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女儿节  追忆“曲水流觞”的风雅

作者:蔡英子

人气 366

三月三日是日本春花浪漫的女儿节,是日本人为女儿祈福,庆祝女儿健康成长、一生平安幸福的温馨日子。它曾是中日历史上最为风雅的传统节日。它来自中原的上巳节,与中国文人的曲水流觞、女孩的水漂人偶一脉相承。由于这一天正值桃花盛开,自古也叫桃花节。

 女儿节人偶 品春食 喝甜酒 古风

华人父母刚接触这个节日,应该是孩子在保育园过节时留下的印象:摆放五到七段华丽的古代天王王后为中心的雏人偶以及品尝粉红、淡黄、嫩绿等春天色彩的寿司饭。

等到日渐熟悉,就会了解,每到这个节日,家家都会为庆祝女儿的成长,在三月三的前后,在孩子的屋里,摆上华丽的雏人偶,准备丰盛的寿司饭和糯米制成的五彩糕点,还允许孩子喝上甜甜的糯米酒。

三月三日,有女孩的日本家庭会准备好粉红、淡黄、嫩绿等春天色彩的寿司饭。(PIXTA)
三月三日,有女孩的日本家庭会准备好粉红、淡黄、嫩绿等春天色彩的寿司饭。(PIXTA)

有的父母,甚至特意请假,陪同孩子一起外出郊游,选花开临水之处,席地而坐,喝酒畅游、谈笑嘻戏,顺水漂放纸人偶除秽气,尽享百花盛开,温馨烂漫的春景。让中国人隐约想起似曾相识的踏青习俗,显得雅兴十足,令人向往。

其实那正是古代中国文人于三月三“曲水流觞”漂走厄运晦气,临水畅饮,踏青郊游,吟诗作赋的风雅古韵的点滴再现。

这个女儿节是在近代江户幕府德川家族统治的时代才正式命名,并有了装饰雏人偶的习俗。它其实来源于中国几千年前三月三的上巳节的文化习俗并在唐朝传入日本。因此至今日本还是把这一天同时叫作上巳日、桃花节。

 源自中国周朝的上巳节

中国黄历三月三的上巳节可以追溯到周朝以前,到了周朝才把三月三日作为上巳节固定下来。三月上巳之时人们纷纷到水边清洗身上不洁之物,借水的灵力祛除邪恶和不祥之气,以确保平安。这种活动称作“褉”。

在中国古代,还有把自己用过的物品放入河中流走的习俗。据说随着物品被河水越冲越远,自己身上的污垢与晦气也会得到清洗。这一习俗延续到唐朝,出现了各种丰富的活动。其中水漂纸人偶在女孩中十分盛行。

中国绘画中的曲水流觞景观。(公有领域)
中国绘画中的曲水流觞景观。(公有领域)

 曲水流觞等活动  在唐朝传入日本

在《荆楚岁时记》则是这样描写三月三日的:“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这就是“曲水流觞”的活动,是男子借水漂走晦气的典型活动。人们沿着弯曲的河流两岸席地而坐,让装着酒的酒杯从上游漂下,飘到谁的跟前,就由谁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这也是为了去除身上的晦气与厄运。

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王羲之进一步在前人的习俗上将之发展为文人墨客临水畅饮、附庸风雅的宴饮活动,所以在唐朝传入日本后,一直是王宫天王及贵族们三月三举行曲水宴活动的上层风雅娱乐活动,当然为女孩子做一个纸娃娃,将其流入河中送走病邪的风俗也在唐朝传入日本王宫,宫中贵族女性的活动影响民间,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如今上巳节在中国等同消失。却被日本承传下来,节日风俗如今虽侧重对女儿的祈福,但原先的内涵延续至今。

曲水流觞的文化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并且保持到现在。(PIXTA)
曲水流觞的文化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并且保持到现在。(PIXTA)

 水漂纸人偶演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日本人对工艺的执念以及喜爱摆放精巧饰品的民族性格,使得这种水漂人偶的习俗渐渐的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一个纸娃娃,演变成了后来的雏人偶。雏人偶,穿着华丽,工艺精细,放到河里让其被河水冲走太为奢侈,所以后来大家就把其供养在家里,让其陪伴女孩的一生。

摆放雏人偶的传统成为了日本女儿节的节日象征,现在每年3月前,在各百货店都有出售各种雏人偶,延续了传统的工艺与风貌。

日本人偶。(PIXTA)
日本人偶。(PIXTA)

责任编辑:卢勇

相关新闻
“上巳节”是什么时候?有那些习俗?
日本友人赠雏人形 祝福文雅学童平安健康
日本3月3日“女儿节”画祈愿
御雏样发源 日本鸿巢市2,543个样展
最热视频
【一线采访视频版】向中产下手?业主:中共是土匪起家
【新闻第一现场】美挺台动作不断 军售升级
【珍言真语】钟剑华:林郑民调零分 在位尴尬
【直播】美国华人吁中国城撤下中共五星旗
【薇羽看世间】以阿全面建交 美国剑指中共
【思想领袖】阿塞拉德:美国如何赢文化战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