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保育 助蝴蝶王国蜕变与重生

人气 686

【大纪元2017年05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彭秋燕台湾南投报导)台湾曾经是蝴蝶王国,蝴蝶密度世界第一,各类蝴蝶飞舞大地。然而,随着民众滥捕与栖息地被破坏,蝴蝶数量骤减。近期,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公民参与方式完成了68条蝶道的调查,为台湾蝴蝶保育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让民众能藉由蝶道健行来了解蝴蝶,进而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达到蝴蝶保育的目的。

升天凤蝶是最有特色的一年一世代早春型稀有蝶种。〈特生中心提供〉
升天凤蝶是最有特色的一年一世代早春型稀有蝶种。〈特生中心提供〉

推动环境教育 特生中心公布68条赏蝶路线

赏蝶是很好的环境教育活动。〈特生中心提供〉
赏蝶是很好的环境教育活动。〈特生中心提供〉

端午佳节是观赏蝴蝶的好时机。特生中心近日公布中部地区68条具有发展环境教育潜力的赏蝶路线,方便民众赏蝶并认识蝴蝶生态

特生中心表示,这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建立完整的蝴蝶资料库,并养成社区蝴蝶教育及保育人才,达到结合民间人力资源,建立社区环境教育推动网络的目标,进而对全国生物多样性保育及环境教育有所贡献。

本次赏蝶路线有别于昔日大区域性的调查,是以社区型步道作为样区的小尺度调查。在赏蝶路线的选择上,特生中心特别挑选、调查距离学校或游客中心10公里以内的样区,如此可以就近进行环境教育或乡土性教学。

在调查方式上,调查员以拍照方式来取代以往的捕蝶网采集,避免蝴蝶在采集过程中受到伤害。特生中心副研究员邱美兰说:“我们宁可少一只也没关系,我们重视的是环境伦理的建立,让这些生态解说员有正确的环境伦理。而且这样的环境伦理也可以跟游客讲,也可以跟在地的人沟通。”

本次调查的另一个特色是公民参与社区蝶道调查,包含休闲农场及民宿业者,共计24个公民调查员,他们都是经由特生中心认证及格的解说员。邱美兰表示,这样的调查方式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生态视野,还可以帮助地区建立以“生态为体,产业为用”的目标。

投身地方生态保育 公民参与蝶况调查

陈晓莹(图中)、林丽娟(图右)和叶锡根(图左)在小岭步道合照。〈陈晓莹提供〉
陈晓莹(图中)、林丽娟(图右)和叶锡根(图左)在小岭步道合照。〈陈晓莹提供〉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环境不关心的话,很多生态就随着时间的流逝不见了。”参与这次蝶道调查的陈晓莹语重心长地说。陈晓莹、林丽娟和叶锡根3个人都住在南投县竹山镇,4年来,他们一共调查了8条蝶道。每次出去调查,他们有的人照相,有的人记录,回来后,还要再花时间讨论,然后把资料上传给邱美兰。

对他们来说,参与这次调查的公民都对自然环境还有一份使命感。原本在外地上班的陈晓莹,因为家人的坚持而回乡工作。回乡后,他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索性在家中帮忙务农,在田间,陈晓莹发现家乡变样了。

小时候,她可以在溪里抓螃蟹、钓鱼、钓青蛙,为什么才出去读书几年,全都不一样了?为什么溪流都变成水泥坡坎,难道不能用生态工法吗?令她好奇的是,溪中的一大堆垃圾上,为什么仍然有蜻蜓盘旋呢?这一连串疑问开启了她对周遭环境、生态的好奇心。当时竹山地区经历921大地震后,因应社区重建需要,特生中心在竹山开了将近120小时的生态课程,于是,他们3人有缘一起加入,成为生态保育的尖兵。

陈晓莹表示,参与这次的蝶道调查,让她学习到蝴蝶与环境的关系。蝴蝶往往需要特殊的食草,台湾有400种蝴蝶,就必须有400种以上的食草,任何一种蝴蝶灭绝,就代表着某些植物的消失。大自然是一个整体的生态,这些生态与人息息相关。

东埔蚋溪环境生态保护协会总干事林丽娟,在劳委会921地震的“以工代赈就业方案”中参与解说员培训,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生态领域课程。在课程中,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熟悉的月桃,从枝干、叶子到花朵都有用处,例如:叶鞘既可以槌一槌做绳子,也可以串东西当提袋。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她因此开始投入生态保育领域。

在参与生态调查过程中,胆小的林丽娟克服了许多心理障碍。她想参与蝴蝶生态调查,但她却害怕碰触毛毛虫。还好彭国栋教师的解释,“其实蝴蝶的幼虫并不丑,还有你看毛毛虫的毛其实不是毛,而是肉刺”,并鼓励她碰触毛毛虫。于是,她从比较平滑的凤蝶毛毛虫开始摸起,现在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

有一次在青蛙生态调查过程中,林丽娟在溪底遇到一条蛇,同伴大叫“这里有一只赤尾青竹丝”,怕蛇的她闻声吓得想要跳上岸,然而,她却爬不上去。邱美兰为了让她克服对蛇的恐惧,告诉她说,“看到蛇不是要跑,而是要拍照,要拍一张漂亮的相片,我才要拉你上来”,这次经验让她渐渐克服了对蛇的恐惧。

