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改善孩子执行能力的十大原则(上)

聪明又过动,这样教就对了!(二)
作者: 佩格.道森,理查.奎尔   译者:胡玉立,黄怡芳
font print 人气: 812
【字号】    
   标签: tags: , ,

 

看到现在,父母应该已经知道孩子要完成同龄儿童被要求做到的事,执行能力有多重要。你家孩子执行能力的强弱项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事总是做不好,有些事却特别拿手?

你大概也逐渐明白该怎么做才能放大优点,让孩子的表现更符合他的聪明才智,不会那么散漫。我们也相信父母若了解如何把你和孩子之间的契合度扩展到最大、避开既存的歧异,亲子冲突一定会降低。

在这一章,我们精简出十大原则,带领父母协助孩子成长。这十大原则其实也是“方法”:它们能协助孩子掌控对他们来说挑战性高的任务,发展他们落后的执行能力。

原则1:与其盼望孩子透过观察获得欠缺的能力,不如直接教导他们

有些孩子天生就很擅长运用执行能力,但也有许多孩子若单靠一己之力,既辛苦又撞得遍体鳞伤。执行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学习其实大同小异。拿学习阅读来说,少部分儿童似乎无师自通,不过,绝大多数小孩都需要接受正式的指导才能学会阅读。

还有一小部分儿童,就算在学校接受了正规阅读训练,还是无法很快或顺利地学会。这可能是因为许多父母和老师是用心理学家所谓的偶发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来强化孩子的执行能力发展:他们提供松散的架构和范例、偶尔给点提示,以为这样就够了。在比较单纯的情况下,这样或许是够了;而所谓的情况单纯,是指对孩子要求较少,师长所能提供的监督和支持较多的时候。

不过,时至今日,大多数孩子都会在某个时间点,遇上执行能力的水平赶不上被要求的工作,并为之所苦。面对日趋复杂的世界,我们不能让孩子的执行能力发展听天由命,我们必须为孩子提供直接的指导――定义问题行为、确认目标行为,然后发展出指导流程:先密集监督,接着逐渐减少指令和支援。在第七章中,会更详细地说明这套指导流程。

要教导孩子执行能力,其实还有更自然的方法,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建构式游戏,全面激发执行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别忘了看看本项原则和原则三之间的关连。当你教导孩子执行能力、调整某项任务让它变得更容易掌控时,虽然你是从外在调整,目标却是透过这项任务内化某项能力,将来遇到需要用到这项能力的任务时,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原则2: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是正视执行能力弱项的第一步

我们不会期望五岁的孩子自己计划和准备要带去幼儿园的午餐,也不会期待十岁的孩子独力打包夏令营的携带物品。不过,在实际案例中,确实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独立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们遇过一位家长,期盼她八岁的女儿自己记得每天吃气喘药;绝大多数孩子起码也要到了小学高年级才能自己记得这种事。

我们也不断碰到家有高中生的父母对于孩子搞不清楚想进哪一所大学、该做什么准备感到火大。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就算是高中高年级生,通常还是需要父母或学校的升学顾问,协助他们走过这一段路。正视执行能力弱项的第一步,是了解各个年龄层的正常状况为何,避免对孩子的期盼不切实际。第二章(参见第55页)所提供的表格,列出各个典型年龄层儿童被期待去完成、需要执行能力的任务。我们在本书第三部列出了更多内容详细的核对表,你可以用它们确认你的孩子正在发展的执行能力是哪些。

不过,明白每个年龄层的典型情况,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已。在孩子能力落后或和同年龄孩子相比较为欠缺时,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能力水准,父母都有必要引导。一般的孩子在十二岁时,可能可以在一、两次甚或三次的提醒下,每星期按计划自动整理一次房间。

如果你家孩子已经十二岁了,却从不曾整理过房间,那么那些用在多数十二岁孩子身上奏效的策略,可能对你家孩子没效。如果孩子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同侪或你所想望的情况不同的话,你就必须把任务需求改成和他实际的状况相符才行。

原则3:由外在事物改变开始,逐步内化

我们之前提过,当孩子幼小时,父母为他所做的一举一动就好比是孩子的额叶。事实上,执行能力的所有训练都始于孩子的“外部环境”。在父母教导孩子不要在马路上跑时,你陪着他、牵着他的手过马路,以确定不会发生意外。因为父母不断重复“先左右看一看、再过马路”的原则,到最后,孩子把它内化了,然后你观察孩子是否遵守这项原则;现在,孩子自己过马路已经没问题了。

