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澜:观看电影《敦刻尔克》随想

人气 1065

【大纪元2017年08月05日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留下来非常浓重的一笔,七十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追忆、反思,有的场景值得回味,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是其中之一。

在工业革命与技术革新不断给二十世纪的西方世界带来物质和财富,又膨胀着野心和欲望的大背景下,1940年5月德国虎狼之师在横扫波兰之后挥师南下,四十万英法联军抵挡不住其凶猛的气势,战略性渡海回撤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场光荣的转战,英法联军丢下重型武器,顶着空袭,冒着海水的无情吞噬,在危机四伏中逃生。然而,它也不是一场耻辱的溃败,四十万人在生死危机的时刻,组织有序,民用商船、游艇全部投入救援,十天成功救走三十三万多人,也堪称历史的奇迹。

影片却非常细腻的表现了人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自然流露出来的恐惧,本能的求生,在无望之中挣扎,在一次次的轰炸中,是死还是生,死神到底选择了谁,每个人的命运都在大动荡中飘摇。有镇定自若指挥撤退的将军,也有想方设法伪装以求尽早登船的士兵;有在舰船中弹即将沉没之中奋力打开舱门,使几乎被涌入的海水淹死的同伴脱险的人,也有躲在甲板之下,被船外的枪炮声惊恐到歇斯底里而自相残杀的军人;既有驾一叶小船意志坚定奔赴危险的对岸救人的老船长,还有被德机击中落海遇救却惊吓到精神失控的英国飞行员….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表现,这是真实的战争,真实的人心,所以才打动人。

电影要显示出战争的无情残酷,又在力图表现了当年英国法国战胜恐惧的战争意志,在表现战场场面的视觉效果上也运用的非常成熟。77年过去了,敦刻尔克的海滩还是那样的海滩,海水还是那样的海水,而人世间已经走过了几代人,这部电影的场面已经比不上1958年的电影《Dunkirk》那么贴近真实,飞机船只都动用的比较少,但是,影片依然吸引人,影院依然爆满。

战争片既可以作为还原历史的纪实,又起到了让人们反思的作用。一战、二战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伤亡和损失,这是世界为之骄傲的二百年工业腾飞所带来的副面作用,使战争的屠杀效率非常高,非常可怕。二战之后,参战国深刻的反省,对战犯的审判,以及对局部地区的膨胀一直保持警惕与压制,避免了人类社会再次重蹈覆辙。影视界也并未间断的从战争各个角度展示战争的真实残酷,并且尽力的挖掘在战争中人性的善恶,也使大众对历史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与之相似的二次大撤退、大转移,一次发生在1934年10月中共红军在国民军围追堵截之下,从江西“苏维埃共和国”撤出,绕走人烟罕至的雪山草地艰难逃跑至陕北,以期得到苏联共产国际的支持。另外一次是1938年10月日军沿长江向上游推进,武汉失守,国民政府大批人员和战略物资滞留宜昌。危急时刻,民生轮船公司实业家卢作孚挺身而出,承受着轮船少,江水急,日军轰炸,冬季枯水期将至的重重艰险,指挥若定,成功救援并且运输了大批军用物资脱险,使民国政府在重庆的抗战得以坚持。至于前者,我们都非常熟悉,一场关乎存亡的逃跑被中共美化成英勇的“北上抗日”,成为洗脑的教材,而真正救国救难的长江抢运,却被久久的埋没。

一部好电影也是一部好教材,甚至影响着几代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是非,反之亦然。而大陆几代人都浸泡在对历史的造假宣传和愚蠢可笑的文艺作品之中,对历史的真实恍若隔世。作为理性的人不能低估谎言的邪恶作用,因为它会使人失去判断是非的标准,如同法官需要依据证词和事实证据来进行审理和判决,医生需要根据检测报告和病史而不仅仅是病人对症状的口述来诊断疾病。因为大量影视作品的存在,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和战事以及领导反抗法西斯的轴心国的作为还多少有些了解,而对同时期国民政府的抗日史实却片面和歪曲的了解,更没有几部真正反映近代史实的影片。在同样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背景下,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头脑中装载着中国近代史的谎言,那么对当下战争的热望和对世界的认知角度也同样出于谎言所强调的出发点。

反思历史上走过的的路能够理清我们现实的思路,平和内心的焦虑。七十七年过去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机械化部队的身影和联军日后反攻并终于赢得胜利的意志都留在电影里,敦刻尔克大撤退作为二战的一个片段,今天又一次展现出来,又一次呈现了真实的历史和人心,值得欣赏。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新闻
揭秘二战英国“象人”:用象群拯救难民
《抗日领袖蒋介石》连载(31)宜昌大撤退
写实呈现历史 《敦克尔克大行动》鼓舞人心
楚一丁:《繁花》,一场在恐惧中绽放的梦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