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康熙帝刻苦好学 知识广博

作者:林川
清圣祖.康熙皇帝。(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419
【字号】    
   标签: tags: , ,

一.康熙一生勤勉好学 寒暑无间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好学习的帝王。他从五岁入书房起,一生中手不释卷,寒暑无间。康熙少年时,祖母孝庄太后见他读书废寝忘食,就劝他说,别人读书是为了考功名,你又不需要功名,为什么还这么刻苦念书呢?

康熙亲政之后,百忙之余,依然不忘学习。他说,“逐日未理事前,五更即起诵读。日暮理事稍暇,复讲论琢磨。”甚至在南巡途中,他也把书带到船上,边走边读。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说,“凡事可论贵贱老少,唯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康熙还爱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一生临帖一万多份,“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清圣祖实录》)

康熙皇帝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谦虚听取他人的意见。在视察治理黄河工程时,他虚心向当地人员了解情况,学习水利知识。他不但勤于学习,还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他在中南海丰泽园开辟农田,种植水稻和蔬果。当他见到长势超过其他的稻穗,就保留种子继续培养。最终形成了早熟而且米粒色泽微红的“御稻米”。康熙南巡乘坐的船,也是他自己设计,并监督制造的。他还把书中的哲理应用于治国,严于律己。这些素质,都为他成为一代明君,奠定了基础。

康熙皇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文化,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他一方面承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敢于吸收新的技术,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文化素养。

File:Kangxi Emperor.jpg
1699年康熙帝读书像(45岁)。(公有领域)

二.康熙胸怀宽广 弘扬中华文化

康熙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他幼年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皇后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

清军于1644年入关,康熙于1669年亲政( 1661年继位)。因此康熙亲政时,清朝在中原的统治只有25年。在稳固政权的阶段,是推行满族文化,还是继承中华文化?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抉择。事实证明,康熙不但敬重和推崇中华文化,而且在位期间,主持编纂了多部史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了中华文化。

1684年,康熙南巡经过曲阜,特意祭拜孔庙,行三拜九叩大礼,而以前的皇帝大多只行二拜六叩之礼。他在祝文中赞扬孔子道:“仰惟先师,得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罔不钦崇。”

康熙皇帝重视史籍,下令编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以及测绘《皇舆全览图》。这些书籍都由康熙亲自主持编纂,并时常过问进展。

其中《康熙字典》收录47035字,字数超过以往历代的字典。直到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出版,字数才超过了《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的每个字条下包括了读音、字义和例句。其中例句尽量采用最早例句,因而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部字典历时6年编成,康熙亲自命名为《康熙字典》并为其写序。

康熙喜好唐诗,出行时经常携带唐诗阅读。他委派曹寅(曹雪芹的祖父)编纂《全唐诗》,不但囊括了过去的诗集,还收录了许多碑文。《全唐诗》历时一年编成,收录48900余首诗,作者2200余人。

康熙委派三皇子胤祉和陈梦雷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前后历时五十年编成。这部类书包括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这六个类别,总计一万卷,分订为五千册,字数达一亿字,成为流传至今最为完整的一部类书。清朝的梁章钜评价《古今图书集成》说:“能贯穿古今,汇合经史,天文地理,皆有图记。下至山川草木,百工制造,海西密法,靡不具备,洵为典籍之大观。”

File:Imperial Encyclopaedia - Canonical and other Literature - pic029 - 连山易图书卦位合一图.svg
本图题为“连山易图书卦位合一图”,出自《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五十二卷》。《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公有领域)

康熙还著有《御制文集》(三集)、《御制诗集》、《几暇格物编》等传世,留下1147首诗词。他一生弘扬中华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兼收并蓄 对西方科技有浓厚的兴趣

康熙皇帝对西学也很有兴趣。他之所以勤奋学习西学,和他一次亲身经历有关。在他继位不久, 钦天监主管杨光先等大臣和西洋教士南怀仁就历法发生争论。由于庭上辩论没有结果,康熙命六部九卿到东城观象台实地观测,又命各大臣到紫禁城的午门观测日影。最后他得出结论,发现南怀仁的计算和观测相符。在测验过程中,六部九卿大臣都看不懂。对于这件事,康熙后来回忆道,“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

文件:Ferdinand Verbiest,耶稣会(1623-1666).jpg
南怀仁神父(荷兰语: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字敦伯,一字勋卿。弗拉芒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清康熙朝来华传教士。(公有领域)

康熙后来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主管,并支持他制作了五十多件天文仪器。其中一些仪器,至今还保留在北京东城的古观象台。

File:VerbiestBeijingObservatory.jpg
图显示康熙时期北京天文台的设备,许多设备由南怀仁所监造。(公有领域)

