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都是为你好”?别再以爱为名“情绪勒索”

作者/林耕新

人气: 737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之所以会有母亲病或父亲病的状况,其实是因为来自童年的经历,究竟父母出了什么问题? 曾经有一位妈妈哭着对着七岁的小孩喊:“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 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回答:“妈妈,如果你不能爱你自己,你就没资格爱我。”

谁才是心智成熟的人,高下立判。 利用罪恶感操控他人 家庭中最有智慧的人,到底是谁?谁才是家里的“大人”? 妈妈主观认为自己的牺牲与付出全是为了孩子,所以才说出“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去死了。”这种充满情绪的话。

但对孩子来说,这句话就像是一种控诉。心灵脆弱的孩子,甚至会产生“妈妈都是为了我,才会这么不快乐。”“因为我不够好,才会让妈妈生气。”的罪恶感,造成一种“都是我的错”的认知扭曲,因而开始向对方屈服。

同样的状况,也会发生在家庭成员、情侣或是关系紧密的人身上。这种隐藏操控他人的“好意”,就是著名精神科医师卡伦.霍妮所说的“虐待的爱”。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表面上是以他人为出发点的关爱,但其实是一种情绪勒索,为的是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没有照着他人的意思去做,就是坏人、就是背叛他人的好意。这样的言语霸凌往往对接收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甚至开始怀疑、认为自己真的就是这么糟糕。 受到情绪勒索的人,一方面不想按照他人的意思去做,一方面又不想成为“坏人”。当长期在两种情绪的拉扯、因为怎么做都不对的煎熬下,人就会渐渐地失去自信。

有许多家庭会订立所谓的生活规范,与孩子之间的相处也有所谓的标准或规则。然而,这些规范和标准的成效如何呢? 我想通常是只有在大家心情好的时候,才比较有可能去遵循。

跟小孩或先生订游戏规则,即使订得再好,只要双方有一方闹脾气,规则一下就打破了。只要有一方生气或耍赖,规则立刻变得一点用都没有。当关系紧张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有人说出“不然我去死好了。”这类近似威胁与自暴自弃的话。不少接受心理治疗的个案与家人间的互动就是如此。

缺乏理性思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也不愿意进行沟通。动不动就说要去死,其实就是一种懒惰与情感的勒索。

藉由死亡要胁来让对方产生同情与罪恶感,迫使对方让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以获得关系上的胜利。 这些人虽然总是以生命要胁,却从没真的寻死过。不论是以为对方好,或是以死相逼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不顾对方的感受,就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摆脱情绪勒索的恶性循环

shutterstock_480799444
关系如果不好,你希望孩子做什么,都只会得到反抗。(Shutterstock)

所有讲出“我是为你好”的人都是真心的,因为他们本身并没有察觉到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恶意。然而这股真心无形中却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关系如果不好,你希望孩子做什么,都只会得到反抗。 关系如果好,即使只是叫孩子吃饭这种简单的小事,也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觉得父母是真的关心自己。

曾有位医师从小的功课就很好。但在他的想法里,他只是刚好成绩不错,并不代表就此要把当医生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但他最后还是为了父母那句“我是为你好”而妥协,因而经历了七年痛苦的医学院生涯。

这位医师因为个性好胜,所以小时候并没有特别感觉到被父母或老师压榨。直到后来长大成人,回想过往才渐渐醒悟,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勒索。 由于当时年纪还小,再加上好胜的心态与父母的期望相符,正好成为彼此利用的关系。

决定是否结婚时也是一样。有些人会选择父母觉得“都是为你好”的对象结婚。倘若最后婚姻不幸福,那要谁负责? 最后往往变成家人间互相责怪与怨恨,倒不如一开始就尊重自己的意愿,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就算最后离婚收场,也是自己的选择,并且自己负责。

职场上也有许多明着“压榨”,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员工的未来着想的老板。

“都是为你好”,说穿了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你好,而是企图利用罪恶感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小被情绪勒索的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成为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的大人。因为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渴望得到认同,因此无法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而活。

