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无远弗届:泰国篇

隽永的中国风采 美仑美奂的泰国中式建筑

作者:皇甫容
泰国玉佛寺。(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895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中国建筑雕刻艺术传入泰国后,影响了泰国宫廷和寺院建筑。美仑美奂的泰国宫廷,庄严肃穆的佛院透着浓厚的中式气息。高大精美的石雕,闪烁光芒的琉璃瓦,玉宇飞檐的殿堂,犹如天宫再现人间。除了大型建筑有中式建筑风格以外,还出现了不少汉文古典书籍,包括《三国演义》在内,“入住”泰国王宫的罕见现象。

中国风宫殿

曼谷大王宫

曼谷大王宫。( Andy Marchand/Wikimedia Commons )

曼谷大王宫(Grand Palace),位于泰国曼谷拍那空县,是东方宫廷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修建于曼谷王朝时期。曼谷王朝于1782年由拉玛一世缔建。拉玛是印度神话中一位王子的名字,带有天命的意思。拉玛一世(1737年─1809年)登基后,将首都迁到曼谷,并命人修建曼谷大王宫。

拉玛一世为泰国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第一代国王,1782年至1809年在位。 (公有领域)
拉玛一世为泰国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第一代国王,1782年至1809年在位。(公有领域)

曼谷大王宫蕴含着许多中国元素,四周环绕的白色围墙,高达5米,仿效北京紫禁城建造而成。拉玛四世(1804年─1868年)和拉玛六世(1880年─1925年)的寝宫门前,各有一副中文对联,对联内侧是八幅中国画,比如龙飞凤舞图、八仙过海、观音送子图等。宫廷建筑的窗扇上,不仅风格仿照中国,连图案式样,譬如鸳鸯荷花、喜鹊闹梅等也和中国无异。

王宫内外陈列着不少人物雕像,很像中国古代的文臣武将,也有类似清人装扮的门人像,镇守着这座艺术宝库。

关于这些雕像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泰国商人从中国购买商品后,会通过海陆运到泰国。由于海上风浪太大,为了压仓,也为了镇邪,商人会购买大型的石雕像用以镇船伏波。由于雕像造工精美,栩栩如生,喜爱中国文化的泰国国王购买这类石雕,安置在大王宫内;也有传说,是郑和下西洋时,将雕像带到了曼谷,被泰国国王视为国宝,安放在王宫内。

曼谷大王宫。(Ninara/flickr)
monument travel statue holiday asia botany garden thailand places of interest sculpture art temple bangkok carving guard archaeological site stone carving hindu temple gautama buddha great palace grand palace ancient history
曼谷大王宫雕像。(公有领域)

邦芭茵夏宫天明殿

泰国邦芭茵夏宫内的凉亭。( JJ Harrison/Wikimedia Commons )

泰国邦芭茵夏宫(亦称邦芭茵行宫,Bang Pa-In Royal Palace),位于泰国大城府邦芭茵区,是泰国国王的夏日行宫。邦芭茵夏宫内有一座天明殿(Wehart Chamrunt),是一座中式建筑。此殿修建于1889年,采用中国南方传统木结构建筑式样,由华人拍耶初乐硕提侯爵出资所建。屋脊上的吻兽(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脊兽)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取意镇守宫廷,驱逐邪灵。天明殿建成后,侯爵将其献给拉玛五世(1853年─1910年)。

天明殿正门中央悬挂的匾额,用中文和泰文写着“天明殿”三个大字,殿内雕梁画栋,均是中国风格。殿内保存着泰国国王身穿清朝朝服的肖像画,陈列着明清两朝瓷器,其它器具陈设,像桌椅、茶具、花瓶等也都是中式风格,甚至地面铺设的瓷砖也都是来自于中国。1919年,拉玛六世谕令制造了17面屏风,全都高达5米,屏风上书写了9首中国古诗。

据《中外文化交流史》所述,天明殿正殿内悬挂着中文木刻楹联,由中国历代名家书写。厅室的几案上摆放著名贵的中国古瓷。泰王亲笔临摹的中国汉字,依然保存在那里。此殿的书柜里陈放着《三国演义》、《列国志》等中文著作,甚至拉玛四世、五世和王后灵位都是用中文书写。

中国古典文籍能“入住”拥有自己的文字的泰国王宫,在距离中国很遥远的泰国宫廷之中成了历史见证,这在史上颇为罕见。

拉玛四世身着清朝画像。 。 (公有领域)
拉玛四世身着清朝朝服画像。(公有领域)
邦芭茵夏宫天明殿。( Balou46/Wikimedia Commons )

邦芭茵夏宫天明殿外观。( ekeidar/Wikimedia Commons )
邦芭茵夏宫天明殿室内陈设。( 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
邦芭茵夏宫天明殿明式家具。( 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

泰国寺院蕴涵的中国元素

泰王拉玛三世(1788年─1851年)非常喜爱中国文化,大力引进中国建筑工艺,用于建造寺院。因此,泰国有不少寺院都含有中国元素。

王子寺

王子寺(Wat Ratcha Orasaram)位于曼谷宗通区,是拉玛三世王的专属寺。拉玛二世王主政时,当时还是王子的三世王担任财务部长兼管外交。有一年,他奉命带领军队拦截可能入侵的缅甸军,曾在宗通寺露宿,并按照泰国兵法书《Tamra Pichai Songkhram》的记载,举行了洒水礼。后来缅军没有入侵泰国。为了报答神明的庇护,王子主持修缮宗通寺,二世王赐名为“王子寺”。

