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节气】云敛千山出 白露秋燥滋阴养生

作者:容乃加
白露。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Syl Lebar/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77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白露”气始寒

“白露”是黄历八月节,仲秋之始,从阳历9月8日前后一日到下个节气“秋分”前的这段期间。2017年白露节气在9月7日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白露”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在秋分前,天地之气寒萌热退是这个节气的征候。在白露之前的处暑节气,还有这样的俗谚:“处暑十八盆”,表示处暑之后还要冲凉个十八天左右,还不是真正的秋凉。处暑过后白露来,俗谚说:“白露不露身”,提醒人身体不袒露,也就是真的秋凉了。

节气与物候

冷空气南下,澄净了天宇,云淡天朗、秋高气爽是白露时节的典型气候。这时节可以看到雁字南向、玄燕南返等季候现象。《逸周书·时训解》:“白露之日鸿雁来。”

大雁。(fotolia)
白露之日鸿雁来。(fotolia)

诗人白露时节即景诗展现物候风貌:

“云敛千山出,风高一雁飞。”(清·陈观《白露日归途即目》)

“淡碧晴空雁字回”(宋·阮阅《往知袁州道经末山》)

“仲秋四日雁横天”(宋·陆游《白露二首 其二》)

上述这些诗句都描述了白露时节的物候象征--鸿雁南飞,成就了许多诗篇中的经典诗句,成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印记。

《礼记.月令篇》记载白露节气物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馐)。”此时,除了候鸟南飞,鸟儿们也开始收藏准备过冬食物了。

白露近中秋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秋塘双雁〉。(公有领域)
宋人〈秋塘双雁〉。(公有领域)

白露是八月节,传统中国人重视的节日“中秋节”,一般就在白露节气的前后。看到淡碧澄空雁字南回,就近中秋了。元代张翥有《闰中秋是日白露节》一诗,诗吟:“早雁声中露欲霜”。2017年闰六月,故而中秋晚到。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写红藕香残清秋时节,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名句。雁和满月相系,雁和情恋相牵,跨千年到如今,印象深刻人间情篇。

补白露 节气养生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白露是典型的秋季气候了,养生调养明显不同于夏天的作法。这时也是启动“白露补身”增进免疫力的时机了。以下讲讲白露节气养生的一些概念。

一、白露到注重保暖

俗谚“白露不露身”提醒人“白露”节气一到,特别当留意身体保暖 。因为这时节天气明显转凉,尤其早晚温差大,不要掉以轻心。

二、传统“补露”习俗

中国人普遍有冬至进补的概念,其实古人进补的作法是周备、渐进的,天气转凉,白露节气开始就“补露”了。若在此时透过滋补提升自身免疫力以及御寒能力,下半年的体质自然能有较好的抵抗力。

每个节气都有当令的食材补品,往昔相传一些白露当令滋补圣品,例如福州吃龙眼、南京饮白露茶、温州采“十样白”蔬菜煨炖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江浙酿造“白露米酒”。有的地方农家则在白露时吃蕃薯(地瓜),说是得以一整年吃番薯、番薯丝饭不会发胃酸。

三、天干气燥,防燥养阴:

因为秋天干燥,养生注重“防燥养阴”。“防燥养阴”要少食辛辣,炸的、烤的干性食物避免吃;葱、姜、蒜、辣椒、烈酒等等辛味燥热物品少吃,以防止辛温助热,以免加重肺燥指数。油炸、肥腻的食物对阳气下降的肠胃也是沉重负担,不利滋阴。

四、五行相生相克的食补:

从中国文化中五行理论来看,秋天属金,五行颜色为白,这些属性都和传统食补食疗的取用原理相融为一体。

肺属金,所以秋天保健首先注意保护肺部和呼吸系统。适时地补充水分防止口干舌燥、身体干燥,少吃寒凉食物,以免伤肺、伤喉咙。瓜果一般属凉寒性为多,一次食用不要过度,现代人喜爱的生食青菜沙拉,最好也是过了热气、川烫一下再食用为好。

选用食物时,可多选用白色的,例如梨子、香蕉、白木耳、杏仁、百合、山药、莲子……等等,这些适合秋天润肺生津、养阴清燥,都是不错的选择。

食酸强肝。秋天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所以防燥同时要强肝。“酸入肝”,酸味食物适合秋天饮食,可以强肝,还能起到生津止渴、健脾消食的功能;当然,食用必须适度,过犹不及。

五、粥品和炖汤秋天滋补圣品:

选用粥品和炖汤取代温补、热补药膳。粥品、炖汤食材多取用秋天的主色,白色食品,特别适合秋天的滋补之道,对缓解秋燥、生津养阴也有不错的效果。有的中医师,建议人采用西洋参代替人参,滋补不燥热,清火生津,食疗更佳。

粥、汤(摄影:家和/大纪元)
吃粥,白露好食补。(家和/大纪元)

“云敛千山出,风高一雁飞。”白露节气到,好像岁的脚步又贴近了一层。“补露”强健身心,放松心绪,调整年度计划的脚步,稳健地、精进向前吧!@*#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暑,约在每年7月22日附近,此时太阳辐射位于黄经120°,因为地表热量蓄积的关系,为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古人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所谓的“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依照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可以利用大暑前后最热的三个庚日,作慢性、过敏性疾病及寒冷体质的调理。
  • 处暑,约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由于太阳到达黄经150°,热能威力逐渐减弱,地表温度将持续下降。所以处暑表示“夏天的暑热将正式结束”。虽然处暑过后天气即将转凉,但因这时中午炎热,早晚阴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更要让人小心。
  • 秋分 ,约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秋分的“分”就是“半”的意思,表示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因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80°,直射赤道。所以古人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以后,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南移,气温会逐渐降低,所以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
  • 霜降,约在每年10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高山地区的气温会降至零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也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的结晶体,称为霜。所谓的霜降就是指“初霜”。俗语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萧瑟中带着宁静,呈现一片深秋的景象,是欣赏秋枫红叶的好时机。
  •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浪漫的时候,约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40度。此时在中国大陆的黄河流域气温开始下降,飘下浅浅细细的雪花,因为是初雪,雪量不大,所以叫做“小雪”。在这个时节,各处都像洒上糖霜般的雪白宁静。自古以来,白雪带有祥瑞的意思,所以俗话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 冬至是立春以外,最被受到重视的节气,又称“冬节”、“贺冬”,约在每年12月22日左右。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使得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在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日照多而白昼长是为阳,因此冬至是阴消阳长转化的关键节气,因此也被称为“一阳节”。
  • 大寒到立春期间,年终尾牙各种交际应酬邀约又不断,加上过节的气氛容易放松心情大啖美食,年后的肥胖问题就容易发生。平时喜欢大鱼大肉,饮食过量、胀气、胃痛、腹泻等肠胃问题的朋友,更要小心火锅、年糕与油腻年菜带来的负担。除了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外,中药里的山楂、陈皮和厚朴,冲泡后当温开水饮用,也有助于消除胀气和去油解腻。
  • 雨水到惊蛰期间,正值万物生命力最旺盛之际,所以养生重点要顺应春天阳气初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按照中医五行属性,春属木,与肝经相应,肝经主控人体的生长,是生物激素变化最旺盛的时候。
  • 春分到清明期间,正属于春季当令的时节,养生保健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按中医五行的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此时养生应珍惜春天的“萌发”特性,借着人体的阳气上升,新陈代谢的旺盛,让春阳蕴藏的气机得以宣达运行。
  • 《礼记.月令篇》记载白露节气物候为:“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白露时节的三个物候。鸿、雁自北南飞;燕鸟由南北返;众鸟开始备藏过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