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永不放弃 多伦多纪念“六四”28周年

6月4日,“六四”亲历者李蓝菊在多伦多中领馆门前集会上发言,揭露中共暴行。(伊铃/大纪元)

人气: 25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6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今年是“六四”事件28周年,多伦多支持中国民主运动会及多伦多中国民主阵线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悼念被中共当局杀戮的学生和市民,要求平反“六四”,释放所有政治犯,结束一党专制。

1989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共军队向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平民开枪,造成许多人死伤惨重,该事件又称为“六四屠城”。这段悲怆的历史至今在大陆仍然被禁止公开谈论或纪念,中共的屠杀真相依然被掩盖着。

中领馆前集会

多伦多6月4日早晨,一直阴雨连绵,但到了下午活动开始前夕,雨突然停了,阴冷的天变得阳光灿烂。100多位民众汇集中领馆前,参加多伦多支持中国民主运动会举行的集会。他们举着标语牌,高喊口号:“平反六四,永不放弃。”、“还我人权,还我民主”、“我们都是谭作人、高智晟”、“向中国维权律师致敬”等。

6月4日,多伦多华人在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集会,抗议中共“六四”暴行。(伊铃/大纪元)
6月4日,多伦多华人在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集会,抗议中共“六四”暴行。(伊铃/大纪元)

举办方还现场宣读承诺书,大意是坚持真相,拒绝遗忘;建设民主中国,结束一党专政,平反“六四”,永不放弃;关注中国维权人士,停止酷刑,释放政治犯……并宣读王权章曾在被捕前写给父母的信。信的言词朴实真诚,令在场的人们感动。随后,参加活动的民众一路高喊口号,游行前往多伦多大学的“六四”纪念碑。

林哲夫教授(左)出席烛光悼念活动。(伊铃/大纪元)
林哲夫教授(左)出席烛光悼念活动。(伊铃/大纪元)

亲历者讲述“六四”真相

李兰菊是“六四”亲历者,亲眼见证过现场屠杀的惨烈场面。她边哭边说:“28年了,时间过得越长,心灵的创伤越应该得到医治。但事实上,时间越长,心里越来越难受。28年前的6月3日晚至6月4日凌晨,中国政府用机枪、坦克杀戮手无寸铁的平民。2个月的运动,始终秉承和平、理性、非暴力,直到最后一刻。但中共政府定性把他们称为‘暴徒’,往他们身上泼污水。所以,我们要求平反‘六四’。”

民众游行表达心声。(伊铃/大纪元)
民众游行表达心声。(伊铃/大纪元)

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陈玉国参加了当年的“六四”运动。他是6月4日凌晨5点左右最后一批撤出天安门广场的和平抗议者之一,6月4日凌晨1时左右,他亲眼看到受伤者被抬到广场,有的人胸部一大片血迹,一动不动,可能已没有生命迹象。

4日凌晨大约7时左右,北京大学及其它北京高校从天安门广场撤退的师生,刚刚走过六步口,陈玉国就看到几部喷着黄色烟雾的坦克从后面追上来,那种气体辛辣刺鼻,令人胸闷窒息。他们不得不快跑躲避。后来得知,在离他们100米远的北京市邮局前面,这几辆坦克压死了至少5人,压伤至少6人。碾压现场,尸身支离破碎,惨不忍睹。有目击者当场晕厥。

民众在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献花。(伊铃/大纪元)
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悼念活动。(伊铃/大纪元)

陈玉国表示,亲眼目睹屠杀场景的北京市民、其他民众及媒体记者至少数万人之多,直接听到杀人案例有数十万人,还有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现场的达数千万人。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中国的经济发展掩盖不了中共杀人的历史。

民众在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献花表达心声。(伊铃/大纪元)
民众在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献花表达心声。(伊铃/大纪元)

中国民主阵线秘书罗乐当时是西安一所大学的四年级学生,全程参与了当地的抗议活动,直到6月4日凌晨,从收音机里面听到播音员刺耳的声音及严厉的措辞,他一下明白了:完了,屠杀开始了。随后他和同学们自觉自愿来到大操场集合,继续游行抗议活动。

罗乐说:“‘六四’事件是中国历史的伤口,至今还没有愈合。‘六四’事件一直是中国政府极力想从历史中抹杀的一件事。纪念‘六四’就是永不忘记;同时也让后来的年轻人和新当权的工作人员了解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不让类似悲剧发生。”

烛光悼念“六四”死难者

晚上8时,中国民阵线多伦多分会在多伦多大学“六四”纪念碑前举行烛光悼念活动,近百民众参与,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进行。中国民主阵线副主席盛雪、台湾人权协会会长史迈克、台湾人权活动家林哲夫教授及学生代表出席当天的活动。

史迈克在发言中说:“中国没有人权,台湾就没有安全,世界也没有安全。”他呼吁海外各界人士要团结,抵抗共同的敌人——中共。

活动中,青年中国人权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金岩现场为中国维权律师王全璋颁发青年中国人权奖,以表彰他为维护言论自由、健全中国法制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所做出的贡献。

责任编辑:文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