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以“诚信”建构“亚洲硅谷”

人气 122

【大纪元2017年02月15日讯】新政府上台,面对低迷的经济,提出“亚洲硅谷”政策,基本上是希望能像加州高科技园区带引台湾经济向上提升。

这样子的思维与世纪之交推动的知识经济一脉相承,有必要重新检视知识经济。此时2001年出版的中译本《知识经济大趋势》立即浮上脑际,而其Living on Thin Air的英文原书名一映入眼帘,脑中立即浮现名歌手Elton John演唱的“风中之烛”(candle in the wind)画面。在我的想像中,两者所表达的意境是相同的,意即: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命是异常脆弱的。在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变化、大起大落”的现象愈来愈普遍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大。

“知识经济”这个名词,我们不只耳熟能详,简直已是时刻萤绕耳际啦!不过,这个这么熟的词语,其真意是否已传达清楚了?恐怕未必,尽管有关著作汗牛充栋,我们的政府也曾大力推动,但仍然混沌未明,或许它根本就难以言传呢!纵然如此,还是可以抓住一些要点,至少“新经济”已被认定是同义词了。

新经济是1990年代才出现的,其源头是美国,就是当时美国总体经济的出色表现,在经济成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这几个通用的指标上,皆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而且那一段不短期间也没有景气循环的出现。对于该种表现,当今的总体经济学理还真难以应用,既然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乃冠以“新”经济,俾寻求新学理来说明。经过几年的钻研、酝酿,终于有共识出现,此即“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简称“知识经济”。

经查字典,“知识”意指知道事事物物的道理。一旦降生为人,一生中不是都在做这样的事?而“知识是力量”也早就是通俗道理,追寻知识自然是任何人都会念兹在兹的。那么,为何在二十世纪末突然又掀起“知识热”呢?话得再说从头,美国在世纪末的新经济,明显的表现在财富的增长,过去虽然一直也都在寻求此种标的,但所重视的因素都偏向于“有形资源”的量、质,以及有效率使用。其间固然也有“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而技术进步也是人类重视的关键因素,但技术进步的内涵却在新经济时起了重大变革。在电脑、网际网路的发明及日新月异下,“报酬递减”似乎已被克服,“生产力”突飞猛进也似无止歇,“以知识为基础”于是被提了出来,而且也被普遍接受。我们也早就知道最能代表美国新经济的,就是名闻遐迩的加州“硅谷”。不过,高科技工业园区举世都有,为何独独硅谷那么独特?如果得以探其精髓,也许就能了解知识经济之为何物。这本《知识经济大趋势》书中第十二章,为我们作了极传神的剖析。

“硅谷”只是高科技园区而已吗?

“硅谷是一条充满各家公司的产业带,…是因此地最有名的电脑晶片得名。愈来愈多的智慧,一层又一层包覆在有限的空间里。晶片使硅谷成为世界最大的知识资本集中地,有丰富的金融资本,以及世界最多的创业投资家。这地区的经济由社会联系与网路共同建构;从创业投资家到律师,从大公司到小公司。创业精神在硅谷很兴盛,创业家只要有好的构想,即使他刚从大学毕业,也会马上被创业投资家、律师与顾问拥抱。他们会协助他创设公司,并且找来具备辅助技巧与资产的经理人。这简直就像是有机生物的程序,好比细胞繁殖与成长一样。”

作者李德彼特以这样一段话鲜活道出硅谷的特色:网路为基础、快速集体学习、弹性调整、开放社会。在此环境中不断快速的创新是生存要件,学术与商业的界线模糊。硅谷的成长如流星般迅疾,其活力来自速度,其成功是因为机会与文化,而不是政策与计划。硅谷是创新、合作、人际关系与社会资本相互连结的范例。作者说硅谷不只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种心态”,一种对创业精神以及知识网路努力奉献的心态。

对于硅谷这样的描述,让我想起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利曼(M. Friedman)“芝加哥不是一个城市,也不是一间大学,而是一个学派”的类似话语,意指芝加哥学派的风头盖过芝加哥市或芝加哥大学,一提到芝加哥,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芝加哥学派。如此的描述也符合硅谷与知识经济之关系,因为硅谷就是知识经济的典范,一般人重视的是创新精神,但本书作者却特别强调“互相信任与合作”。

关于合作,往往与分工连在一起,此在十八世纪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古典经济时代就已经明白提出,当时史密斯也特别重视“伦理道德”的基础,难得的是,本书第十三章中对此不但提到,还作了精彩的引伸。硅谷或许已兼具创新与开放,能够高度合作又信任,但作者却认为硅谷的市民文化太弱,而且是高度不平等的社会,必须发展出“开放又创新、有包容性又能合作”的社会。这是在政治、经济层面上都具备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原则之乌托邦式后资本主义社会。

在此社会中,经济资产所有权会散播更广、知识资产为社会大众共有,是包容性更大、人力资本更多的社会,每个人经过公开辩论与资讯自由流通后,彼此选择信任合作。这是一个现代开放与高度信任的社会,而普遍性、公开辩论、公正无私、怀疑精神、讲求证据、好追根究底,以及追求不断改善是其价值观。

回到亚当.史密斯时代

以当今人类的道德沈沦程度来看,作者的确在描绘一个乌托邦社会。其实,亚当.史密斯在1776年的经典著作《原富》(The Wealth of Nations)里所记述的社会,就是接近这样的社会呢!如此,李德彼特也只不过是要人类回归到古典世界罢了。李德彼特除了有如此意涵外,他也明确指出,重振公民意识与合作伦理,融入知识时代的市场与竞争中。

这种由“人心净化、回升”切入的分析应是真知灼见,而作者在最后一章并再提供“可行之道”。其苦口婆心令人动容。如果世人都能有作者的傻劲,都能由自身反省而发挥诚信的光辉人性,那么在向上提升的伦理道德基础下,“知识经济之路”会是光明的,台湾的“亚洲硅谷”才会是正当光辉的,台湾经济也才会是健康的!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经济v.s.文化 张清溪分析两岸经济
欧债风暴  台学者:体检经济良机
专家:中国经济会出大问题 重击台湾
【台商泪】现代唐吉诃德高为邦 对抗中共大风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