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诏书大发现!皇帝原来这样想(中)

作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清高宗乾隆皇帝朝服全身像(青年)(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982
【字号】    
   标签: tags: , , ,

【接前文 清朝诏书大发现!皇帝原来这样想(上)

  公文书的传送与丢包事件

诏书先在北京中央隆重颁布,除了钤有皇帝宝印的宝诏(正本)之外,礼部会再制作若干誊黄(复本)。赍诏官会携带一份宝诏及若干誊黄,前往指定地点宣读,随后再将宝诏带回中央。

各地接获宝诏或誊黄之后,要将诏书颁到日期以题本报部察核,如有需要也会再复制若干誊黄下传到辖区各地。因应路程远近不同,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 时曾明确订定赍诏官赴各地颁诏往返的时限,例如从京师到河南、山西一带往返限 30 天。

  当诏书送达地方时,并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要透过宣诏官大声朗读诏书内容,即使是不识字的人民也能听闻皇帝的指令。

 

虽然现今尚不清楚宣诏官的选拔条件,是否需要高颜值、或经过特别训练,但应当是说话清楚、声音宏亮好听者,因为当时没有麦克风,宣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于清朝国土实在幅员辽阔,虽然光绪时有电报,但在这之前只能透过实体文书传输,从京师到桂林来回就要 105 天,政治难免出现不同步的问题。例如地方收到皇帝遗诏后,要上奏表示自己什么时候收到遗诏、开始守丧,各地的丧仪制度会有所不同。

现今政府人员出差各地要带着护照或相关文件证明身份,而在清朝时赍诏官到各地传送诏书也要带着“勘合”这个官方文书,证明自己是政府官员。因为各驿站恐怕不知道赍诏官长什么模样,就需要以勘合为准。而赍诏官往返各地不可能带那么多行囊,因此各驿站要以勘合所记载的数量,提供应付的口粮、跟役和马匹,帮助赍诏官顺利完成传送诏书的任务。

道光十五年 ( 1835 ) 废除赍诏官的委派,诏书改由透过各驿站传送,但仍然需要一个官方的文件证明来传递诏书,这时就改用递送一般公文所用的“兵部火票”。在兵部火票的右上方,有汉文写着“马上飞递”,而右下方也有满文写着“马上飞递”,看到这四个字就知道要赶快跳上马儿把官方的文书送往目的地。

柯 P 一日双塔约骑 520 公里,骑完感想是:“实在太痛苦,下一次绝对不会再干这种事。”而清朝一般诏书为日行三百里,最紧急的情况会明载“日行六百里加紧”,一里约 500 多公尺,等于一天要骑马颠簸飞奔大约 300 公里,体能消耗与屁股疼痛程度难以想像。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历史上曾发生过公文书丢包的事件。乾隆四十二年 ( 1777 ),管理吏部的大学士舒赫德向皇帝上题本报告,在兵部火票明载“日行六百里加紧”传送的公文书,竟然送到遗失了!到了驿站只有看到兵部火票,却没看到背包里面的公文,舒赫德认为发生这种事情要来治罪,革职该地漫不经心的知县。如果容易忘东忘西的人回到清朝,千万别去驿站找工作,小心饭没吃到还惹祸上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生非常的不解,师父有点石成金之术,何苦让弟子奔波世俗,挣钱呢?
  • 舜二十岁就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就被尧所重用他,五十岁时他代行天子之事,舜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舜取代帝尧登上皇位。登上皇位后三十九年,他不顾年老之躯,到南方巡狩,竟死于苍梧郊区。舜被葬在长江南方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 舜对禹说:“请你也对我提些建议吧。”禹鞠躬作揖说:“帝啊,您在上位,皋陶陈谋在下,这样就已经非常完美了,我还有什么建议可提呢?我只想每天认真把事做好。”皋陶故意向禹问说:“怎样才是认真做事呢?”
  •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 2016台北国际建材家具大展,11月18~21日在世贸一馆盛大举行,来自云林斗南的“铭木专业木工厂”也参与这次的展出,他的展位没有任何的装潢,只有参展的原木和参展的作品。坚持正宗榫卯工法的铭木第三代传人李界煌自豪地说:“我们的展位是最环保的,绝不会留下任何垃圾,一切都可以带回去。”为了让民众见识正宗的榫卯工法,李界煌在展位上开讲“古代建筑是现代经济困顿的解药”,希望能唤起世人对传统工法的关注。
  • 圣芭芭拉大教堂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著名的建筑师杨.帕列驲于1388年设计监工,他的父亲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圣维特大教堂与卡尔大桥的建筑师彼得.帕列驲。
  • 爱琴海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这个地区的古史断代以及文化脉动,和中国的上古史有很多契合的地方。
  • 宫中争权夺位的可怕,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想必体会最深,一方面要让自己坐稳、一方面也要阻止别人窜位,透过颁诏的总动员仪式,将皇帝对自己的期许、对政权的看法布告天下。
  • 在伊尹之前,有黄帝感盛衰之惑,辨阴阳之别,与歧伯、雷公、伯高等谈医论道,留下传世巨著《皇帝内经》,又有神农氏炎帝,“宣药疗疾”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不出,最后误尝断肠草而死,留下最早的中草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到伊尹这里,他将各种药物加水煎煮,形成“汤剂”,也留下一本巨著《伊尹汤液经》。
  • 清人绘《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消夏赏蝶,人物以那拉氏为原型。(公有领域)
    她死后,雍正伤心至极。从皇子到贝勒爷、和亲王,再到皇帝,多少凶险和风雨,都是她陪雍正走过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