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议话:“今平古仄”入声字的辨别

作者:天成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8391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传统诗词中的入声

为什么要了解入声?尤其是辨别那些今平古仄的入声字?我们先来看一首诗:

赠别(其二)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含思深婉,写离情悱恻缠绵。其平仄格式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这首诗,对照平仄格式,“唯”、“有”、“替”、“垂”这几个字的平仄可用“一三五不论”(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解释;但“觉”、“烛”、“惜”、“别”这几个字分别处于“二四六七分明”的关键位置,按今音论却都以平声而处于应“仄”的位置,它们为什么与平仄格式不符呢?

因为此“平仄”是依古四声而论,“平”指平声,“仄”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觉”、“烛”、“惜”、“别”这几个字在古汉语中皆为入声字,属仄声。因此整首诗是合律的。再来看一首词:

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相传为李白所作,是唐五代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忆秦娥〉词牌的格律:

忆秦娥
平中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
(依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中”表示可平可仄,〖〗为叠韵,此词牌以押入声韵为宜。)

对照词谱,我们看看上面那首词的韵脚就会发现,“别”、“节”、“绝”这三个字在现今普通话中都是平声,似乎不符合词谱押韵要求。其实,它们在古音中都为入声,属仄声。“咽”“月”“别”“节”“绝”“阙”,这几个韵脚字同属《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因此这是用韵规范的一首词。

上述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非常普遍的。因为传统格律诗词是依古四声而作,这便涉及到了入声。入声字在其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

入声在现今普通话中已彻底消失(一些入声字被派入平声),这导致了某些字古、今声调的不同。且不论这属语言的进化还是退化,但可以说这给我们在与传统诗词的沟通上制造了障碍:因为在欣赏古典诗词与格律诗词的写作中,会涉及到平仄格律,某些入声字若以今音的平仄去论,会出现与古音声调的不一致,这就容易造成谬误,误认为某些诗词出律出韵,如上面例举的现象。

若不去分辨入声字,这就让我们与传统诗词之间有了些隔阂,产生了一道鸿沟。而现今的诗词写作,势必要向古典中汲取、与传统沟通的。

二、关于《平水韵》与新韵

谈到“隔阂、鸿沟”,顺便提下新韵。在选择运用上它有着最直接的诱惑:方便,省事儿,不需要死记韵书,甚至仅凭口语习惯便可去写诗;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传统脱节。这套音韵系统(以普通话为基础作划分),与传统诗词的声韵规范差别甚大;其间的只分平仄,不辨入声,已与传统语音系统相割裂。用它去验证传统诗词的声韵、格律规则,很多情况下是对不上号儿的,使格律诗词失去了原貌。

由此可知,欲与古典诗词顺畅沟通,我们须与其共用一个音韵系统,从中了解到古四声的划分,如此方能离传统文化更近一步。这就涉及到了相关韵书,通用的是《平水韵》(注1)。

《平水韵》以中古音韵为基础,与其之前的韵书(《唐韵》、《广韵》等)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对其中一些韵目作了些整理、合并,并没有作实质性改变,这就保证了长久以来的诗韵连续性。《平水韵》是古代各地方言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古今诗人写诗用韵的范本,之后跟出的韵书大都以此为标准而编写。在《平水韵》106韵中,分为平声30韵(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作为写诗所依循的基础语音的划分。

《平水韵》对之前诗作的适应性与对之后作诗的约束性,使它在历史中长盛不衰、沿用不废。也就是说,唐宋以来至后世产生的格律诗,其中的音韵情况用《平水韵》基本能够覆盖住。从古至今语音就在不断变化着,但由于这套音韵系统的贯穿其中,大力保持了诗韵的连续性、一贯性。须明了的是,平水韵承载的是写作传统格律诗音韵上的规范,不是口语规范,不能仅因现时一时口语上的不适应而排斥、废弃它。试想这样一个问题,以后时期社会道德提升了,那时的人会以我们这一时期的语音系统作为基准吗?不会,他们肯定会向传统溯源,找回真正光辉灿烂的正统文化。此时的新韵在其间就会显现出是个断层,与前承接不上,与后衔接不了。那么无论此时彼时,写诗遵循《平水韵》音韵系统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可起到维系诗词古今一贯的作用。《平水韵》的可承接,可延续,一线贯穿,古今钩连,对中华诗词的历史传承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由此来看,“诗依平水”(作诗依《平水韵》),“词依正韵”(填词依《词林正韵》),这样的主张与坚持并不过时,且值得肯定与进一步倡导。相比之下,新韵的制定是建立在不关乎、不看重、不承担历史传承的基点上的。它虽简易宽松,但有时的选择须从大处着眼,是要跳出个人喜好的。对新韵的选择只是一时痛快,且显得自绝于传统。

了解了《平水韵》的重要性,相信很多人会重新重视、选择沿用它。当踏上这条路时,有时也许又会踯躅搔首:《平水韵》涉及到了现代普通话中已消失了的入声这部分,而在格律诗词写作中,对“今平古仄”这类入声字的辨别却是一个避绕不开的问题。这正是一些人眼中的难点。

即便这样,深信很多人是深爱着我们的传统诗词文化的。横隔在这之间的障碍,我们是退缩、回避,还是选择突破、逾越?

