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美国六十年代的精神蜕变及公共话语

——“政治正确”及美国的衰落(之三)

人气 90

【大纪元2017年08月23日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对美国影响至大至深,改变了美国传统,也改变了美国。对此,人们的认识非常不够。如果说,在前美国的主流精神是保守的新教精神伦理,那么其后,新教精神伦理则被边缘化。当时的“反文化”主要是针对新教保守传统。更重要的是,往后的美国青年大多不信奉基督教,转向世俗理想主义,也就是当时的左翼思想——反战、反资本主义、反传统、反道德、女权、种族平等、性自由等等。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及乌托邦色彩。

六十年代改变了美国的精神和文化。这是美国国家、社会、文明发展之必然。一方面,其促进了美国社会、文明之发展:废除了种族隔离,民权、种族平等观念普及, 妇女地位提升,民众的福利改善,人性得到空前解放,大众文化生机勃勃,人们的生活更有保障更自由更丰富,等等。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为美国未来的衰落埋下伏笔,反叛精神是那个时代的时尚,新一代的青年抛弃了美国新教保守传统,放纵自我,意志衰退,失去先辈们的自律、勤劳、节俭、顽强、奋斗的品质——大大不如前辈,享乐主义成为人生目的。文明即由人到“人”,是人的自我约束及管理系统。归根结蒂,文明其取决于每个“人”的素质。“人”是一完整有关文明的自我管控程式——人之意义、价值的界定及意志、伦理、行为的自律。人对自我的要求及自律的衰退即“人”的衰退,而“人”的衰退将导致文明的衰退。

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文化运动,颠覆了美国传统新教精神与伦理,从一方面看是人性的解放——自然本性的释放,但从另一方面看则是降低了人对自我的文明要求——有关“人”意义、价值、意义、伦理。新教精神伦理是美国立国之本,其主导了美国由建立走向强盛的进程:自我约束、奋斗、创造、积累。而后现代社会生活及文化都是消费主义的:其一,二战后,虽然有韩战、越战,但都是局部战争,欧美国家自身和平,人们生活稳定、安宁,特别是年青人反战,爱国让位给激情地生活。其二,物质大大丰富,绝大多数人有了生活的保障,生活稳步提高。其三,经济和商业持续增长,鼓励消费。其四,电视普及,性解放,文化趋向开放、多元、反传统、大众化。五、自由、民权是社会的核心价值。六、享受生活是人生目的。

总之,自六十年代,美国传统保守的人生——自我约束、勤勉、有上 帝要求的人生,让位给开放、自由、享乐、追求个人中心的人生。当然,这是概括性的就时代比较而言,进入具体则复杂得多。文明之发展因循人性的轨迹,生存处于危机、艰难、困苦之境,人就会自我约束,勤勉,顽强奋斗;而处境安全、生存无忧,人就会放松自我约束,意志衰退,图安逸享乐。所谓文明,最终也就是为了给人提供安全、适于人性的生活。欧美后现代社会,是基督教文明高度发达之体现,文明实现了其最大的可能——为其全民提供了最大可能的好的条件和空间,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普通民众从未享有过如此宽容、自由、充裕、有保障的生活。所有的文明,最终都会盛极而衰,这不是文明的错,而是人性所然,一旦有了生存 保障,求生的意志便会松懈,图享乐——消费闲置下来的感官。文明有宿命,最高处,也就是下落的起点。

我们将美国老一辈政治领袖由罗斯福到尼克松、里根、老布什与当今新一代政治领袖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川普、希拉里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美国六十年代之前与之后间的差异——即美国传统保新 教守文化与后现代文化间的差异。尽管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川普、希拉里政见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在六十年代反传统反文化潮流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身上留有那个时代的共同印记。我们比较看一下美国上世纪四十年代与当今普通人的日常衣着,也可以看出差异。衣着显示人的气质风貌——自我认定与价值要求;文明即仪式,衣着是“人”的仪式。我们看十年代之前的老照片,即使穷人,出门也都是衣着整洁;而当今,人们的衣着是尽可能地随便;二者的差异在人的“自我约束”与“自我放任”。文明的起始及核心是人的“自我约束”——由人到“人”;而“自我放任”是“自我约束”的解体,也就是当今的人在消费前人的文明储备;因此我们说后现代社会是消费主义的。今天美国大众所用的“自由”概念,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黑人运动的自由已大不相同,今天的自由概念多是“自我放任”。我这里要强调的是,文明起于“自我约束”,而衰落于“自我放任”。在人类文明史中基督教文明是“自我约束”,包括其组织性,最强的文明,这是其高度发达、强盛的内在的主因;而当“自我约束”转向“自我放任”,其就走向衰落。这不是价值问题,而是自然人性,文明最终受限于此。

==转自《公民议报》

责任编辑:任慧夫

相关新闻
美国传统旅游快速发展
美国传统基金会帮助亚裔戒烟
美国传统学年暑期长有其历史背景
前行政院院长刘兆玄将在美国传统基金会“华府论坛”开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