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香港房颤中风患者15年急增三

中大医学院脑神经科团队研究发现,本港因心房颤动引致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过去15年增加3倍。(中大医学院提供)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7年07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赵若水香港报导)中风是香港第四位杀手,每年逾3千人因中风死亡。中文大学医学院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因心房颤动(又称“房颤”)引致中风的患者,在过去15年间增加近3倍,其中65岁至72岁的年龄组别增幅最显着。研究指,适当服用抗凝血药物能有效减低因房颤引致的中风。

心房颤动是心律正中最常见的一种,房颤的病人中风风险较一般人高5倍。中大学医学院检视1999、2004、2009及2014年,共3,894名因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因房颤引致中风的个案,15年间上升了近3倍,主要影响没有服用抗凝血药的病人,其中80岁以上长者占大多数,65至72岁年龄组别增幅最显着。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临床专业顾问苏蔼欣医生表示,房颤是引致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高危因素,患有高血压、其它心脏病(如缺血性心脏病)均容易导致房颤。房颤引致的中风亦较其它类型的中风更为严重,死亡率高达24%。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临床专业顾问苏蔼欣医生。(中大医学院提供)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脑神经科临床专业顾问苏蔼欣医生。(中大医学院提供)

苏蔼欣指出,新型抗凝血药“NOAC”药效传统抗凝血药较稳定,出血风险亦较低。不过她提醒,但患有二尖瓣狭窄、换了金属心瓣,中度至严重肾衰竭或肝衰竭的病人均不适宜服用“NOAC”,建议病人应先接受医生评估再决定最合适的治疗。

苏蔼欣强调,新药只能降低中风的风险,提醒预防中风应从日常生活做起,不能只是依靠药物,每天应多吃蔬果,少吃红肉和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并恒常做带氧运动。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