王子寺的入口处是一个中国风格的牌楼,由一对石狮镇守。寺中的大雄宝殿屋顶采用中国拱形瓦盖,以双龙戏珠装饰屋脊,殿内壁画都是中国风格。大殿门前陈列着大石花瓶,由高大的中国彩陶人偶镇守殿门。

泰国王子寺中国风格牌楼。(公有领域)
泰国王子寺中国风山墙。( Heinrich Damm /Wikimedia Commons )

大王宫玉佛寺

泰国曼谷的玉佛寺,位于首都曼谷市内,属于国家大王宫的范围。(Ninara/Wikimedia Commons)

泰国玉佛寺,也称护国寺,修建于1784年,属于王家寺院,在曼谷大王宫范围内。寺中的镇国之宝是一尊玉佛。根据泰国历史记载,1434年在泰国北部清莱府有一尊大石膏佛像忽然裂开,人们发现里面还有一尊玉佛。玉佛高66厘米,宽48厘米,由一整块玉石雕琢而成。

玉佛寺外屹立着威武庄严的金刚像。大殿中,陈列着两个大彩瓷花瓶和数个景泰蓝花瓶,是200多年前从中国清朝运到泰国的,至今保存完好。

玉佛寺外屹立着威武庄严的金刚像。(Saad Akhtar/Wikimedia Commons)

玉佛寺墙壁彩画描绘的是佛教故事。特别的是,大殿瓷屏风上装饰的彩绘画,描绘的是《三国演义》故事。如果不是王家特别喜爱中国文化,这一现象也很难出现。

在玉佛寺中,有不少中国石雕神像、石刻透雕凤朝牡丹。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中国的嵌瓷艺术,由彩瓷镶成梅花、菊花、牡丹和飞鸟等图案,组成栩栩如生的花鸟墙。

龙莲寺

清朝光绪五年的龙莲寺竖匾。龙莲寺又被称为“龙莲禅寺”,位于泰国的首都曼谷之县的石龙军路,属大乘佛教的佛寺。(公有领域)

位于曼谷的龙莲寺(Wat Mangkon Kamalawat)又称“龙莲禅寺”,是泰国现存至今最大的中式禅院,始建于公元1871年。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续行法师南渡至泰国。他致力于弘法的精神,感动了拉玛五世。为了实现法师开山建寺的心愿,泰王赐地兴建了这座禅院。

中国广东盛产龙莲子。龙莲子在中药中很常用,有清心养心、安神明目等功效,还可以作为清凉饮料。19世纪,龙莲子随着华人移民进入泰国,成为当地热销商品。龙莲寺因此得名,泰王亲自为寺院题写泰文寺名。

寺院陈设具中国风格,跨进山门,左右两侧为四大天王像,典型的金刚怒目神像;正中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坐像,提醒着世人要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禅院屋脊、飞檐设计和装饰都是中国风格。在这座寺院有一间中药房,里面供奉着神医华佗像。

黎明寺

泰国黎明寺主塔。(公有领域)

此外,位于曼谷市曼谷艾县的黎明寺,因保存着三百多个中国石雕而闻名。在寺院中,人们可以看到八仙、福禄寿三仙等石雕。据说,泰国王室和商人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石雕,用以装饰宫廷和寺院。

当时光远去,世界格局不断变动,无声的建筑艺术,以它特有的语言,向世人讲述着数百年以前,中华文化远扬异国的卓越风采。精美的中式嵌瓷和石雕艺术,遍布泰国宫廷和寺院。麒麟、龙、狮子等瑞兽石刻,在异国他乡也扬起驱邪致祥的气息。

菊花、梅花、牡丹等古色古香的中式花卉图案,也在大海的那一边“生根发芽”、绽放风采。气宇轩昂的中国文臣武将石像,顶天立地地站立着,他们身上流淌的正气,依然能贯穿古今长虹。弥勒佛、八仙及福禄寿三仙等神像,守护着信仰文化的天空,庇护一方子民。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复兴的此刻,让我们掸去过往封尘,使得隽永的中国风采重新展现。@*#

▼ 相关影片(来源:YouTube,如遭移除请见谅)

参考资料: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
黄迎丽,《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泰国中部地区佛寺建筑的影响》
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青苹果数据中心出品

(点阅中华文化无远弗届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暗律是潜在字里行间的一种默契,藉以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感受。不管散文、韵文,不管是诗是词,暗律可以说无所不用。它是因人而异的艺术创造的奥秘,每个作家按照自己的造诣与颖悟来探索这一层奥秘。有的人成就高、有的人成就低。
  • 听涛山庄里的许多房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精巧的雕塑、硕大的水晶吊灯、房间墙壁色彩和家具配置、包括窗帘的选材色彩,其精美和华丽都让人惊叹。山庄建筑气势恢宏,钜细靡遗地做到了那个时代范德比尔特二世要求的尽善尽美。
  • 这位曲家魏良辅是如何的从唱腔改革昆山腔呢?简单说来,他是透过与同道的切磋,广汲博取,融合南北曲唱腔的优点而创发出来的;而这其间更有乐器的改良。
  • 图书馆是文化的象征之一,很多地方的图书馆也具有建筑特色,成为另一种艺术形式。意大利摄影师里斯特利(Massimo Listri)走访了世界各地著名的图书馆,并透过镜头将这些图书馆的建筑之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 奥斯陆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这座于市中心、弧形一层楼高的荷兰巴洛克风格建筑,以石材与红砖混合而成。大教堂东边是教堂前侧圣坛或称礼拜堂(chancel),钟楼有铜制的圆屋顶,搭配文艺复兴风格的尖塔。大教堂几世纪以来不断在整修与翻新。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