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赛德克织女张凤英 致力传承原民织布工艺

人气: 14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7年08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云清台湾南投报导)深具原住民艺术特色与族群识别功能的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其中puniri(经挑)技法,为传统赛德克族织艺最交错复杂之高阶织作技术,因工序繁复,随着族内老人逐渐凋零,织布技法面临失传危机。

南投县政府文化局于2012公告“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与Puniri(经挑)技法”为当地传统艺术文化资产。并将赛德克国宝织女张玉英的女儿张贵珠、外孙女张凤英登录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并于2013年起,由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补助办理“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传习计划,将赛德克织布技艺各项基本技法由浅入深逐步传习。第五期教学成果展于8月26日至9月6日在南投县文化局登场。

从外婆小帮手 到技艺保存者

张凤英的外婆张玉英生于春阳部落,“雾社事件”后被迫迁居中原部落,是一位国宝级的赛德克传统织布工艺与经挑技法高手。张凤英就学前到部落与外婆同住,因为从小乖巧,成为外婆的小帮手,记忆中“阿嬷一直在织布,在耳濡目染下开始很喜爱织布,热爱织布技术。”她说:“但是一直没有很精通这项技术,也没有认真去学习。”

到了就学年龄离开外婆,张凤英回到埔里上小学,因与外婆感情深厚,求学期间直至出社会工作,经常回部落探望外婆,婚后虽忙于照顾家庭,仍然惦记着外婆。她说每次回到部落,外婆就是在织布,默默地保存着这项珍贵的赛德克传统经挑技艺。

1999年921大地震之后,张凤英发现“外婆变成一个非常忙碌的赛德克织布高手”,有许多机关团体甚至日本人,邀请外婆去教学,“因为这种赛德克的织布方式只有外婆会织”。因外婆只会说赛德克语,从小只能以母语和外婆交谈的张凤英经常陪着外婆四处教学,帮忙做简单的翻译。

过程中因为外婆的作品很多,需要张凤英帮忙,才开始认真学习,她说外婆很严格,常跟她说:“一定要认真学,以后才有机会再传承下去。”因此张凤英成了外婆的入室弟子,很认真地学做每个步骤,从而习得赛德克织布技艺。

2003年后,张凤英因孩子都到外地求学,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所以上山去和外婆同住,并在先生全力的支持下,尝试纪录外婆的织布技艺,先生鼓励她去山上把外婆的技艺都学起来:“该录音录影记笔记就记吧,趁外婆还在可以好好的学啊,不然哪天不在了,就失传了,那多可惜啊!”

张凤英说当时做这些事只单纯想纪录外婆,没有其他想法。直到2012年南投县政府找到她,将她登录为“赛德克传统织布技艺保存者”,回忆外婆一生孜孜不倦织布的身影,让她顿感原民文化保存与传承刻不容缓,于是积极参与文资局补助办理的“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传习计划,希望将这项珍贵的文化资产传承下去。

经挑技法工序繁复 慢工出细活

赛德克族人深信灵魂不灭,人死后将通过彩虹桥前往祖灵相聚之所与祖先团聚,但灵魂在世时未遵守规范或男子不会打猎,女子不擅织布者将无法通过彩虹桥。因此,织布是传统赛德克女性必备的技能,不会织布就无法取得纹面与婚嫁资格。张凤英说:“从小,长辈就跟我们说,女人一定要会织布,如果不会织布以后就嫁不出去。”而善织的女人必须勤劳且才德兼备,死后才能通过彩虹桥与祖灵团聚。

张凤英说,赛得克族传统织布技艺有平织、斜纹织、菱形织、浮织、纬挑、经挑等6种技法。而Puniri经挑技法里的图纹都有特殊的意涵,如菱形纹象征“祖灵的眼睛”,长条形纹象征“彩虹桥”,斜井字交叉象征“我们都是一家人”,点状的聚集(米粒)象征“农作物丰收”。

赛得克族人家家都保留一块地种植苎麻,经过割麻→剥麻取纤→洗麻→晒麻→捻纱→卷纱→纺纱→煮纱→晒纱→染纱→洗纱→晒纱→卷线→整经等十多道工序后才开始织作。张凤英说整经的时候心要非常的平静,不能胡思乱想,否则容易出错,“以前阿嬷在教我整经的时候都不准我跟外人有接触,要关在房间里面,外婆也不会吵我,让我完全专心。”

Puniri经挑技法在织作时,需精准牢记图案结构,耐心、专注地使用挑花工具、次序,过程中不得出错,才能织出成功的作品。经挑只能使用“水平式背带腰织机”,简称“地机”,织作时必须全程坐在地板上,十分辛苦,让许多想学习的人却步。

由于工序繁复,每每工作很长时间才能织出几公分的长度。然而这个慢工出细活的工艺,却让原本因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健康出现状况的张凤英发觉织布让她自然地放慢生活步调,她说:“织布的节奏很慢,不知不觉时间就过了很久。”从而能够放松心情,凡事“慢一点,不要紧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那么急。”

肩负传承技艺神圣使命 完成外婆遗愿

“其实传统织布、创作非常辛苦。”张凤英说:“可是在辛苦之中,我就会想到阿嬷,那我好像是在为阿嬷完成她的遗愿。”自2008年外婆过世后,张凤英经常想起外婆织布和四处教学的身影,体会外婆希望将赛德克织布技艺传承下来的用心,这也是激发她将传承织布技艺视为“神圣使命”的动力。

“每次我在上课的时候,很累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阿嬷,我就想说,阿嬷在天上一定在保佑我,给我力量,让我继续做下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圣的使命。”张凤英希望能把赛德克族的文化推广到更多的地方,因此除了接受文资局补助办理“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经挑技法”传习计划,为了纪念外婆,于2013年在外婆出生地仁爱乡春阳部落成立“英英工作坊”,推动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

近期,“文资局希望我继续扩大领域,在我们族人的部落里面更发扬光大。”因此张凤英提供春阳部落老家的地,筹建“春阳部落赛德克族织布工艺园区”,计划在部落里传袭祖先流传下来的织布工艺,希望能让部落的年轻人留下来。她说:“希望这么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能够永续留传、不要流失!”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