同时期参与生态课程的还有从事水电工作的叶锡根。叶锡根一直对生态保育很有兴趣,所以参加清水溪保育协会,参与巡视溪流关怀环境。在巡溪过程中,他看见河川遭受到很多破坏。他表示,“小时候溪底随便都有鱼虾,现在几乎连水都不见了”,这更激起他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于是他更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陈晓莹、林丽娟和叶锡根都是竹山镇东埔蚋溪环境生态保护协会的成员。目前协会致力于将东埔蚋溪木屐寮滞洪生态区营造成环境教育场域,未来将结合滞洪生态区与周遭社区文化观光资源,规划生态文化套装行程,希望将生态保育的种子往下扎根。

认识台湾蝴蝶史 唤醒生态保育意识

台大实验林管处吴立伟博士。〈吴立伟提供图片〉
台大实验林管处吴立伟博士。〈吴立伟提供图片〉

台湾拥有多样化的自然环境,蝴蝶数量特别多,拥有“蝴蝶王国”美誉。台大实验林管处吴立伟博士长期从事蝴蝶生态与分类的研究。他表示,19世纪时,欧洲贵族很喜欢蝴蝶工艺品,当荷兰人与西班牙人来台湾,发现这里拥有丰富的蝴蝶时,就将采集的样本带回欧洲,因而打开台湾蝴蝶的世界知名度。

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将蝴蝶标本与工艺品带回日本。日本人对标本进行整理并于1960年出版了一本《台湾蝴蝶图鉴》,书中记载了将近400种台湾蝴蝶。吴立伟表示,当时“在1960年就可以调查这么清楚,所有物种里面就只有蝴蝶而已。”反观整个欧洲大陆才200种,日本也只有260种而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台湾丰富的蝴蝶生态也为蝴蝶带来灾难。19世纪便有国外研究人员来台湾采集标本。1918年,日本人朝仓喜代松在南投埔里成立全台首座蝴蝶加工厂,台湾的蝴蝶工艺品开始外销世界;1950年,埔里的蝴蝶工艺品大量外销到日本与美国,全盛时期有近2千位捕蝶人;到了1970年后,埔里因蝴蝶栖地被破坏,蝶量骤减,于是移往南部捕蝶。

吴立伟指出,1960~1970年,捕抓蝴蝶一天的收入相当种植稻米1个月的薪水,所以很多人不种田,转而抓蝴蝶贩售。1975年,十大建设启动经济起飞,需要大量劳力,劳工转而从事建筑行业,捕抓蝴蝶的风气才慢慢没落。1975年后,保育观念渐渐抬头,蝴蝶的生存危机才开始缓和。

蝴蝶的生态反映出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变迁,人、蝴蝶与自然环境就像一个息息相关的故事。

白粉蝶  鸠占鹊巢的外来种

缘点白粉蝶。〈陈建仁提供图片〉
缘点白粉蝶。〈陈建仁提供图片〉
白粉蝶。〈林家弘提供图片〉
白粉蝶。〈林家弘提供图片〉

农田中的菜园常常可以看到白粉蝶和缘点白粉蝶。吴立伟表示,1950~1960年,在农地看到的都是台湾原生种的缘点白粉蝶,然而,近几年却只见到外来种的白粉蝶。由于生态竞争,台湾原生种缘点白粉蝶已经被迫移往山区。白粉蝶如何移入台湾?原来台湾早期检疫不严格,虫卵就跟着蔬菜进入台湾,造成今日白粉蝶鸠占鹊巢的局面。

台湾宽尾凤蝶 记载地球变迁史

有“国宝蝶”之称的台湾宽尾凤蝶,因为外形美丽,是大家喜欢的蝴蝶物种之一。宽尾凤蝶是台湾特有种,1932年在宜兰县首次被日本人发现。因为它的“幼虫”只吃台湾檫树的嫩叶,台湾檫树主要分布在太平山到拉拉山海拔1千~2千公尺的山区,在台湾数量不多,所以宽尾凤蝶数量极为稀少。

宽尾凤蝶的生物地理地图。〈吴立伟提供图片〉
宽尾凤蝶的生物地理地图。〈吴立伟提供图片〉

长期以来,台湾宽尾凤蝶一直被认为是东亚特有种。但是,经过吴立伟与团队的探索发现,台湾宽尾凤蝶竟然在2千万年前和北美蝴蝶同宗。他表示,早期整个地球都很热,最适合居住的环境是在现在的北极圈。后来,地球温度下降,生物就开始跨过陆桥往南迁移,其中一支就飞到亚洲,其他宽尾凤蝶移往美洲,形成今日亲戚分隔两地的局面。

广泛种植苏铁 苏铁小灰蝶大爆发

苏铁小灰蝶是可爱的小型蝴蝶,幼虫只寄生在苏铁上吃嫩芽。吴立伟表示,原本苏铁仅有少量生长在台东苏铁保护区,所以苏铁小灰蝶的数量相当稀少。然而,到1976年,很多人认为种植苏铁会带来好运,于是大量种植,后来有人发现苏铁上面有虫,而且将苏铁吃得面目全非,后来才发现这是苏铁小灰蝶幼虫惹的祸。因为民众大量种植苏铁,蝴蝶就飞出来觅食,结果造成苏铁小灰蝶数量的大爆发。人类对植物的文化认知不但会影响植物,也会影响蝴蝶生态。

环境的变迁不可逆,认识蝴蝶的生态有助于了解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更有助于人们对蝴蝶的保育。◇

责任编辑:陈玟绮

相关新闻
30万紫斑蝶入谷 茂管处推生态观光
全台首座食物森林在新竹  环保署长李应元力挺
组图:南加州玫瑰花车游行  特色花车争奇斗艳
台湾蝴蝶3新纪录种 玉山国家公园现踪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