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白沙王文化协会以歌仔戏诠释周钟瑄事迹

白沙王文化协会以歌仔戏诠释周钟瑄事迹。图为谢幕合照。(李撷璎/大纪元)

人气: 303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8年10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不论时日长短,对某地区有特殊贡献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世人当成历史名人在追忆,国定古迹嘉义城隍庙是清康熙54年(公元1715年),由诸罗知县周钟瑄捐献600余两银、参将阮蔡文捐40两银兴建而成,没有周钟瑄的善举就没有今天的嘉义城隍庙,白沙王文化协会饮水思源,10月31日希望借此公演机会让世人了解及认识这段少为人知的故事。

白沙王文化协会将嘉义城隍庙内一尊神像“周钟瑄”的故事,改编成为戏剧,以歌仔戏方式来诠释周钟瑄对台湾人的贡献,以及他当知县时不贪不取,悲天悯人的胸怀,尤其治水的功夫是鲜有人能望其项背。

 白沙王文化协会将嘉义城隍庙内殿一尊神像“周钟瑄”,其事迹改编成为戏剧,以歌仔戏方式来诠释周钟瑄对台湾人的贡献。
白沙王文化协会将嘉义城隍庙内殿一尊神像“周钟瑄”,其事迹改编成为戏剧,以歌仔戏方式来诠释周钟瑄对台湾人的贡献。(李撷璎/大纪元)

白沙王文化协会筹组了歌仔戏团,延请外面的歌仔戏老师来指导,无形中凝聚里民的共识及向心力,逐渐以白沙王庙的信仰中心为聚会地点,日子比以前充实,一人一户、邻里鲜少往来的现象消除,在踏查及耆老口诉中也把白沙王文化逐渐搜集齐全保存下来。

白沙王文化协会改编的周钟瑄故事剧情偏重在周钟瑄的为人,由少年、青年到中年,观众可以从戏曲中发现少年周钟瑄的仁智助人。

戏剧中,类范堂药材铺内,因为阿钦以一斤重来欺骗小豆所提供的一斤半的金银花,小豆不堪受骗,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车前子,周钟瑄趁机秤了的确是一斤半,希望老板给个公道,后来老板出了三道题考考周钟瑄,没料到三题都答对了,于是老板把一斤半的金银花材料钱给了小豆,打翻的车前子也不用赔偿了。

 类范堂药材铺内,小豆(左)将一斤半金银花卖给药材铺,伙计阿钦帮忙秤看多重?
类范堂药材铺内,小豆(左)将一斤半金银花卖给药材铺,伙计阿钦帮忙秤看多重?(李撷璎/大纪元)

周钟瑄告诫林老板:“以后作生意要童叟无欺,公平买卖顾商道,才会生意兴旺,财源广进啊!”少年的周钟瑄就懂这些大道理,无怪乎后来当了知县(县长)能勤政爱民,苦民所苦,不但振兴农业,也在水利工程创造后世传诵的美谈。

类范堂药材铺内,周钟瑄(左2)告诫林老板:“以后作生意要童叟无欺,公平买卖顾商道,才会生意兴旺,财源广进啊!”
类范堂药材铺内,周钟瑄(左2)告诫林老板:“以后作生意要童叟无欺,公平买卖顾商道,才会生意兴旺,财源广进啊!”(李撷璎/大纪元)

周钟瑄有个坎坷的童年,9岁丧母,11岁丧父,由叔父拉拔长大,叔父过世,钟瑄守孝3年,又2年叔母亦过世,又守孝3年,周钟瑄克尽对叔父母的孝道;而青年的周钟瑄暗室不相欺的君子风度,守正不阿的处世态度,终于在42岁时苦尽甘来,走上仕途。

 周钟瑄聆听完巧云的诉苦后,得知奸商强取豪夺,以假银欺瞒无助妇女,决定写一张告状逞送巡抚,以惩不法。
周钟瑄聆听完巧云的诉苦后,得知奸商强取豪夺,以假银欺瞒无助妇女,决定写一张告状逞送巡抚,以惩不法。(李撷璎/大纪元)
 为报答周钟瑄的恩情,巧云愿献身,周钟瑄告诉巧云,周钟瑄读圣贤书,绝不欺暗室,自己虽非圣人,也非贪花好色之徒!请巧云快回!
为报答周钟瑄的恩情,巧云愿献身,周钟瑄告诉巧云,周钟瑄读圣贤书,绝不欺暗室,自己虽非圣人,也非贪花好色之徒,请巧云快回!(李撷璎/大纪元)
 巧云偕丈夫秦强来见周钟瑄,秦强说,恩公,我是秦强,你真真正正是君子!我误会你,实在歹势!
巧云偕丈夫秦强来见周钟瑄,秦强说,恩公,你真真正正是君子!我误会你,实在歹势!(李撷璎/大纪元)

周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青岩县人,二十岁考中举人。42岁奉旨出任福建邵武县知县,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周钟瑄(44岁)调任诸罗县知县。周钟瑄认为民以食为天,必须振兴农业,于是首重兴修水利,捐俸助民修筑灌溉渠道。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引八掌溪水、重修“道爷圳”、“将军圳”,筑“诸罗大陂”连结(柴头港陂)灌溉嘉义田园,使得诸罗的粮食产量大增。

 周钟瑄侄子周渔璜(左)说:堂叔此去福建绍县任知县,侄儿准备多首五言诗送行,希望你谨记在心,清廉为官。
周钟瑄侄子周渔璜(左)说:堂叔此去福建绍县任知县,侄儿准备多首五言诗送行,希望你谨记在心,清廉为官。(李撷璎/大纪元)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聘陈梦林修撰《诸罗县志》,日后成为台湾群志之最;周钟瑄与参将阮蔡文等捐俸修建城隍庙,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冬告成,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周钟瑄49岁离职。县民感念他而塑像供奉于城隍庙至今。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乱平,51岁的周钟瑄以员外郞职派任台湾县知县,因岁饥,设平籴法,赈济民食;又修文庙、首筑府城门、减税赋,深得民心。丁绍仪《东瀛识略》评为“台郡循吏之冠”,杨云萍赞赏他“功甚于曹谨”。历经三朝,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享年92岁。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