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甘嗜第六卷──蜂蜜

《天工开物》酿蜂蜜 臭腐生神奇

作者:宋应星 译者:李淑芬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242
【字号】    
   标签: tags: , , ,

【编按】《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后有日、英、德、法、俄等译本。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并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描绘了一百三十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特分节刊登,以飨读者。

制糖第六卷──蜂蜜

酿蜜的蜜蜂到处都有,惟独盛产甘蔗的地方蜜蜂自然减少。

蜂酿的蜜,出自山崖、土穴的野蜂占十分之八,而人工饲养的蜂占十分之二。蜂蜜没有固定颜色,或青或白,或黄或褐,皆随各地花性而变。如菜花蜜、禾花蜜之类,名目成百上千也不止。

所有蜜蜂,不管是家蜂或野蜂,都有蜂王(又称母蜂、蜂后)。蜂王所在之处,构筑一个如桃一样大的台。蜂王之子世代为王。蜂王生来就不采花,每日群蜂轮流分班采花供蜂王食用。蜂王每日出游两次,出游时由八只蜂轮流服侍。蜂王行至巢口,有四只蜂以头顶蜂王腹部,另四只蜂围着蜂王飞翔而去。游不多久就返回,照先前那样顶着腹部、护卫蜂王回巢。

养家蜂的人将桶悬挂在屋檐一头,或者将箱子置于窗下。桶或箱上要钻几十个圆孔,让蜂进入其中。家人打死一二只蜂都无妨,但打死三只蜂以上时.蜜蜂就会群起螫人,叫做“蜂反”。

蝙蝠最喜欢吃蜜蜂,如乘机钻进蜂巢,便会吃掉无数蜜蜂。杀一蝙蝠悬于蜂桶前,别的蝙蝠就不敢再食,俗话叫“枭令”,杀一儆百。

家养蜂分群到另一处时,必须把新的母蜂分出去成为蜂王,群蜂排成扇形拥卫新的蜂王飞走。乡人有撒酒糟的,用其香气招引蜂群分房。

蜜蜂酿蜜时,要先造蜜脾(酿蜜用巢房),其形状像排列整齐的鬃毛。蜜蜂嘴嚼花心汁液,吐积而成蜜,再以采来的人尿滋润,则蜂蜜甘甜而芳香,这就是所谓“臭腐生神奇”(按︰蜂飞至粪便处,以摄取水分或盐分,与酿蜜无关)。取下蜜脾,绞取蜂蜜时,幼蜂多死于其中,底部则为黄色蜂蜡。深山岩石上有经数年未割取下来的蜜脾,其中的蜜已早就成熟了。当地人用长竿子将其刺破,蜜就会流下来。也有的蜜脾不足一年,而人可爬上去割取,与家蜂蜜的割炼方法相同。

土穴中所酿的蜜多出于北方,南方地势低又潮湿,只有“崖蜜”,而无“穴蜜”。一斤蜜脾可炼取十二两蜜。西北地区产的蜂蜜占全国一半,可与南方的蔗浆匹敌。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天工开物。(公有领域)

原文

《天工开物》甘嗜第六卷── 蜂蜜

凡酿蜜蜂普天皆有。唯蔗盛之乡,则蜜蜂自然减少。蜂造之蜜,出山岩土穴者十居其八,而人家招蜂造酿而割取者,十居其二也。凡蜜无定色,或青、或白、或黄、或褐,皆随方土花性而变。如菜花蜜、禾花蜜之类,百千其名不止也。

凡蜂不论于家于野,皆有蜂王。王之所居,造一台如桃大。王之子世为王。王生而不采花,每日群蜂轮值,分班采花供王。王每日出游两度(春夏造蜜时),游则八蜂轮值以侍。蜂王自至孔隙口,四蜂以头顶腹,四蜂傍翼飞翔而去,游数刻而返,翼、顶如前。

畜家蜂者,或悬桶檐端,或置箱牖下,皆锥圆孔眼数十,俟其进入。凡家人杀一蜂二蜂,皆无恙,杀至三蜂,则群起螫人,谓之蜂反。凡蝙蝠最喜食蜂,投隙入中,吞噬无限。杀一蝙蝠,悬于蜂前,则不敢食,俗谓之枭令。凡家畜蜂,东邻分而之西舍,必分王之子去而为君,去时如铺扇拥卫。乡人有撒酒糟香而招之者。

凡蜂酿蜜,造成蜜脾,其形鬣鬣然,咀嚼花心汁,吐积而成。润以人小遗,则甘芳并至,所谓臭腐神奇也。凡割脾取蜜,蜂子多死其中。其底则为黄蜡。

凡深山崖石上有经数载而未割者,其蜜已经时自熟,土人以长竿刺取,蜜即流下。或未经年而扳缘可取者,割炼与家蜜同也。土穴所酿多出北方;南方卑湿,有崖蜜而无穴蜜。凡蜜脾一斤,炼取十二两。西北半天下,盖与蔗浆分胜云。#

──转自《新三才》

点阅【天工开物】相关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世2000年,在特殊的时代被重新发现,神秘的羊皮古卷,记载的是神的预言?为什么教廷却不敢承认它的存在?
  • 至今无解的神奇传承,目不识丁却能唱颂数百万文字的英雄史诗。西藏说唱艺人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神力相助?
  • 蔓延中的疫情方兴未艾,人类在力寻出路之余,其实,还得回归原点,重新审思自古以来瘟疫的真实面貌,才能找到正解良方。
  • 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时期的八大样板戏之一, 剧中的“座山雕”被描绘成一个盘据在东北深山里的土匪恶霸,打家劫舍,无恶不作。然而他的原型谢文东却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 被中共高调宣传的“千人计划”以巨大的名利诱惑海外华人学者,然而70年前“中国石油之父”萧光琰的悲剧应引以为戒,满怀热情的萧家才子被骗回国后到底遭遇了什么?
  • 中共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出席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事件,并将其描绘成中共领导下的“民族大爱”。然而,了解这段真实历史的人却说,那是一出能够让“说的人悲痛欲绝,听的人伤心落泪”的人间惨剧。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 欢迎来到《百年真相》节目。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一起回顾他最后走过的那段绝望、凄凉的岁月。
  • 不明的疾病对人类发动攻击,医疗资源的崩溃;不断焚烧尸体的火葬场,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瘟疫?为什么只发生在这里,而不是发生在那里?背后是否有我们应该思考的原因呢?
  • 江浙一带有一个人叫郑夷甫。他少年有为,令人羡慕。嘉祐年间,在高邮做官。后来遇到了一个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时间,没有不准的。郑夷甫叫他一算,原来自己只能活35岁。他一下子就开始感伤起来。有人劝他学一学《老子》或是《庄子》来给自己宽宽心。后来听说有一个和尚,坐在那里和别人谈笑中而圆寂。郑夷甫听了感叹说:“我不能长命百岁,那也要象这个和尚一样,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到了那个日子前十天,他四处走亲访友道别。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来到屋外的一个亭子里,亲自叫人打扫烧香。就在挥手指画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国的学术界对于梦溪笔谈评价极高。或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或是“我国古代科学的杰作,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然而,对照学者的评论与梦溪笔谈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一律对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神秘现象避而不谈。其中原委,这里先不论。我们将整理出梦溪笔谈中记载的一些神秘现象,和一些现代科学置之不理的科学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