰雪霜的表现让人们眼前一亮,特殊的材料,特殊的技法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是对中国画表现空间的有力补充,至今,其对冰、雪、霜“质”的表现仍是其他画种无法企及的。
  • 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师并不多,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为中国画的大师,何为?大师们除有好的笔墨技巧外,主要是艺术思想中正能量的传递,以及独特普世价值的构建,以及能独立于他人的理论体系,尽管大师们的作品或有一段时间不能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属性,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国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散点透视的构图规则、行笔形式、表现技法、符号运用到审美理念,无一不具典型性。
  • 中国画的程式化、符号化特征明显,经过艺术家对自然界物象的理解,经过思维咀嚼后,将物象引申意义深化,比如,画家眼中的翠竹不再是单纯生物性的竹子,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露中之竹、雪中之竹,成了画家表达“风调雨顺”等情怀的绝好籍物。
  • 《转生千载桃李柿,幸哉终成笛子料》作于1999年,是年秋,笔者来到河南安阳的旧称相州的永和乡孝悌里岳家庄(今菜园乡程岗村),在岳飞故里,油然而生的感慨、难掩的情怀夹杂着莫名的眼泪,涌动着创作的激情,似乎追随到了什么、回忆起了什么……这种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绪折磨着自己,言之、歌之、舞之、咏之,均无以明状。
  • 中国画重意境,是诗歌一样浪漫的视觉形象。古代中国画的大家很多都是修炼人,用绘画语言述说心事。线条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中国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凝练的线条是有生命的,是中国画家的专利。
  • 中国的绘画,不求表面的精细与形的准确,有时是似而非,更看重的是画家用心在触碰这个世界,其形象后面往往会产生无止境的联想和能量释放,这些与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阴阳、虚实观大有关系。
  • 孔夫子和学生。(公有领域)
    中国画是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高雅艺术,来自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 中国画艺术是要有深厚民族文化做积淀的,如同慢火烤地瓜,才能熟透,短时的猛火会烧成地瓜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