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作咸第五卷──井盐、末盐、岩盐

《天工开物》井盐造井功难 岩盐任刮易取

作者:宋应星 译者:李淑芬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61
【字号】    
   标签: tags: , , ,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井盐

云南四川远离海滨,舟车难通,地势较高,其盐脉即蕴藏于地中。 四川境内离河不远的石山,多可凿井取盐。盐井口径不过数寸,其上盖一小盆尚且有余,但深度必在十丈以上,才能得到卤信(盐层),故凿井特别费功夫。 凿井器具用碓嘴形的铁锥,要使其尖部极其刚利,足以能将石层冲凿成孔。夹悬此锥的锥身(锥柄)用剖成两半的竹作成,以绳缠紧。每钻深进数尺,则以竹将其接长。最初凿入一丈深,可用脚踏碓梢,就像舂米那样。太深时则用手持锥向下冲凿。所得的岩石已成碎粉,随时接引长竹悬铁夹将碎石挖取上来。大抵深井要半年,浅井要一月多才能凿成一口。

井口宽阔会使盐卤流散,不能结盐。盐井凿到盐卤泉水时,选用一丈长的好竹,将竹筒内中节凿穿,保留最下一节不去掉。在节端安上消息(阀门)以便吸盐水入筒,用长的粗绳索将竹筒系住沉入井下,筒内水满,井上悬桔槔、辘轳等工具,架起转盘并套上牛。卡拉盘转,辘轳绞绳,吸水而上(按:唧筒原理)。将卤水放入锅中煎炼,则很快就结盐,颜色很白。

四川有火井(按:天然气井),很奇妙。井内居然全是冷水,并没有火。但以长竹筒剖开去掉中节,借漆与布将合缝封闭,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接上曲管,其口紧对锅底正中,将卤水注入锅中,只见火焰烘烘,卤水即刻滚沸。打开竹筒而视之,绝无半点烧焦的痕迹。火井中的气,没有火的形状,但引燃后却有火的功用,这是世间的一大奇事。四川、云南的盐井,逃税很容易,没办法追究。

土盐

由地碱熬出的盐,除山西并州(今太原一带)的末盐(土盐)以外,长芦盐场盐运使分司管辖的地区内,也有人刮土熬成盐的,这种盐有杂质,而且色黑、味不甚美。

岩盐

阶州(今甘肃武都)、凤州(今陕西凤县)等地,既没有海盐,也没有井盐。但其当地岩穴中却自成岩盐,色如红土,任人刮取,不必熬炼。

原文

《天工开物》作咸第五卷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井盐

凡滇、蜀两省远离海滨,舟车艰通,形势高上,其咸脉即韫藏地中。凡蜀中石山去河不远者,多可造井取盐。盐井周圆不过数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深必十丈以外乃得卤信。故造井功费甚难。

其器冶铁锥,如碓嘴形,其尖使极刚利,向石山舂凿成孔。其身破竹缠绳,夹悬此锥。每舂深入数尺,则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长。初入丈许,或以足踏碓梢,如舂米形。太深则用手捧持顿下。所舂石成碎粉,随以长竹接引,悬铁盏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载,浅者月余,乃得一井成就。盖井中空阔,则卤气游散,不克结盐故也。

井及泉后,择美竹长丈者,凿净其中节,留底不去,其喉下安消息,吸水入筒,用长縆系竹沉下,其中水满。井上悬桔槔、辘轳诸具。制盘驾牛,牛拽盘转,辘轳绞縆,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只用中釜,不用牢盆),顺刻结盐,色成至白。

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视之,绝无半点焦炎意。未见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间大奇事也!凡川、滇盐井,逃课掩盖至易,不可穷诘。

末盐

凡地碱煎盐,除并州末盐外,长芦分司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带杂黑色,味不甚佳。

崖盐

凡西省阶、凤等州邑,海、井交穷,其岩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自然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之气,由此又产生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行中的水润湿而流动.具有盐的咸味。周武王访问箕子时,才首先得知关于五行的道理。人们吃的酸、甜、苦、辣四种味道的食物,经年缺少其中之一都平安无事,唯独食盐,十日不吃,便身无缚鸡之力、疲倦不振。
  • 海水自具盐质。海边地势高的地方叫“潮墩”,地势低的叫“草荡”,这些地方都产盐。虽然同样的盐出于海中,而制盐的方法却有不同。
  • 国内有两个池盐产地:一处在宁夏,供边镇食用。另一处在山西解池,供应山西、河南诸郡县。解池位于安邑、猗氏、临晋之间,池外有城墙护卫。池水深处,其色暗绿。当地制盐者在池旁将地犁成畦垄,将池内清水引入所犁的畦中,切忌浊水混入,否则就会淤塞盐脉。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江浙一带有一个人叫郑夷甫。他少年有为,令人羡慕。嘉祐年间,在高邮做官。后来遇到了一个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时间,没有不准的。郑夷甫叫他一算,原来自己只能活35岁。他一下子就开始感伤起来。有人劝他学一学《老子》或是《庄子》来给自己宽宽心。后来听说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和别人谈笑中而圆寂。郑夷甫听了感叹说:“我不能长命百岁,那也要象这个和尚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到了那个日子前十天,他四处走亲访友道别。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屋外的一个亭子里,亲自叫人打扫烧香。就在挥手指画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国的学术界对于梦溪笔谈评价极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或是“我国古代科学的杰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然而,对照学者的评论与梦溪笔谈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一律对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神秘现象避而不谈。其中原委,这里先不论。我们将整理出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些神秘现象,和一些现代科学置之不理的科学方法。
  • 《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活字印刷的出现比西方约早400年。以下是书中所述的活字印刷工艺过程。
  • 当今有一个叫巴格思特的美国科学家发现牛舌兰花象人一样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讲述了一个虞美人草闻乐起舞的动人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