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我想要这样的生活(1)

──会变成怎样的我?──轻快却深沉
作者:广濑裕子

当初走得很辛苦的荆棘路,回首前尘,发现原来是一段快乐时光。(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468
【字号】    
   标签: tags: , , ,

年龄,有所谓的“阶段”。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然后,就是五十岁。

二十多岁时,工作、人际关系、感情和生活方式都很不稳定。想要去某个地方,却不知道到底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要怎么去,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三十岁左右,终于了解“自己想要过这样的生活”,似乎发现了地图的一小片碎片,当时所看到的风景,至今仍然留在我的心中。

虽然每一个年纪都很重要,但我还是认为,“五十岁”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五十岁,会有一种“已经走了一圈”的感觉。既是该经历的事都已经经历过的“一圈”,也是虽然发生了很多事,但又绕回来了的“一圈”。只不过是“走了一圈”,并不是回到了原点,而是比原来的位置稍微高一点的地方。

迎接五十岁之后,我开始思考“从今以后,要成为怎样的我?”这个问题,但并不是设定目标,而是希望日后可以好好陪伴自己。我的内心充满了这样的心愿。

在想像的过程中,脑海中浮现出某些字眼,其中一个就是“轻快”。

我希望“尽可能保持舒畅”。人生想要复杂,可以无止境地复杂。相反地,简单生活看似简单,但反而很难做到,所以我希望生活保持“舒畅”。这种想法从我拿到人生地图的那一天起,就不曾改变,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改变。

“轻快生活”,和轻快的感觉很相似。

随着时间的累积,拥有的东西会不断增加。这是一种幸福,但有时候也会思考,“我真的需要这些吗?”

之前轻松拿在手上的东西可能渐渐变得沉重,经过一番努力才得到的东西,以后可能不再需要了。起初自己可能没有察觉这种变化,即使发现了,可能也无法立刻放手。

这种时候,只要想到“轻快生活”,心就会动起来。当小声地说出口时,心情就会变轻松。

渐渐地,就可以分辨出自己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对于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也能舍得放手。因为心里很清楚,以后的日子,轻松、轻便更理想。

很多事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努力保持“轻快”,可以成为认清自我的契机。

我心目中的“轻快”,是怎么一回事?把想到的事一一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解“我的轻快”是怎么一回事,那是自己往后的人生地图,也是继续迈向人生旅途的新指南针。

这张地图上也画出了至今为止走过的路。原本以为自己走在笔直的路上,结果发现曾经绕过好几次远路,也曾经停下脚步。当初走得很辛苦的荆棘路,回首前尘,发现原来是一段快乐时光。邂逅、离别、相遇,交错的地点。地图上留下了很多足迹,那是一张美妙的地图。

手上只留下自己有能力捧住的东西,从今往后,要“轻快”生活,好好珍惜在走过的岁月中体会过的悲伤和痛苦,为生命增加厚度。我希望日后的“轻快”生活,就是这样的“轻快”。◇

──节录自《人生下半场,我想要这样的生活》/ 皇冠出版

【作者简介】

广濑裕子,知名作家、编辑。重视身体和心灵,重视每天的生活和日常的饮食,重视使用的物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珍惜所有肉眼看得到和无法看到的事物,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2000年推出的《HEART BOOK》引起热烈回响,热卖超过100万本。另著有《全新的我》、《欢迎来到这个世界》(合著)等。作者官方网站:hiroseyuko.com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精通汉文经典,涉猎诸子百家,其心犹如凤麟,展振元廷,辅佐两代国君;其身犹如龙象,深沉大度、融洽一方。他就是元朝著名的平章(副宰相)全才——阿鲁浑萨理。
  • 李白七言绝句。明朝诗论家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说:“太白七言绝句,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以《望天门山》一诗为例(开元十三年即725年所作)
  • 这一年来太多改变与打击,除了感慨更有许多领悟。人际的冲突风波、感情的执著不舍,其实都是同样道理,理清一件事就理清许多事。面对挫败与不公我们必须学会原谅,否则必会痛苦不堪;一个抑郁寡欢的人反而会遇到更多不顺心的事、碰到不顺眼的人。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修养,也是相互理解的润滑剂。原谅更像一把伞,她会保护、帮助你在雨中前行。
  • 王维不仅是诗人,也是个画家和音乐家。在绘画、音乐和书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的诗歌则古、律、绝句,众体兼长。他的古诗往往从大处落墨;近体诗也不求辞藻华美,淡淡数笔,却形象生动,意味深长。他的作品,多是写山川壮丽、边塞风光以及田园诗,着重于表现大自然的幽静与恬适。
  • 其实很多时候不必多言,亦可维系一段感情。单薄小礼蕴藏的浓浓情意,在平淡不过的生活里漾起惊喜的涟漪。这份心灵的依托物连同油然而生的感动,像温煦的朝阳,暖暖地,把心房都照亮了。
  • 欧洲的绘画,有“ 重人物而轻山水”的倾向。而人物画当中,又包含了叙事画和肖像画。我这次在纽约市大都会美术馆里,邂逅了几张自己相当喜欢的肖像画,在这儿和大家分享。 这几张画的创作年代,大致从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其风格依序包括了Romanticism(浪漫派)、Academic School(学院派)、和Impressionism(印象派)。 我会照按反时间的顺序来作介绍。
  • 正如和风的提醒,旅行可以让我们放大生命的极限,邂逅另一个自己!在迷失自我之后再找到回家的路;生命就是一趟长途的旅行,不同的时空与景色教会我们不同的哲理,这样的元素可以帮助圆满自己的修行。
  • 经常,我就坐在乌暗的夜里,听台北城最微弱的心跳,仿如叛逆者或过动儿终于酣睡的祥和呼吸声。有时,也想起十八岁那年,在花莲微光的海滩等待日出,那份质朴的心。从沉夜到天色微光,是我观察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式;疲惫或酣睡的夜与人最贴近。
  • 1949那年,台湾音乐家吕泉生为李白的千古名诗〈将进酒〉谱曲后,那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就不断回荡在胸臆间,盼着马蹄声从远古归来,吕泉生也要销解心中的郁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