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真:人民天天盼法治,政府年年讲法治(二)

古人论“法治”金言录(之二)

人气 97

【大纪元2017年06月21日讯】到底什么是法治?请看古人论法治!

【原句】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
—语出汉代崔寔《政论》。
【译注】刑罚是治理社会混乱的药品,而道德教育则是使社会兴旺的营养品。只用说服教育去除那些危害社会的罪犯,那等于不服药而用营养品去治病一样,单用刑罚而希望国家繁荣昌盛,那也等于想用药品去补养身体一样是无效的。
药石:药物和砭石,这里泛指药品。
粱肉:精美的饭食。残;指危害社会的人和事。

这是崔寔论治国之道时作的比喻。原意是说,整顿混乱局势应依靠严刑峻罚;但社会安定下来之后,则要用儒家的礼教来规范社会。

【原句】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语出汉代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
【译注】消除坏事,要挖掉它的根子,祸根没有了,坏事就自然去除了;像抖动皮袄一样,把握住了衣领,皮袄的毛就自然理顺了。

【原句】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
—语出汉代班固《汉书.王嘉传》。
【译注】奖励与惩罚应做到说一不二,不滥施,有节制,对人的功劳不要遗漏,对人的小过失,则应持宽厚的态度。
信:信用。忽:忽略。
这是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对汉文帝的褒誉之辞。

【原句】褒有德,赏有功,古今之通谊。
—语出汉宣帝《益封张安世诏》。
【译注】奖赏有功有德的人,是古往今来通常的道理。
褒:奖赏。
谊:道理。
这是本始元年正月益封张安世诏书里的话。张安世被认为“功次大将军(霍)光”,益封方六百户。

【原句】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
—语出汉宣帝《赐王成爵秩诏》。
【译注】有功劳不奖赏,有罪恶不惩治,就是唐尧、虞舜也不能教化天下。
化:教化。

【原句】贤者不赏,罪者不罚,不亡何也?
—语出《全汉文.刘向<说苑)》。
【译注】有才能的人不奖赏,有罪恶的人不惩治,怎么不亡国呢?
赏:赏赐。罚:惩洽。
赵襄子问王离:“国之所以亡者,何也?”王离回答时,说了这话。

【原句】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
—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
【译注】应该受到奖赏的人和事不加以提倡鼓励,这可以说是制止好人好事。该受惩罚的不给予应得的惩处,这可以说是为坏人坏事大开绿灯。
劝,提倡,鼓励。纵:放纵。

【原句】为善不赏,无以劝后。
—语出《东观汉记.王霸》。
【译注】有人做好事而不加奖赏,就不能鼓励以后的人做好事。
劝:劝勉,鼓励。
在东汉初年的混乱局面中,刘秀为王郎所迫,王霸拯救了刘秀。于是,刘秀就用上面的话,说明必须奖励有功的人,才能劝勉后来的人争做好事。

【原句】赏罚者,不在乎必重,而在于必行。
—语出三国魏徐干《中论.赏罚》。
【译注】奖赏和惩罚(的效果),不在乎份量一定要很重,而在于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照章执行。必:一定。
一切奖惩条例都必须恪守不渝,这样才能惩前毖后,赏一劝百。徐干认为,如果有章不循,那就必然会是“虽重而民怠”,“虽日用斧钺于市而民不去恶矣,日赐爵禄于朝而民不兴善矣”。

【原句】失刑者,严而不检;丧德者,高而不尊。
—语出三国魏阮籍《通易论》。
【译注】不依据法律条文惩处,尽管严厉,仍然约束不了犯罪。一个人丧失了德行,尽管地位很高,也不能令人尊敬。
检:约束,制止。
阮籍在议论统治者修身治国时,讲了这番话。领导人不仅要严以律己,还应秉公执法。不然,既不能树立威信,也无法治理国家。

【原句】明刑而不滥乎所恨,审赏而不加乎附己。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臣节》。
【译注】刑罚明白无误,所以不会对自己所憎恨的人滥施惩处;经过考核而决定奖赏,就不会对趋附自己的人任意赐予。

【原句】当杀不杀,大贼乃发。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
【译注】该判处死刑的不判处死刑,大的盗贼就会产生。

【原句】法轻利重,安能绝乎?
—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酒诫》。
【译注】法律规定的惩处很轻,而获得的利益很大,像这样,来禁止坏人坏事,怎么能够禁绝呢?葛洪在论述“酒禁”难禁时说了这番话。意思是说,因为酿酒、贩酒能获得暴利,而犯禁的处罚又很轻,所以难以有效地禁止。

【原句】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劝戒明也。
–语出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译注】刑罚和政令虽然严厉,但没有怨恨不满的人,这是由于执法的人公平正直,并且对群众的教育、告诫是说得明明白白的。
峻:险峻,引申为严厉。
诸葛亮治蜀,由于做到了“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因而大治。常璩用这句话说明,群众并不反对严厉的法制,而反对执法不公,不教而罚。

【原句】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
—语出唐代房玄龄《晋书.刘毅传》。
【译注】惩罚和奖励不能做到明白公正,社会风气必然是污秽混浊的。
劝:奖励,劝勉。
这是晋武帝时尚书左仆射刘毅,上疏议论曹魏选拔人才的八种弊端时说的话。惩奖不明,只会使正气消亡,邪焰嚣张。

