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大陆“儿医荒”是陈至立一大遗祸

人气 11128

【大纪元2018年01月14日讯】近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因三名医生全部病倒宣布停诊一事,及其背后的儿科医生长期严重短缺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儿医荒”被认为是当年主政教育部及主管教科文体长达10年的陈至立的一大遗祸。

医生超负荷 儿科停诊

1月7日,海河医院儿科门上贴有一张“儿科停诊通知”,称“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特此通知,请理解见谅!”该“通知”照片网上热传。

在舆论压力下,4天后天津市卫计委终于宣布,1月11日海河医院儿科门诊恢复,特邀天津市儿童医院两名主任医师出诊。

此事并非孤例。江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前段时间也贴出通知:“医院儿科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已有多名医生病倒,请各位家长就近选择其他医院就诊”。

类似事件并非今年才有,据大纪元2016年1月9日报导:近期,中国广州、南京等地多家综合医院限制急诊儿科服务。上海新华医院虽没有限诊,但也出通知称:“儿科急诊内科等候需6小时,有高烧小朋友请先服用‘美林’”。

儿科停诊将大陆“儿医荒”暴露无遗。1月10日,天津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温晓清说,目前天津市的儿科医生缺口大概是600人。

而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2016年11月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披露,根据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大陆儿科医生数量目前缺口86,042名。

如果以美国为标准的话,大陆的儿科医生缺口可能不少于17万名(根据美国凯撒基金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美国每千名儿童拥有1.26个儿科医生)。

大陆儿科医师的短缺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原因很多,比如儿科面临“一大一险一低”的现状,即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高,待遇低,这导致大量儿科医生的流失。

儿科本科专业停招17年

除此之外,1999年起儿科本科专业停招17年,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则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的一门课程,这被认为是儿科医生缺失的主因之一。

舆论指,大陆“儿医荒”乃是主政教育部及主管教科文体长达10年的陈至立的一大遗祸。

陈至立因与江泽民的特殊关系,1997年8月被任命为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一年后,被任命为改组后新设立的教育部部长;在数度被联名弹劾、强烈要求下台的情势中,2003年,却晋升为主管教科文体的国务委员,跻身“国家领导人”行列;2008年至2013年任中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陈至立最主要的政绩,舆论公认是给大陆民众带来深重灾难的“教育产业化”和“医疗市场化”。

“医疗市场化”给儿科带来致命打击。2011年2月,陆媒《京华时报》援引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指出,儿科困局凸显儿科医务人才短缺(儿医全国缺口逾20万、儿科医师来源被切断、全国年培训不足两千),政府投入不足(2公里高速路=1所医院、科研项目难获经费支持),相关规划缺位(儿科医院仅占医院总数0.52%、医疗资源能以合理调配)等“三宗罪”。

为什么不选儿科专业就业?

正是因为“医疗市场化”,致使儿科效益差、风险高、职业前景黯淡,“费力不讨好”,医学生不选择儿科专业就业。陆媒有社论剖析了三条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儿科是“效益”最差的科室之一。因为儿童常见病多,单次就诊费就比较低,且对儿童患者许多检查如CT、X光等原则上能不做就不做,检查费用不能与成人科室相比。按“经费包干,节余留院”的财务原则,许多公立医院甚至取消了儿科病房,有的医院甚至全部取消了儿科编制。这也严重影响到儿科医生的收入,使儿科医生流失严重。

其次,儿科的诊疗风险往往是很高的。因为儿童无法清楚自述病痛,这就让儿科成为让医生头痛的“哑巴科”,使误诊风险直线飙升。特别是孩子已成家庭的核心关切,家长对诊疗稍有不满,就可能引爆激烈冲突。

其三,由于儿科人手少、工作量大,以及患儿常常是常见病,科研价值难以挖掘等原因,这导致儿科医生的论文写作、职称评定更为困难,使儿科的职业前景更为黯淡。

该社论认为,目前的“儿医荒”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而这个结果的源头,就是中共的市场化“医改”。

市场化“医改”,早就受到来自体制内的和国际组织的批评。2005年7月2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医改”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大陆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同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发布《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医疗体制并没有帮助到最应得到帮助的群体,特别是农民,所以结论是“医改”并不成功。

而陈至立在任职国务委员(主管教科文体)期间,罔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为张文康2000年启动的市场化“医改”开绿灯,不惜与反对医院过度“商业化”的吴仪结怨;甚至有消息称,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结束仪式上,陈至立与吴仪打架。

儿科本科停招:有科学评估、效果反馈和纠错机制吗?

1997年陈至立入主国家教委。1998年大陆高校专业目录调整。1999年儿科本科专业停招。

据说,当时有人质问:“内科外科妇科都没有单独列专业,为什么儿科要单独招生?”既然内科、外科、妇科医生都可以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那儿科医生当然也可以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而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知识面更广,基础更牢固。于是,儿科专业就这么被“很有道理”的取消了。(即使到了2016年,中共8所高校恢复本科层次的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教育部高教司农医处处长仍说,1998年教育部对儿科专业做出的调整才真正符合医生成长规律;儿科医生具有稳定的来源。)

然而,在质问“内科外科妇科不用单列专业,为何儿科要单独招生?”时,难道仅凭一句“与国际接轨”而不深入探究大陆儿科与内科外科妇科的区别就可做决策吗?

现实是冷酷无情的。2011年3月陆媒《科学时报》报道,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仅增加了5000人。

本科儿科专业停招仅仅是灾难的开始,有评论说,“如果被及时纠正的话,本不至于酿成今天这样的恶果。”罗马不是一天拆掉的。大陆的儿科医生荒,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大陆施行执业医师考试制度后(1998年《执业医师法》规定),每年的各专业考生数量和各专业执业医生数量,都是非常容易查到的。这个数据,每年都清楚准确的摆在各级管理部门领导面前。而在这近二十年时间里,每一年的数据和报表都在清晰明确的告诉决策者这个灾难的积累程度和迫切程度。

陈至立主政教育部及主管教科文体长达10年,她在干什么?

资料表明,就在陈至立卸任国务委员的2008年,大陆共有儿科医生6.17万人,0至14岁的儿童2.3亿(约为0.259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参照美国1.4558个儿科医生/千儿童的比例,大陆至少还缺20余万儿科医生。

陈至立的医疗卫生行业“情结”

2017年12月29日,退而不休的陈至立,出席在京举行的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而一年之前的2016年12月14日,2016昆明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在昆明举行,陈至立则以“中国健康管理协会荣誉会长”身份露面。

就在2016年,“魏则西事件”之后,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臭名昭著的莆田系医院一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可能有人没注意到,2014年6月28日,莆田系医院成立“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陈至立发去贺信,“高度肯定”莆田系的发展,并担任该会总顾问一职,至今。

不过,陈至立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情有独钟,恰恰排除了其所遗祸的大陆“儿医荒”和儿科困局:

伴随大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能出现一波生育高峰,而相对的儿科医生却在不断减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儿科可能面临“崩溃”。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儿科医生流失 凸显大陆医疗体系弊端
孩子有病没人看 大陆儿科医荒加剧
山东一儿科医生被患者家属砍伤致死
新医改领导小组首次发声 习王清洗医疗系统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