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伟:从刘思亮先生轶事见证民国时代的言论自由

人气 114

【大纪元2017年03月09日讯】现在不少人一提起所谓“旧社会”,特别是民国早期军阀割据年代,就会按照党的教育所形成的“定式思维”,认为肯定是不许人讲话,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实际情况是这样吗?现在就听我给您讲点“稗官野史”类的故事吧!

看过鲁迅杂文的人不妨想想,像他的《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之类的文章,放在1955年,早就是“比胡风还胡风”的“反革命”,更遑论反右和文革了。笔者在这里要讲的这位,当然没有鲁迅那么大的名气,他只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小人物,既无显赫的家世,也不是什么款爷,大腕。只是个家道小康但颇有文才的老学究而已。此人姓刘名思亮,是清代的一位饱学秀才。家中开了一家茶馆,就叫“思亮茶园”。他闲来无事便爱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当时成都报纸都很少,当然更没有互联网让他发帖。于是他便自任主编,撰稿,校对,印刷,发行,集大权于一身,用当时极简陋的油墨印刷,印出一期期的《思亮随刊》。据他自己解释,所谓“随刊”,一是见啥说啥随便讲,不受什么主旋律,次旋律,正能量,负能量的限制,当然更不会去看官方的脸色,揣摩领导的意图;二是随时不定期出版,或三、五日或十日八日,十分随便,故曰“随刊”。

下面再来看它的内容,也很随便,没有什么社论之类的大块文章,就是些俏皮话,一首词,几句打油诗,甚至一副对联便可一事一议。但对时事的针砭,其锋芒的犀利,却往往是入木三分。例如,当时成都军阀当局,征收某些捐税,其中一项叫“粪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环保排污费”,不过那时的军阀却没有今天的官员这么有文彩,这么会巧立名目,更不会用这么好听的新名词。像我家中的自来水,每吨水费之外还要外加“污水处理费”若干元。也没人敢说-个“不”字。由于这“粪捐”二字确有点欠雅,于是刘老先生便在他的随刊上刊出一幅对联加以调侃:

自古未闻屎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不仅叫人看了捧腹喷饭,其对仗,平仄的工稳也几乎无懈可击。不过有关当局并未因此请他去“喝茶”或说他在“寻衅滋事”。

不久,当时四川的都督(即省长)并总管军政的刘湘,从外地买回了一艘旧的小炮艇,命名为“巴渝舰”游弋于重庆一带长江水上,在当时就等于是今天美国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里根号一样的威风了。但我们的刘老兄就偏要去摸一下“老虎屁股”,便在他的“随刊”上发了一首诗:

都督有艘巴渝舰,
由渝到万才十天,
不是沿江滩陡险,
几乎胜过柏木船。
寄语沿江船夫子:
撞烂军舰要赔钱!

--原载《公民议报》

责任编辑:萧明

相关新闻
陈破空:言论自由危害国家安全?
悉尼大学被指限制言论自由
加州伯克利抗议变骚乱  学生呼吁言论自由反暴力
默克尔访土耳其 吁保护言论自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