答案显而易见。这点是需要眼明心镜的。而扫除“入声字”带来的障碍,正是此类文着力要探讨的。

三、辨别入声字的必要

谈到入声字,其总的特点是发音短促、急收藏。其中,像物、碧、雪、灭、月、阔、质、彻这类字,即使不知道它是入声字,从现今发音上也能知道它们属仄声。当然在填押入声韵的词谱时此类字须分辨(某些词谱要求押“入声韵”,因入声对表达激越的情感有特殊效果),但通常情况下这类字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不便。需要辨别的是那些古为入声、但今已派入平声的字,如得失、执著、脱俗、说、塌、拍、摘、拆、白、宅……

在欣赏中,若对这类字不能准确辨别,便容易把一些优秀的古典、现代格律诗词误判为失律;写作中,若打着“格律诗词”的旗号,对这类字却不能准确分辨运用,稍有不慎,就会使一首诗词出律,被人指点乱律、作品不够规范,会显得写作态度不严谨。尽管有些作品表现的主题是正的,但因此类失误透露出的作者写作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问题,这会不会减弱作品的说服力呢?何况还须体现“复兴传统文化”这点呢。

作为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为用诗词文化宣扬正义的这一群体中的一员,谁都不想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对不对?何况分辨入声字只是格律诗词学习中的一个小问题。

也不要因此抱怨这类“今平古仄”入声字给我们带来的不便。被归入平声,它们也是“身不由己”的,也许它们更“眷恋”着曾经、传统中所属的范围。因此,我们须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去熟悉、辨别入声字。持之日久,它们就会变得“友好亲切”起来;一旦熟悉了,我们就会乐于还它们“本来面貌”,并自觉地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

这样,对它们来说,这是不是一种“回归”呢?这是需要在我们思想中认知、继而体现在我们笔下且需要我们的笔承载着的。

对我们来讲,因为明辨了这些,与传统因素达成了一致(依循古四声),是不是就能与古典诗词作更好、更顺畅的沟通,且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有了规范性呢?

这是一举数得的事情。

四、“今平古仄”入声字的辨别方法

现今有些方言(如吴语、粤语、晋语、闽语等)还保留着入声,但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已没有了入声,笔者所在地区(东北)就没有。未能占得地理优势,便只能靠“后天”努力了!

那么,说到底,如何攻克一些人认为的“难点”,即如何分辨这类“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呢?本文先简要地介绍几个方法:

1、字形上。某些入声字偏旁相同,可以类推。

如由“逼”可类推:福、幅、辐、蝠等;
由“甲”可类推:鸭、狎、押、呷、匣等;
由“白”可类推:伯、柏、拍、帛、泊等;
由“出”可类推:屈、窟、倔、掘、崛、茁等;
由“及”可类推:极、岌、汲、吸、笈、级、圾等;
由“叶”可类推:喋、蝶、谍、牒、堞、蹀、碟等;
由“曷”可类推:揭、碣、葛、喝、偈、歇、羯、蝎等;
由“吉”可类推:诘、佶、洁、结、诘、颉、拮、桔等;
由“夹”可类推:侠、峡、挟、荚、蛱、铗、浃、颊、硖、狭……

2、读音上。某些入声字韵母相同,可从读音上以一知多。

(1)韵母为“a、ia、ua”的字:
答乏伐阀罚筏妲八捌擦插锸挖拔跋魃察达鞑耷搭嗒怛发笪旮嘎拉垃邋杀撒刹塌鸭压押扎匝咂砸杂轧闸札铡
夹荚蛱铗颊挟狭硖浃峡侠峡瞎戛匣狎呷辖黠掐
滑猾刮刷等;

(2)韵母为“U”的字:
竹竺足逐烛卒族局桔菊曲蛐出督忽惚哭窟扑仆独突凸弗拂毒读渎椟牍犊黩佛拂伏绂芾茯袱福匐服幅辐蝠鹄鹘噗蹼叔倏菽淑秃屋鞠掬蛐戌囫斛觳璞孰赎熟塾俗屈躅戌等;

(3)韵母为“i”的字:
吉集激即佶积及极级岌笈圾汲屐击绩楫缉戢辑籍藉瘠脊吃劈霹失虱湿只汁织膝唧七柒戚漆踢踢息夕吸汐昔惜析皙晰淅蜥窸蟋悉职鼻狄迪的荻敌涤逼嘀滴籴笛翟嫡镝觌翕锡熄檄一壹揖亟急疾棘殛嫉蒺习希席袭媳隰拾十石实识食蚀甚执直侄值植殖跖等;

