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节气】天地人和合 春分一刻值千金

作者:容乃加

春分养生之道,顺应天地阴阳变化,吸取宝贵的天地“和”气精华。 (明国/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90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唐代元稹有《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古人自来对“春分”非常重视,年中的“春分”节气展现诞生、新生和爱护生命、喜悦生命的精神。

春分 昼夜均寒暑平

从地球观察天空星体,当太阳位在黄经轨道的0度点,即“春分点”,就是春分了。春分节气通常从阳历年中320 -21日前后到下个节气“清明”前约半个月期间。春分节气一到,料峭春寒渐平伏,大地开始稳定暖热起来,让人心中洋溢喜悦之情。

在春分这一天,昼夜均、寒暑平,阳光直射赤道,正是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的时点。从这天之后阳光直射点逐渐从赤道往北半球递移,北半球阳气盛于阴气,日子开始暖热起来,开始北半球昼长夜短的半年,直到秋分为止。中国古人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就有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阴日损而随阳,阳日益而鸿,故为暖热初得。”古人又称春分为“日夜分” 。

春分是年中“四分”节气之一,这一天也是春季的中点。“四分”表示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演替的“中点”,也是四季明显的转折点。

春花(全景林/大纪元)
春花(全景林/大纪元)

春分物候

中国古人观察天地万物以知物候形成一套文化传统。我们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从周朝开始就逐渐将观察的结果立下了“二十四节气”,作为岁中四季农事和行事的指引。现在“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世界人类文明遗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代《逸周书.时训解》记载春分物候,曰:“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玄鸟就是燕子,黄河流域燕来见春分;春天是耕耘的季节,春雨润物是上天的礼物,伴随着打雷、闪电,是典型的气候现象。这些古代相传的物候现象写入了元稹的节气诗《咏廿四气诗 春分二月中》。

春分时,燕子来报到,正是鸟语花香好时节。相传黄帝时代的少皞氏以四种神鸟司时:玄鸟司分(春分、秋分),赵伯司至(夏至、冬至),青鸟司启(立春、立夏),丹鸟司闭(立秋、立冬)。玄鸟就是燕子,春分来,秋分去。

燕子(摄影:王嘉益 / 大纪元)
燕子春来(王嘉益/大纪元)

 春分天地人和合  人间法天地精神

祭祀请子得天地调和之精

《礼记.月令》云:“(仲春)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高禖就是媒神,又称“郊禖”。在春分这一天,皇室举行祭典祭祀高禖,天子亲祭,后妃帅九嫔都到齐。《说文解字.卷十三》引用蔡中郎(蔡邕)集《明堂月令论》云:“玄鸟至之日,祠于高禖,以请子。”为什么在春分这一天祭祀请子呢?

《通玄真经.上仁篇》载:“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也就是说“春分”是天地间阴阳调和的节气点,天地人和合,正是万物孕育、生长的绝佳时期。

安养生命 顺应天地行仁政

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者,在这样天地阴阳调和的生长期间,要顺应天地之节气,重视安养生命、不扰民不扰生,且重人道行仁政,诸如:“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见《礼记.月令》记载:“(仲春)是月也,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效法天地 校正度量衡

春分时节,昼夜均寒暑平,官府公家行政法天地精神校正度量衡、不妨碍农功,且祭祀所飨也一贯仁民爱物精神,不用牺牲。在《淮南子.时则训》中有记载仲春之月的官府行事:“令官市,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称。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毋作大事,以妨农功。祭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春分俗谚

一些节气的俗谚,体现了前人的经验智慧,但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地点不同,物候也就不同,今人不妨参之、考之,自己因地制宜加以验证一番,将前人的智慧作为观察天地万物的借镜。

俗谚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表现春分是机不可失的生长季节。农业社会时人们非常重视“春分”这一天的天气,以展望年中收获。以下是几则预测俗谚:

美国北达科他州,又到了收割小麦的季节。受天气潮湿影响,今年该州小麦产量有所下降。(Karen BLEIER/AFP)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上天赐福,春分是机不可失的生长季节。(Karen BLEIER/AFP)

1、根据春分雨的预测,春分喜雨示丰年:“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

2、根据春分下雪的预测,春分喜雨不喜雪,影响麦子的收成:“春分降雪春播寒”、“麦怕二月雪,冬雪是被,春雪是鬼”、“春雪填满沟小麦要减收”、“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二月下雪小麦吃苦,早锄两遍可以弥补”。

3、 根据春分冷暖预示后期天气: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4、根据春分来风来预示后期天气和作物收成: “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风夏至雨”、“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西风麦贵东风贱”。

春分风俗

春分落在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零度点,而蛋象征“诞生”、“新生”,且地球上东西方在春分时节都有和“蛋”相关连的习俗,显现不凡的意义。

春分竖蛋 立蛋

“春分竖蛋(立蛋)”游戏这个中国风俗,传说已经传承四千年了。“春分到,蛋儿俏”!一年中有些时日特别容易把蛋竖起来,春分日是其中之一,其他像是立春和端午时节也有这种风俗游戏。春分日天地间阴阳相半,阴阳之气达到最调和境界,表现在竖蛋上也令人刮目。不妨一试身手,找个光滑的地面把蛋立起来。自己亲身体会,春分日是否不同于别的日子?