父母用各种方法架构和整理孩子的环境,让孩子施展他尚未健全发展的执行能力。因此,当父母决定要拟订改变孩子的策略、帮助孩子发展更有效的执行能力,当然也应该从改变孩子周遭的外在事物开始做起。举例来说:
• 孩子上床睡觉之前,提醒他去刷牙,会比期待他记得做这件事恰当。
• 与其期望年幼的孩子花很长的时间完成一件事,不如把工作时间尽可能缩短。
• 若孩子的情绪控制力不佳,生日聚会的规模愈小愈好,以免刺激过度。
• 在通过车来车往的停车场时,要求幼儿或学龄前儿童握住你的手。

原则4:外在改变包括改变环境、调整任务、改变和孩子互动的方式

当你试着调整外在环境,好让孩子能掌控任务、发展执行能力时,要确定环境、任务、与孩子的互动方式这三种可能你都考虑到了。你可以对物质和社会环境做出些微的改变,有些很容易就能做到。

如果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孩子,就要求他在厨房做功课,这样母亲工作时可以提醒他继续做该做的事;如果是情绪控制不佳的孩子,可以设法找年纪比较小的玩伴,或是一次只请一个朋友来家里玩。你也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更换任务,改变原来那条似乎走不通的路。

最后,你还可以改变你(或其他大人,例如老师)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你已经知道自己和孩子的执行能力有何异同,可能也已经设法改变,但是要做出不同的互动,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 ─摘自:《聪明又过动,这样教就对了!》/野人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管教孩子的过程,批评对孩子的伤害比身体的体罚还可怕。老师或父母只要不是虐待孩子或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性地,打打屁股或手心,这是教导孩子分清是非的教育手段。批评若不适当会伤及孩子的心造成永难去除的烙痕。
  • 挫折是人生常事,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的真相是一连串挫折后,一次成功,接踵而至的又是一连串的挫折。更悲惨的是学校教育不断鼓励孩子追求成功,却殊少教导孩子应付挫折。因此父母或老师想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首要之途便是教导孩子应付挫折的技巧。底下是具体的教导孩子应付挫折的技巧:
  • 现代的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为子女牺牲、服务太多,担当过多的责任,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逐渐学习担负他自身应负的责任。
  • 有一句名言“一个母养九个子女不简单;九个子女养一个母亲很困难”这句话道尽“责任分散”的道理。兄弟姊妹之间常常有相互推托责任的行为(父母要子女做家事时,兄弟姊妹常常相互推托是别人的责任),其实只要将儿童的责任规定清楚,很自然会消除推诿塞责的行为。
  • 想要养育出资优儿童必须要认清资优的定义,以前认为的资优多以智商(IQ)来衡量,现在则更多强调EQ(情绪商数)。因为以智商测验衡量一个儿童是否资优就像学校用分数来衡量学生一样并不周全。父母应更多聚焦于孩子学习的过程,鼓励孩子学习如何将事情做的更好,而不是只关心孩子有什么聪明才智,固定于这样的思维模式并不能养育出资优儿童,反而提早断送了孩子的创造力。
  • 品格的英文为character,源自古希腊文charassein,其意涵是铭记雕刻,引伸为行为道德的典范。在孩子漫长的一生中,要学习的品格实在太多了,除了尊重、守礼、诚实、守信外,还有责任、同情、宽容、真诚、信任、合作、公平、耐心、正义等,每一样都含有丰富的道德内涵。教育是条漫长而艰钜的道路,但获得的影响也是无远弗届的深远,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唯有先端正自己、修正心性,才能让良好的品格决定孩子的生命、影响他们的未来!
  • 教养子女可说是天下父母一件最艰难也最有意义的工作。身为父母应如何陪伴和引导孩子走一条快乐、健康与充实的成长道路?本文摘录Lifehack网站10则专家给父母的建议及常见教养误区:1. 倾听。2. 让孩子看见你犯错。3. 容许孩子闯祸和犯错。4. 一起到户外活动。5. 教导孩子感恩。6. 称赞孩子做的事,而非称赞孩子本身。7. 开开心心玩一场。8. 教导孩子善心。9. 以肢体碰触向孩子表达爱。10. 协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
  • 如果你的小孩在学校表现通常很平顺,成绩尚可,也能履行学校要求的各种功课和责任,那他的执行能力可能发展得不错。当然,孩子仍有可能在学校表现不错,在家里却不是这么回事;也许这正是你会读这本书的原因。会有这种现象,什么原因都有可能。
  • 在成长到学龄的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培养和练习帮助新朋友、与他人相处和交友能力。还有自我调节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