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为什么你总是忙个不停?

文/李奥‧巴伯塔(Leo Babauta) 陈洁云译

当我们贪求更多体验、专注于获取越多时,我们终会错过眼前的一刻。(fizkes/Shutterstock)

人气: 1425
【字号】    
   标签: tags: , ,

我越来越意识到,我总是在奔忙。

我从一件事冲向另一件事,在吃饭、速读书籍和文章中抢时间。我总是急于完成手上的任务或项目;在做每日冥想时,也发现自己心里不耐烦。

这是怎么回事?一个经常写关于“慢品生活”、“关注当下”、“用心专一”文章的人,怎么会这么虚伪呢?

当我写下这些文章时,不仅是给别人的建议,也是给我自己的一个提醒。我发现这些办法奏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总是记得去实践。不管怎么说,写下这些建议,并不意味着我是完美的。

所以,回到上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这样急匆匆?我一直在反思这一点,答案似乎是我有种很贪的倾向。说是贪婪,并不是在想要发财的意义上,而是当我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就一再想要得到更多。

以下就是我发现自己贪婪的一些方面:

• 食物:当我享用一样喜欢的东西时,如巧克力(或葡萄酒、咖啡、饼干),我就想多来点,即便我已经吃了。

• 效率:当我做一件事时,我总是想再完成20件,因为我想获得更大成就。立即想要做好所有的事,使得我失去专注力,结果反而妨害效率。

• 知识当我学习时,我就想要掌握有关这个话题的一切资讯。我会查阅所有书籍、博客或文章,每个播客和视频,我想要全部加以消化。我自然不可能全部浏览,但我想达成这一点。我会买10本书,一本本轮换着翻看,一本也没读完。

• 体验:当我旅行到一个新城市时,从地标景点、餐馆,到书店和博物馆,我什么地方都想去看看。这当然不可能,但我会在短短的逗留中做尽量多的安排,而且提前几周就会开始研究、做“攻略”。

• 最大化:我会给我的一天填充尽可能多的内容——不仅仅是工作,也包括与我的妻小共度时光、运动锻炼、打坐冥想、阅读、回邮件,看所有最棒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看所有的新闻网站和博客,等等,等等。

我来回奔忙,试图全部完成,开掘出生活的一切可能。本意是好的,这说明我很珍惜短暂人生的美好。想要从人生中获得更多,这不是坏事。不过,总是驰求更多、总是想要“最大化”,结果如何呢?就是永远都嫌不够、永不满足,永远也没有停下来享受与欣赏。

沉迷于贪求更多、求得最大化的心态,到头来并不能让它满足,而只是创造出更多的欲求。沉迷于此,无济于事。我们能做的,只是留意这种想要更多、想要全部完成的感觉,并且有意识地排斥它。

属意现在。别奔忙不休了,像欣赏事物本身一样,欣赏它们中间的每个时刻。别想着“最大化”,而是练习放手:放下贪婪的思维定势,放下你执迷的任何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放下奔忙的冲动。一旦你看到自己的习惯成问题,就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替代它吧,那就是:变得慷慨

变得慷慨

每当你心生贪婪,就以慷慨来替代吧。慷慨与奔忙有什么关系?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慷慨就意味着要解囊相助,但那只是一种慷慨的感觉。

shutterstock_259429310

当我们摆脱自我中心的基点,开始转而关注别人时,慷慨的态度就表现出来了。这种慷慨,可以简单到给予我们生命中某一个人以全心的关注,去发现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专注于我们想要从人生中获取什么。真正试着以开放的心态留意这一刻,去理解和倾听别人──这才是慷慨的精神核心。

当我们单独做事时,慷慨的精神可以转化为在每一刻都全神贯注、敞开心扉。对于那颗想多多益善、自我满足的常人之心,这是一剂解方。

每当我注意到贪求更多、贪求一切的心理作怪时,我就开始努力实践慷慨的精神。我转向眼下这一刻,眼前这个人或这件事,并把我全心全意的专注作为一份爱的礼物。#

本文原载作者博客www.zenhabits.net。)

· 点阅李奥‧巴伯塔“禅习惯”系列文章中文版。

责任编辑:柯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