端午节立蛋﹝王嘉益/大纪元﹞
竖蛋、立蛋﹝王嘉益/大纪元﹞

彩蛋 复活蛋

在西方以蛋庆祝新生,并用以表达友谊、关爱和祝愿;春分蛋和复活节传说也流传几千年了。

在基督教出现前,埃及及其他地方就有染彩色蛋以祭神、庆祝春分的习俗。在基督教中,春分后第一次满月后的星期天是复活节(在春分节气中),要准备“复活蛋”。对基督徒来说,复活蛋比喻为“新生命的开始”和耶稣的复活。当日家中大人将彩绘的复活蛋藏起来,让孩子们寻找。

东方的中国文化在春分竖蛋游戏,西方文化在春分时以彩蛋祭神、基督徒在春分后的复活节寻找复活蛋,东西文化可是偶然的巧会?东西方人类共戴一天、共享天地,喜悦“春分”的“诞生”、“新生”、“重生”也象征人类文化中共通的精神。

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复活节滚蛋活动,是美国孩子们的快乐节日。美国第一家庭会邀请小朋友们在白宫南草坪滚蛋。(李莎 / 大纪元)
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复活节滚彩蛋活动,是美国孩子们的快乐节日。美国第一家庭会邀请小朋友们在白宫南草坪滚蛋。(李莎/大纪元)

@*

二十四节气系列窗口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雪”二十四节气第二十一个,每年在阳历12月7日前后一日到下个节气“冬至”前的这半个月期间。“大雪”古物候,“大雪”俗谚、习俗、地方风采、历史留影、生活美学,诗人俯仰天地诗情…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0日正式决议,将中国传统代表一整年时令运行的“二十四节气”,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冬至阳生春在望,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又称“初岁”,冬至三物候现象含有什么哲理?冬至是大节日,中国历代冬至节俗也很多,为何魏晋南北朝时人吃赤豆粥?北宋时视冬至如过年,建“钟鼓楼”检校时刻漏、报时;清代宫中传出过冬雅致游戏“九九消寒图”配合“九九歌”“数九”望春风…形成一种节气的智慧,也是民间一种益种休闲和启蒙教育。
  • 俗语说大寒过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最终个,大寒诗词描写天地人情。知道古人观测大寒物候有哪三候?大寒时节,寒气从地底彻透而出,大寒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寒的俗谚能预测来年的天气吗?大寒节气中正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节-过年,过年有哪些有趣的年菜?还有古人巧妙嵌入节气名称的巧对联…
  • 二十四节气和花信风 中国人观察天地感应了阴阳节气的变化,立下了二十四节气,以序时应事;花草感应天地阴阳节气的变化,生了花信风--各自应气候着花期、展花颜,花信风吹捎来花开讯息给人间添风情。小寒花信风梅花先到,腊梅花开喜年来。鄢陵蜡梅冠天下, 楚梅天下第一梅…
  • 立春到,春回大地!古人对立春有多重视?什么是立春真精神?礼记,效法天之理则,天子春祭赏百官施惠百姓、法日月星辰的天纲为王朝纲记;慈悲生命、存幼孤无伐木,永续善用。东汉立春立土牛劝春耕,延续到清朝廷立春牛迎春打春击春牛。看各朝代的立春礼仪,咬春文化,生机饮食保健,春盘、春饼、春筵,诗人踩春的生活美学…
  •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也同样基于与宇宙、与自然的调谐。古人根据日月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创制了一套历法,称为黄历,其中包括24个太阳周期,每个周期被称作一个“节气”,为期约15天。我们人体有24根肋骨、24节脊椎骨,如同一种神秘代码。
  • 杜甫的〈春夜喜雨〉留下了春天“雨水”时节感人的一场风雨,无声无息却又深深地烙印在人心田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跟在“立春”节气之后到了,是春天里第一个月孟春之月的中气。“雨水”物候: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 春色到人间,立春日,吃具有微辛味的春蔬,可以醒“春困”,也促进人身体脏气的运行,发散寒气,活络身体、奠定一年健康的基础。南北朝时代《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日,作五辛盘。……辛盘得青韭。”到了明、清时代吃春蔬萝卜(萝卜)叫“咬春”,形成一种很普遍的节气民俗。
  • 惊蛰最典型的天候就是打雷“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轰然的雷声震地,惊动地里的蛰虫出了冬眠的蛰洞。也提醒人们快耕田,否则就会误了收获!历朝历代在中国各地方都有很多二月节“与花草有约”的踏草、赏花、扑蝶的赏春游憩之事,多叫做“花朝节”,也有称“踏草节”或“挑菜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