心理随时都处在警戒的状态下,当然无法信任他人。长期受到情绪勒索的人,生活是充满不安与痛苦的。加藤谛三在《道德骚扰》一书中提到:“施虐者虽然是出自于好意,但藏在他潜意识底层的,却是想要霸凌他人的心。” 从小受到情绪骚扰的孩子因为没有安全感,经常会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而拚命念书、要求完美、展现强烈的企图心。然而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之所以这么努力,其实都是为了得到肯定与认同。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出于自愿,但潜意识早已被绑架。在人际关系上,也会不自觉的想要与他人比较与竞争,很难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有些人正是靠着这样的企图心一路向上爬,成为了人人称羡的人生胜利组,但其实内心非常不快乐,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无法踏实地过日子。

情绪勒索经常发生在家人之间,而且多数人对此几乎不知不觉,一旦察觉受到这种负面情绪的骚扰,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对方。然而,家人间的关系不容易说断就断,就算躲避不了也要想办法增强自己的意志,不让自己轻易被他人负面的情绪所影响。

无论心里有什么想法,即使会吵架,也应该明白地表达出来,这才是正常的沟通方式。

曾饱受情绪勒索之苦的个案说:“如果你运气好,有一天也许你会感谢这段经历,因为这件事就是注定要来磨练你的。”

关系愈紧密的人,所产生的控制与扭曲的力道往往也愈加强烈。但也许正因彼此关系紧密,一旦加害者或受害者一方有了自觉,而且能增强彼此的沟通,就有机会打破情绪勒索的恶性循环。

◎信心补帖:下决心摆脱以爱为名的骚扰,重建自信与自在的人生。病态的嫉妒与惩罚。

有位太太的LINE上有男性友人的留言。这件事引起先生的不满,甚至威胁要给那位男性友人好看。 我看了留言后,完全相信太太没有出轨。无奈她怎么跟她先生解释都没用,一口咬定有问题。

因自己想像出来的困境而产生攻击行为,正是病态嫉妒的可怕之处。 当时我强烈建议这位太太要尽快通知那些遭到怀疑的男性友人,千万注意人身安全。半个月后,这位太太的两位男性友人的车子都被砸烂了,甚至还接到断手断脚的威胁。 太太得知后惊恐至极,害怕先生再度进行报复。

先生从小家境不好,大概是因为如此,婚前两人交往时便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自卑倾向。即使结婚后,也无法抹除心中的那股不安全感,因此时时刻刻都担心太太会背叛自己,最后演变成失控伤害周遭的人。

自己的幸福,自己决定 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我是不是不配拥有幸福?” 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类的本能,但是有些人却会因为罪恶感而认定自己不配拥有幸福。 我经常看到男女朋友或是夫妻中的一方,因为没有自信、缺乏安全感、害怕对方跑掉,而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对方身上。只要一见面就是在数落对方的不是、哪里令人不满意、怀疑对方的行踪,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自己的情绪,变得疑神疑鬼。

他们心里很想牢牢地抓紧对方,但表现出来的行为反而让对方更想离开他们。这些不顾对方感受的行为只会让相处变得不舒服,对方当然会更想要逃走。

也许你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离开呢? 对长期受到精神施虐的人而言,守住“痛苦的现状”反而比跳脱还令人安心。像这位妻子就是因为不安全感所产生的依赖,而宁可继续陷在扭曲的关系中也不愿意逃开。

如果身旁的人不在适当的时机提醒、提升受害者的自我意识,这个在潜意识里运作的恶魔,将会无情地摧毁个案的生活,包括工作、婚姻和家庭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影响。 从自我察觉并愿意改变无能为力的想法,为自己的幸福挺身而出,才是转变的开始。

◎信心补帖:勇于离开带给自己不幸的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幸福。◇

5cd85f0ca718bbe0f35e0edc49aed4d0-e1503843420637摘自《解忧相谈室》/如何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颜静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