【原句】无赏罚,虽尧舜不能为治也。
—语出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登之传附庾炳之》。
【译注】没有奖赏和惩罚,象尧和舜那样圣明的君主,也治理不好国家。
宋文帝时,吏部尚书庾炳之,因为留宿吏部官员而犯法,文帝想宽恕他,尚书右仆射劝文帝不要徇私枉法,并用这两句话来阐明法治的重要性。

【原句】罚慎其滥,惠戒其偏。罚滥则无以为罚,惠偏则不如无惠。
—语出南朝梁沈约《宋书.颜延之传》。
【译注】惩罚应谨慎而不要滥施,奖励应注意不公正的施与。乱施惩罚,就失去了惩罚的意义。奖赏得不公正,还不如根本不奖赏。
惠:恩惠,好处,这里指奖赏。偏:不公正。
滥:这里是大量而不适当的意思。

【原句】令行禁止,为国之关键。然则,治天下赏罚而已矣。赏不事丰,所病在不均;罚不在重,所困在不当。
—语出南朝梁萧子显《南齐.崔祖思传》。
【译注】有命令就立刻行动,有禁令就立刻停止,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所以,治理好国家,也就不过是正确地使用奖励和惩罚罢了。奖赏不能只依靠丰厚,真正的弊病在于不论功行赏,惩罚也不在乎严酷,它之所以没有效果,在于不恰当。
这是齐高帝萧道成的黄门侍郎崔祖思,向他启陈政事时所说的一番很有见识的话。

【原句】见罚者,宠习之臣,受赏者,仇仇之士。戮一人而万国惧,赏匹夫而四海悦。
—语出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祖思传》。
【译注】被惩罚的,是皇帝周围受宠信的臣子,受奖赏的,是与君主有隔阂的人。像这样,杀一个人就可以使全天下的人都害怕,赏赐一个普通人就使全国人都心悦诚服。
见:表被动关系的词。
匹夫,普通人。
罚不避亲,赏不遗仇,就能使人信任执法的公正,因而能产生劝善惩恶的效果。

【原句】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语出《鬼谷子.符言》。
【译注】进行奖赏,重要的是要恪守诺言;使用刑罚,关键是要公正。
陶宏景注:“赏信,则立功之士致命损生;刑正,则受戮之人没齿无怨也。”

【原句】轻重失序,则系之以存亡。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表》。
【译注】(用刑)的轻重没有次序,与此相联系的是有关国家的生存和灭亡。

【原句】三族之刑,设祸起于望夷。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表》。
【译注】秦朝设立诛灭三族的刑罚,造成了身死国灭的祸乱。
三族:父族、母族和妻族。
望夷:宫名,赵高弑秦二世的地方。
周朝刑律,罪只及身,不连坐亲属。秦诛三族,导致秦王朝的倾覆。

【原句】刑靡定法,律无正条,徽纆妄施,手足安措。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表》
【译注】实施刑罚没有稳定的法律,法律没有适当的条款,任意拘捕和关押人,老百姓将不知道手脚该放在何处?
靡:无。
正条:与罪
行相对应的法律条文。
徽纆:捆绑罪犯的绳索。
措:放置。
唐朝开国初期,人们担心用刑无固定的法律,官吏无所遵循,以致刑罚不当,所以长孙无忌用这些话,阐明议定法律的必要性。

【原句】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治教之用。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一》。
【译注】道德和社会规范是政治和教化的根本,刑罚则是为政治和教化服务的。
教育和惩罚相结合,以刑辅治,是一种有见地的认识。

【原句】以刑止刑,以杀止杀。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一》。
【译注】实施刑罚是为了以后不用刑罚,执行死刑是为了以后没人触犯死刑。
惩处并非刑罚的目地,刑罚的目地是为了制止犯罪。

【原句】刑罚不可弛于国,笞捶不得废于家。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例一》。
【译注】国家不能废除刑罚,就像治家免不了要体罚一样。
弛:解除。笞:鞭打。捶:敲打。

【原句】时遇浇淳,用有众寡。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一》。
【译注】时俗、风气不好,用刑就多;时俗、风气好,用刑就少。
时:时俗。遇:遭逢。浇:薄,指时俗坏。
淳:厚,指时俗好。

【原句】惩其未犯,防其未然。
—语出唐代长孙无忌《唐律疏议.名例一》。
【译注】警戒那些还没有犯罪的,从而在罪行还没有发生以前就加以防范。
惩:警戒。未然:没有成为事实。

【原句】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语出唐代王勃《上刘右相书》。
【译注】法律一经订立,凡有违犯者,必须实施惩治;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决执行,而不能违反。
施:施行。
返:通“反”,违反。

【原句】罚一人,则千人恐;滥一罪,则百夫愁。
—语出唐代陈子昂《答制问事.请措刑科》。
【译注】杀戮一人,很多人就害怕,一桩罪案失实,很多人就担忧。
滥:不当,失实。
用以说明:用刑宜慎,不可乱施。

【原句】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
—语出唐代陈子昂《答制问事.劝赏科》。
【译注】有劳绩的臣属不奖赏,就不能鼓励大家立功;为国捐躯的人不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勇于牺牲。
劳:功劳,劳绩。
劝:勉励。

(待续)

责任编辑:任慧夫

相关新闻
林忌:香港从此没有法治
支持香港民众抵制中共“释法治港”的声明
港法律界2千人黑衣游行 不容人大释法毁法治
石铭:清除抗衡依法治国的魔障——“61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