康熙身边有几位西洋教师,其中法国人张诚、白晋把平面几何翻译成满文,并向康熙皇帝讲解。这些内容,在当时的数学中,已经是很高深的内容。

康熙早上4点钟就起来,在西洋教师到达之前,已经完成了前一日的功课,预习了本日的内容,等老师到来,便提出问题。白晋在《中国康熙皇帝传》中写道,“康熙带着极大的兴趣学习西方科学,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同我们在一起。”康熙当年习练代数的草稿,至今还有保留。

康熙还制作仪器,利用几何原理,亲自实地测量,例如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尺寸。他自己定位,调整各种仪器,精确地计算,然后他再让别人测量距离。当他看到他计算的结果和别人测量的数据相符合,他就十分高兴。

康熙在畅春园内成立了蒙养斋,是专门致力于算学的机构,被西方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蒙养斋编纂了《数理精蕴》、《历象考成》、《律吕正义》、《律历渊源》等四部书。

康熙在40岁时曾罹患疟疾。他身边的西洋教师找来奎宁(金鸡纳),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康熙服用几天后就康复了。此后,康熙便对西药发生兴趣,命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亲自临观。后来有大臣患疟疾,康熙也赐予他们奎宁,其中包括曹寅。

康熙还破除因循,推广种痘,命先给自己子女及宫中女子种痘,还给蒙古49旗及喀尔喀蒙古部民种痘,这就使千万人因种痘而免去患天花的痛苦。

在当时,由于缺乏准确和详细的地图,给治理黄河和抵御侵犯带来了不便。因此康熙萌发了绘制全国地图的想法。在绘制《皇舆全览图》的过程中,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测绘方法,也吸收了西洋测绘技术。这项工程历时三十多年,先分省测绘,最后再汇总成全国地图。测绘初期,还在北京郊区小范围实验,确认方法有效后,才派人前往各省实施。

File:China Map 1717 Shandong.jpg
康熙《皇舆全览图》,该图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公有领域)

全图绘制成后,康熙把大臣们找来。他说,你们在座的各省份的都有,你们看看地图如果和当地不符,请即便指出。这次地理大测绘,对中国和世界地理学的贡献不容低估。

2003年法国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展出故宫珍藏的康熙年间西洋科学仪器。这些仪器至今依然运转自如,光彩耀人。主要展品有:(1)手摇计算机:是康熙年间制作,通过里面的齿轮进行计算, 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2)铜镀金比例规:除了乘、除、开平方等各种计算之外,康熙的比例规还增加了平分、正弦等不同的计算。(3)康熙角尺:尺上镌刻有“康熙御制”四个字。(4)平面和立体几何模型:全部由楠木精制,是清宫造办处为康熙学习几何学所制作的教具。(5)绘图仪:是康熙时期清宫造办处仿照西洋绘图仪器制作的,用于野外绘图。(6)御制简平地平合璧仪:它是携带方便,适合野外作业的多功能测量仪,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

时光稍纵即逝,不过往日的辉煌,却依然历历在目。

──原载《新纪元》周刊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康熙皇帝.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满清之最【二】

  • 康熙重视子孙的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崇儒重道,不仅引导着大清帝国摆脱明清之际的混乱与动荡,而且开启康乾盛世,经过其治理,到康熙中叶以后,清朝社会呈现一派盛世景象。
  • 在教士们离去后,康熙还会自己复习讲过的知识,重看那些图解,有时还叫来几个皇子,亲自给他们讲解。如果他对所学的东西没有弄明白,就一定会一直钻研到弄明白为止。康熙帝就这样一直勤奋学习了四五年,期间没有一天耽误上朝,没有丝毫怠政。他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 黄帝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奠基人。据《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与大臣岐伯(或另包括鬼叟区、伯高、少师、少俞、雷公)等谈论医学,并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就是《黄帝内经》。
  • 北京紫禁城里,多位清代皇帝励精图治,其勤勉和付出超乎后人想像。特别是史称“康乾盛世”的近140年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最以自律和奉献精神为后人铭记。
  • 如果您阅读过《大清皇帝一日起居的三点启示》一文,可能有一点会让您觉得意外,就是除非需要,康熙皇帝处理政务都在清晨和上午,和现代上班族相比,工作时间实在很少,而作为一国之君,圣祖竟能如此高效,凭借文治武功开创彪炳史册的康乾盛世。
  • 宫中争权夺位的可怕,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想必体会最深,一方面要让自己坐稳、一方面也要阻止别人窜位,透过颁诏的总动员仪式,将皇帝对自己的期许、对政权的看法布告天下。
  • 因应路程远近不同,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 时曾明确订定赍诏官赴各地颁诏往返的时限,例如从京师到河南、山西一带往返限 30 天。
  • 在皇帝颁布天下的诏书中,最重要者是两种:即位之初的“登极恩诏”、宾天之际的“大行遗诏”,是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命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