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强烈的道德感召 高贵的智力较量

文/曾逸莲

人气 49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有系统地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本来这是一个已大白于天下、不容否认的历史真相,然而大卫‧欧文(David Irving,蒂莫西‧斯波 饰)以令人发指的言论试图否认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的存在,并以“言论自由”为由,以诽谤罪起诉谴责他为“大屠杀否认者”的美国作家兼大学教授黛博拉‧利普斯塔特(Deborah Lipstadt,蕾切尔‧薇姿 饰)。

为驳回欧文提出的诽谤主张,利普斯塔特和她的法律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搜证和法庭辩论……最终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欧文操纵扭曲了历史事件——这是剧情电影《否认》(Denial,港译:时代伪证者)讲述的故事,该片根据利普斯塔特的小说《历史审判:我在法庭上与大屠杀否认者论争的一天》(History on Trial: My Day in Court with a Holocaust Denier)中的真实故事改编,这部感人至深、具有强烈道德感召力的电影展现了一场高贵的智力较量,同时具有发人深省的剧情与震撼人心的效果。

“戏”说新语

影片取材于1996年发生的一宗法庭审判,历史畅销书作家大卫‧欧文以研究希特勒著称,在其不同著作中多次为希特勒和纳粹辩护,更指希特勒对屠杀犹太人并不知情,也没使用毒气室杀害他们。这些言论引起了捍卫历史真相的美国犹太裔历史教授利普斯塔特的关注,她在自己的著作中谴责欧文捏造历史。然而,欧文却向英国法庭控告利普斯塔特诽谤。

在讲求证据的法庭上,明知是史实,利普斯塔特却需与律师团队亲身前往波兰奥斯威辛寻找证据,以证实这段血腥历史真实存在。

影片的开场,是历史教授利普斯塔特在演讲台上与畅销书作家大卫‧欧文的针锋相对,二人的舌剑唇枪引人瞩目。紧接着二人对簿公堂,开始了“纳粹德军是否曾经运用毒气室杀害犹太人”为题的漫长庭审。

言论自由应基于真实

电影为观众抛出了一个问题:在“言论自由”的今天,应该容忍有不同的观点。那么究竟什么是“言论自由”?

有这样的人,借“言论自由”之名篡改历史,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大卫‧欧文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满足一己私利,哗众取宠,不惜歪曲历史,否认纳粹大屠杀。

电影中的历史教授利普斯塔特提出了一个有力的观点:“我不是反对言论自由,我会继续维护我的权利,挺身对抗歪曲事实的人。”她捍卫历史的真相,并身体力行,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正如一位纪录片导演分享:“真实,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原则。纪录片可以表达自由的言论,可以分享导演个人的观点,但是不能断章取义,擅自篡改历史。”

的确,“言论自由”是有底线的,对一个事件的评论,不同的团体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是不能篡改该事件的本身,不能用改动历史的手段支持自己的观点。这部电影与观众探讨的主题,的确令人深思。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看似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对一个事件进行理性的判断,需要把握的历史的脉络?不管个人的观点如何,对历史本身的尊重与铭记,是最基本的理念。

用证据捍卫历史

电影中女主角的英国律师团队令人瞩目,将法庭上应有的“理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若将历史教授利普斯塔特的性格比喻成热情的火,她的律师团队展现出的则像冷静的水。利普斯塔特一度埋怨律师团队的“冷酷”,例如不让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发声,不让她本人发声,为的是要求呈现理性的证据。这个策略恰恰是律师团队的精明之处。

律师们知道,大卫‧欧文之所以能够获得部分人支持,原因在于他擅长利用媒体和极端民族主义进行煽动;为了避免落入圈套,任何与“感性”有关的证据都不能在法庭中出现,不但出于对当事人尊严的保护,更是为了避免以“情绪”影响法律讲求的公正。影片非常细致地表现了律师团队如何运用各种理性的素材,将大卫‧欧文篡改历史的死穴一个个击破。电影剧情紧凑,环环相扣,展示出律师团队的专业风貌。

《否认》中所还原的是一个不容遗忘的真相,但比希特勒杀人更严重的罪恶却在中国不断上演。当今的中国,篡改历史的情形比比皆是,蓄意掩盖的杀人真相触目惊心,而嗜杀成性的中共又怎能容忍像利普斯塔特及其律师团队那样的中国人去还原真相!

责任编辑:童莘

相关新闻
休斯顿纳粹屠杀犹太人纪念馆举办夏季系列讲座
死亡列车 纳粹屠杀帮凶
否认纳粹屠杀  法院判英主教1万欧元罚金
纳粹屠杀65周年 幸存与解救者齐聚华府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