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雨:老县城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7年07月19日讯】有了新县城,原先的县城就成了人们口中的老县城,愈发破旧沉闷了下去。

被遗弃之前,老县城还是县城,狭长的两条长街,中间隔着一条幽静的天池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堪称县城的黄金时代,白天,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晚上,电影院里座无虚席。新建成的百货大楼宽敞气派,引领着小城居民的时尚消费。

清晨,通往小城的各条路上,菜农们背着背篓推着木板车,从四面八方涌进城来,赶早市做买卖。上班的人,慢悠悠的,先去早点铺过早,一碗稀饭两个包子或是炕饼。一碗水饺或是一碗麻辣面。炕洋芋配合渣(类似豆浆),是后来兴起却风靡至今,极具地域特色的早点。

那时,天池河的河水清澈见底,长年不涸,终日哗哗地流淌,是小城不可缺的一道风景。

寒来暑往,秋尽春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末期,沿海特区的开放政策由试行到初见成效,率先打破了某种平衡,内地民众在经历了不解,观望和犹疑之后,南下广东成了60后70后们的首选。那些年,市面上最流行的词汇是:停薪留职。下海经商。流水线。农民工。

再往后,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学业有成后,经济活跃资源集中的发达城市是这一代人的定居地首选。原本热热闹闹的小县城,就这样一天一天,冷清了下来。

和县城一起沉沦的,还有那些曾经亮白却因扑满了灰尘而变得灰扑扑的楼房。还有曾经清澈见底的天池河——因为上游拦坝建水电站和工厂直接往河道里排放污水,河水几近干枯,且呈墨汁般的乌黑。

现在,时间又向前飞驰了很多年,和过往一样,种种往破败里的变是一点点发生的,每一小步都很平常,且让我把那几年一笔带过,重点说说最近两年县城搬迁的大事。关于县城搬迁,官方申报的理由是地质灾害隐患令人担忧,居住极为危险——然而民众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坊间一致认为是官员要政绩,要捞钱。挖土机一响,黄金万两——官员们弄钱的道道,在中国,老少皆知。

随着县城搬迁,好的师资和好的医疗设备一同搬去了新县城,留给老县城的,仅剩下一个空壳。

怨声最多的,是西部的几个乡镇,离新县城所在地的东部有数小时的车程,当地百姓得了急病,往往因路途遥远贻误治疗良机。我前年回乡,就听说过一起事例,一名产妇早产生孩子,车至半路,产妇大出血,差点丢掉一条小命。那一年,家乡的几大网站,零零星星,随处可见抗议县城搬迁的各类帖子。

为了安抚西部五乡镇怨忿不满的民心,政府及时喊出了打造慢城的口号,对老县城重新进行定位,以老县城改造为中心,以山区自然资源为特色,发展低碳绿色产业,打造特色“山水慢城”。

口号很响亮。可是,谁都还记得,当初申报县城搬迁时给出的理由是地质灾害隐患令人担忧——既然是不易居住的危险地带,却又要斥巨资打造国际慢城!

哈!也只能是发发牢骚。发完后,该干嘛干嘛。国富民穷,阶层固化,被遗弃的,终将被遗弃。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