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民俗集锦

敬贺新年 一夜挽回天下春

中国年俗诗词说典故
作者:容乃加
元宵猜灯谜,增长文化高度。图是台湾元宵节景。 (宋碧龙/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隆咚隆咚锵~~新年到,新年好!……”

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过年”要算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过年,是从腊月祀神开始一直到过完元宵为止。在送旧年、迎新春欢庆、酬酢的年俗中,鲜明焕发的是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中国浩瀚诗海中,包藏许多有关“过年”的诗卷,开卷来,感恩自省的光晖、珍惜生命的情怀漫漫无边地开展来,包容沁润你我周身。诗篇中,虔敬的字字都是春,重温中国的传统年味的馨采……

腊月清祀   告天谢福

黄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月就是畋猎祭祀之月。值岁暮冬藏之时,中国历朝历代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百神,诚敬感谢天神保佑与赐福,赐予一年的收获。中华文化中,感谢天神赐福的腊祭由来已久,《礼记》有记载腊祭起源于夏商周三代。

中华历朝历代,信天敬神是人们精神世界不可动摇的基石。每逢岁末的腊祭清祀告天谢神,由历朝天子主祀,非常崇敬肃穆。(大纪元)

腊祭清祀,历朝由天子主祀,非常崇敬肃穆,“束带从王事,结缨奉清祀”(1),隆重地准备丰盛精洁的祭品,感谢天地八方的神灵赐福:“岁事告成,八蜡报勤”、“年丰物阜……农功是归”;“腊日饶佳景,乾坤万里同”(2)。古代的腊祭,四方归绥献贡,“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牣郊甸,鳞集京师”(3),从郊野到京师进贡的人、车云集。

从古人崇敬天神、八方神之肃穆隆盛的祀典,可以体会到古人俯仰天地间,岁成不忘尊崇敬仰神明之谦卑。这就是说,崇敬天地神明之心、感谢之礼启动中国新年之门。

崇敬天地神明之心、感谢之礼启动中国新年之门。(明国/大纪元)

过小年  祭灶神

黄历腊月二十三日祭拜灶神,又称“过小年”,周朝就有“祀灶”的作法。“处处送神悬楮马 ,家家迎岁换桃符”(4),各户人家在灶上悬挂给灶神乘用的“灶马”、摆上甜点汤团,祭送灶神回天庭述职,报告一年中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流传到今天的祭灶风俗,和唐朝几乎没有两样。

除夕   一年惟此夜 明日又逢春

明代时,除夕前贴春联非常普遍,“天上星辰囘凤历,人间风俗竞桃符”(5),“薰风袅袅度屠苏,争道新年景物殊;莫怪荜门贫似旧,竹窗糊纸换桃符”(6),讨喜的桃符从官府贴到庶民百姓家,展现新年新景。

除夕又称除夜、年夜、岁除,此夜中新旧年交替,“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7)。在二十四节气中除夕、大年初一,一般落在“大寒”和“立春”节气之交,正是寒尽春来之际,所以过年对中华儿女来说是除旧,更带着“春回大地”的喜悦和企盼,“东风自此无闲暇,万里乾坤一夜新”(8),让人暖在心头,喜上眉梢。

“不是今生惜今夕,却缘明日是明年”(9)!一年又尽,最是让人感时易逝、抚今追逝,“总教岁月堂堂去,未许心情种种非”(10);惕厉自省,也一直追随着除夜的脚步,“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课是文词”(11)。

除夕祭祖,同样是向祖先告成和感谢。除夕夜,蜡烛高烧、阖家团圆吃年夜饭,人间万户的团𪢮画面也在诗中留下剪影,“遥夜迟迟烛有花,家人懽笑说年华。人生勿苦求身外,常得团圆有㡬家”(12),珍惜当下团圆夜!“绛蜡髙烧爆竹鸣,群儿奔走喜还惊。老夫识得春来惯,直伴梅花睡到明”(13),一样除夕夜,几度梅花情,伴我代代老少说华年。

元旦  一夜挽回天下春

除夕年夜饭后,长幼聚饮祝颂、彻夜达旦叫“守岁”,“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14)。四更之后,远处、近处的爆竹声此起彼落报春来,“东风吹散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15)!

 “璇穹周回,三朔肇建;青阳散辉,澄景载涣”(16)--新年到!天宇苍穹周回运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何等奥妙!苍穹戴德,开创新岁之春。

中国文化中,新年第一日的称呼非常多:元旦、元日、元正、元朔、三元、三朔……等等。宙宇春辉好澄景,家家户户此起彼落燃爆竹,迎纳吉瑞喜气,天人同泰,应时期愿新年有个好未来。“爆竹庭前,树桃门右。……改岁宜新、应时纳祐。从今诸事愿、胜如旧。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17)。

新年的餐桌上,“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18)应节应景;乡里中,春联和春酒、春天合奏,“柏酒照儿初得岁,桃符随俗谩宜春”(19)。

元宵  天人合一良辰美景

“元宵清景亚元正”(20)。过了元旦,接下来登场的重头戏当数元宵。

元宵节和腊祭一样也是个天人合一的节日。《史记.封禅书》记载,谬忌上奏汉武帝请祀太一神:“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武帝听奏后,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用最高等级的太牢礼祭祀,特重元月十五的春祭,“武帝亲祠太乙神,流光汹旭动星辰”(21)。银树灯花如昼,好像是天宇星辰下凡,好个天人合一、良辰美景。

道教称太一神为“天官”,传说在元宵这天“天官赐福”给人间虔诚、善良的人。

唐宋时,男女老少庆元宵,是年中不宵禁的假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2)的青春情怀,“马蹄前、步步是春”的浪漫喜悦(23),“十二芳街近晚晴,争排弦管调清平,花开火树通宵灿,灯拥鳌山彻夜明”(24)热闹繁华,哪逊今人的倒数过年?