(4)韵母为“e、ie、ue”的字:
德得蛤合阁葛割搁喝磕瞌涸盒貉曷阖壳额革鸽格隔嗝骼胳疙劾阂核咳翮折蜇咋舌责则泽择啧帻赜舴箦哲辄蜇蛰谪辙噎
别憋鳖蹩节接叠揭捏撇瞥切贴帖歇蝎楔迭跌蝶碟谍堞喋牒蹀劫杰拮洁结诘捷偈睫桀婕截竭碣羯疖讦孑颉撷缬襭勰絜协胁挟
缺阙削薛曰约绝撅蕨蹶厥撅獗攫谲□孓决诀抉玦觉觖玨倔崛掘噱爵嚼爝角穴学等;

(5)韵母为“o、uo”的字:
拨钵剥泼泊铂柏箔伯舶勃钹脖渤鹁博搏膊薄礡佛驳帛摸
琢托卓桌昨夺咄掇铎郭蝈豁度铎国掴帼虢活灼茁斫酌浊着啄缴镯躅擢濯说缩脱捉拙撮作戳橐等。

3、诗词中。就是通过背诵押入声韵的诗词来记入声字。

著名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有入声韵脚: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还有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4、今平古仄常用入声字表。熟悉了方法2的读音归类,多少会对入声字产生一种“感觉”。

写作中,若遇到感觉像入声、又叫不准的字,那么此时不妨查阅字表检验一下,同时也可增强对一些常用入声字的印象。很多入声字就是在不断的查阅、检察、使用中记住的。

5、今平古仄常用入声字歌诀。就是用顺口溜的方式去记入声字。

这样的歌诀可以自己编写,但应保证列入的是“今平古仄”这类入声字。编写歌诀,因为字与字之间需要联系衔接,注意不要掺进平声字,以免混淆。

上述方法可综合使用。其中方法2在从读音上分辨入声字大致指出了方向,后两个方法也是比较实用的。为此,笔者整理出一个〈“今平古仄”常用入声字表〉,并编写了一个〈“今平古仄”常用入声字歌诀〉,会陆续发出,希望能为诗词写作者提供帮助与方便。

注1:此文主要想谈的是辨别“今平古仄”入声字的必要与方法,关于《平水韵》可查阅相关资料,在此不作详述。“文学世界”的“诗词常识”中,有篇〈古代的学问:《平水韵》〉(作者清源),是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可参看。@*#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打算向读者介绍的诗词方面的常识已经全部介绍完了。无论读者是有志于诗词写作的入门还是只想获得一般性的了解,我们这一系列文章的内容都足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 如果说您的诗词作品哪怕一个地方出韵,对仗不工,平仄不对,都不能称之为律、绝、词。可以称之为古风,歌,行,等类。当然古风,歌,行等也有一些韵律要求的。如果通篇没有一点韵律,那最好用“诗歌:您的诗词作品题目”或直接用“您的诗词作品题目”命题,不要冠上“律,绝,词牌名”等,以免争议,尤其是读者对象以常人为主的作品。
  •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诗经》。它由“风”、“雅”和“颂”三部分组成…
  •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写起字来一个接一个地没有间隙,因此读一篇文章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断句”(找出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句话)。
  • 但我们讲平仄只是为了“用其精神”,把它作为一种调节诗词音乐感并使内容和形式更加和谐的一种手段…
  • 从三岁起就可能读一些诸如《声律启蒙》或者《训蒙骈句》之类的诗词启蒙书。小孩子扯开喉咙大声读“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对雾濛濛”[1]或者“天转北,日昇东。东风淡淡,晓日濛濛。”[2]天长日久读得多了,再加上做对子的练习,自然就知道哪些字押哪一个韵,哪些是平声字、哪些是仄声字。
  • 为了找到“诗”应该有的声律结构,我们不妨从“歌”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歌的每一乐句有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应着诗句的平声和仄声字的交替应用。
  • “对仗”为诗歌带来了具有深刻内涵和微妙影响的“对称”美。“对称”是宇宙显现给人类的最基本法则之一。它在包括科学、文学和艺术在内的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着丰富多采的反映和表现。
  • 不管五言或者七言的格律诗,其句子都只有四种基本的平仄结构,一旦第一句确定了,并且每一联都满足“粘对”原则的话,则全诗每一句的平仄结构也就完全决定 了。因此律诗的平仄结构(无论五言或七言)也只有四种基本的格式……
  • 格律诗本身就是自带音乐的,有其音乐美的固定模式。词的格律要求比诗更严,变化更复杂,因此词实际上携带了更多、更复杂的音乐因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