敬天“过年”中国心

岁去年来,佳节迭载;华年似水,戴我悲欢。五千年的中国,几度夕阳红?青山古道复在否?几千载的历史,敬天“过年”的中国心,真情隽永满诗卷。昊天罔极,乱世祐我余生,新年来,愿警醒梦中人!人间道德复辉,“闻道黄河彻底清,千年气数此分明”(25),一夜挽回天下春,最是振奋人心!

参注:
1 南北朝·孔欣《祠太庙》
2 魏晋·裴秀《大蜡诗》;明·唐文凤《进腊日诗其二》
3 《大蜡诗》
4 明·王守仁《舟中除夕二首其一》
5 明·邵宝《除夜述懐次杨长史》
6 《元旦词》其八明·李之世
7 唐·史青《除夜》
8 宋·方岳《除夜》
9 元·贡奎《池州郡斋除夜寄呈家君》
10 淸·冯廷櫆《除夜》
11 明·文徵明《甲寅除夜杂书 其三》
12 明·文徵明《甲寅除夜杂书其五》
13 明·绝恂《除夜偶成》
14 唐·栖蟾《除夜》
15 宋·白玉蟾《元旦在鹤林偶作》
16 魏晋·刘臻妻《元日椒花颂》
17 元·王寂《踏沙行元旦》
18 宋·何汝樵《元旦》
19 明·黄衷《元旦》
20 唐·韩偓《元宵元夜即席》
21 元·陈旅《元宵怀钱塘》
22 宋·朱淑真《生查子其一》
23 宋·无名氏《恋绣衾》
24  明·余玉馨《元宵帘下观游者》
25 宋·罗椅《元旦试笔》

@ *#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黄历新年马上到了。近日,盘点从初一到十五过年习俗的图文网上热传。
  • (大纪元记者王文君香港报导)由香港版画工作室主办的“桃符迎新岁-中国年画展”由1月23日始至2月9日止在石硖尾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二楼举办。
  • 日本最常见新年门饰布置、也是最主要的门饰有“注连绳”和“门松”,都是期待迎吉祥化凶厄的象征物。期待迎接好年的心态和中国过年民俗相似。中国人过年多在门上贴春联、门神画,其实在门上挂绳索、门侧放置小松树的年俗作法起源于中国…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就非常普遍。
  • 传统节日腊八、腊月的源起很古久了,知道“腊”和“腊八”节怎样合一的吗?从经典史籍与诗人作品中说分明…上接三代、汉南北朝、下承唐宋元明清,岁去年来,古人每逢节气更迭、岁中节俗,欢庆之、感怀之,诗人们在节中畅言己志、流露真情,常见隽永的作品。逢腊八,历代诗人的佳作,看历史掌故、启迪生命的追寻…
  • 欢喜过好年!除岁过年庆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岁除迎新春之际,游子纷纷返回乡梓。过年、新年常见的年俗、食俗有哪些?年糕发糕、甜粿菜头粿……对应什么吉祥象征?民俗集锦十二对联一一道来……
  • “春联”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喜宝,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集成中华文化的一宝,焕焕新联闪闪耀采,连接中华文化根本的道德文明,“福地行善喜自在 心田种德花来香 慈悲喜舍福寿全(横幅)”。欣逢鸡年,鸡年报喜大吉春联,“大吉大利”例如…还有各店家的春联和气生财妙对又俏皮有,趣表现本家“独门”的妙活巧艺。例如……
  • 祭祀灶神是中国文化中流传久远的年俗,上古周朝就规定了“祀灶”。东汉“黄羊祀灶”的本事记载于《后汉书》;现在的人“送灶神”的习俗几乎和唐朝作法一样。祭祀灶神含有什么奥义?再来看看“黄羊祀灶”文化典故示现的意涵。
  • 元宵节是人与灯之会,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满月夜,赏月共赏灯,有情又有趣。古来称“上元节”,天神的日子,是天上共人间的盛会。说说元宵节的来源历代和赏灯会胜景……今2017年是丁酉年,天火克地金。预言书《推背图》指出“乾坤再造在角亢”的天象就在今年。丁酉过元宵节的意味就更深长!中国人能否再造新天地?怎样禳灾得福?
  • 古时的元宵节热闹过“狂欢节”,浪漫过“情人节”。中国传统元宵节的活动,蕴含的浪漫情怀、传统伦理的感召力,以及中华文字的底蕴,是西方节日所没有的。
  • 现存最早的元宵节的诗歌是隋炀帝所作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