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文史】重阳节 古人如何乐活享寿?

重阳节 古人怎样乐活享寿?
作者:允嘉若
九九重阳节,名胜赏景、高宴,乐活享寿。(野上浩史/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0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现代人遇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联想到的是“敬老节”;古代的人逢到重阳日,可是个令人欢欣的美善“嘉节”! 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欢乐九九、享寿九九。看来乐活“享寿”重阳节,今不如古。

欢乐过重阳在中国文化中起源得非常早。“登高节”、“菊花节”、“重九”都是重阳节的别称,它们的内涵反映了重阳节乐活享寿的妙机。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回味,找回过重阳节的乐活享寿趣味,给自己添一添憧憬的欢乐元气。

重阳节菊花盛开,“菊花节”也是重阳节的别称。(全景林/大纪元)

重阳辟邪 高会欢宴

秋高气爽,云敛千山出,重阳日是登高览景纾解郁闷的最好时光。心中的郁结、挂虑在金阳下随着天高地阔的邈远情致,容易淡化、随风而逝。《易经》以九为阳数之极,重阳日,日、月都逢九,至阳双重,所以“重阳节”登高沐浴光辉、赏景正是充实正能量的时候。对天地存着崇敬之心,天地也反馈给人最好的礼物!古人心中杂念少,常能掌握关键时刻,沐浴天地和合之气来调整身心。

登高望远,天人合一。(pixabay)

从汉到入魏晋时代,重九登高越来越风行。 南朝梁吴均 《续齐谐记》记载,东汉时汝南人桓景依照费长房道人的指点,在九月九日携带家人登高、佩茱萸囊避瘟邪的传说,这成为重阳登高辟邪的习俗源头。[*1]《本草纲目》说,茱萸到九月九日熟透气味芳烈,可折下茱萸的房实以辟恶气。[*2]

九九重阳日,茱萸红果熟透,香气芳烈,古人善用来辟邪恶之气。(pixabay)

除了登高辟邪,一些朝代很注重重阳登高宴飨。因为“九九重阳”宜长宜久,所以登高享宴庆重阳。

三国时代魏文帝欢欣过重阳嘉节,享宴高会,“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日与钟繇书》)。

重九巡游献寿 马射野餐饮宴

南梁时宫中举行重阳游宴、献寿,场面浩大。晋安王、云麾参军庾肩吾的诗中留有记录[*3],供人回味:秋晖中重九日,盛大的金銮车阵、骑兵队巡游皇宫上苑。一番巡游赏景之后摆开重阳宴,臣子侍宴“ 献寿”。南齐则是“九月九日马射”,展现尚武、习射的民俗。(见《南齐书.卷九志第一礼上》记载)

在民间,同样洋溢着重阳祥瑞的光辉。南朝《岁时楚荆记》有记录这一景况:“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重阳日郊游野宴,这不就像是当今日本樱花季的“花见”盛况吗?

唐代也有九九赐宴、放假的雅尚。《旧唐书.卷一十三》记载,德宗一朝九月九日是饮宴的假期,下诏赐文武百官自选胜地旅游去“追赏为乐”[*4]。

明代的人载着茶垆(炉)、酒具登高赏景;有的走访庙寺,有的就租个园亭赏景娱乐。

清代的人,每届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出城登高的,有在风景名胜处作诗、饮酒、烤肉、吃糕的,也有望海、赛马的。各朝代各种行乐活动都齐聚来,允文允武各取所爱,真是飒爽金秋之快事。

清代过重阳节,登高望山、登高望海,都是天人合一的俗尚,都是飒爽金秋之快事。(pixabay)

饮菊赏菊 延龄益寿

吃菊花、饮菊酒是重阳另一“享寿”习俗,从汉代就有。西汉《西京杂记》记载宫中:“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重阳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延年益寿。菊花酒是经过一年酿造的,在去年黄历九月采下菊花与茎叶、加上黍米酿造,到了今年重阳日开封饮用,可以助阳益寿。 《本草纲目》记载了“白菊花酒”具有药效。

菊花到了寒露节气之后大开,凌阴而发、凌寒露而盛的性质和其它植物大不相同,和“重阳”的气质相辉映,而且耐霜久放,所以被视为“长寿”的象征,人间都喜爱“菊寿久久”,因而在重阳节赏菊,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乐活风尚。

南宋时宫中例行在重九赏菊,前一日就于庆瑞殿排开,一时万菊灿然眩眼。到了清代,一样赏菊花,风尚更加兴盛。清时称菊花为“九花”,取其长长九九的意思,象征长寿的寓意。那时,富有人家以数百盆的菊花装饰成菊花山、菊花塔,又称“九花山子”、“九花塔”,美不胜收。

各种菊花塔山。图为韩国仁川月尾公园每年秋季举办的菊花庆典。(全景林/大纪元)

“重九”食俗 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心宽步步高。因“糕”与“高”同音,古人智慧在重阳节登高、吃重阳糕,舒松心情又养生。汉代时在重阳日就吃糕,当时称“蓬饵”(饵是糕,蓬是菊科植物),称能“令人长寿”;后代吃“重阳糕”。南北朝时逢重阳,“ 民间九日作糕,上置粉麹、小鹿数枚,号食禄糕 。”宋代时,吃重阳糕的节俗在都、城、乡村都很普遍。“重阳糕”一般都是以带有黏性的谷物作糕体原料蒸成,加上枣泥、豆沙、栗子、坚果,或是加上肉丝,做成甜甜咸咸口味。

北宋人家重九祭拜祖先和土地公,以重阳糕、酒馈送贵戚。南宋都城商店、市场在重阳日贩售糖面蒸糕,糕上装饰肉丝和小彩旗。都城杭州人都以重阳糕互相馈赠。

清代时,重阳花糕甜甜咸咸的口味和花样推陈出新。[*6]通俗的蒸糕,是在糕面上点缀红枣、栗子的碎片,精致的是花糕做成二、三层,甚至有九层宝塔型的,再以捣成细粒的坚果、红枣、栗子夹在层层之间,面上作装饰或插彩旗的都有。重阳节市场店铺到处都卖重阳糕。在登高赏景、赏菊、吟诗和赛马、欢宴、烤肉时,来一杯菊花饮配上各种重阳糕,真是乐活享寿!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宜长宜久,人间共乐嘉节。自古以来人们喜九九重阳,挽住飒爽金秋的尾巴,纵放于天地之间,疏散身心、天人同乐融融。接下来阴气盛,就要迎冬了。是呀!过重阳,不只是老人家的事,老老少少都来乐飨这天人乐活好时光!

-参注-

*1:《续齐谐记》原文: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曰,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2:《本草纲目》引《周处风土记》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3: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
辙迹光周颂,巡游盛夏功。铭陈万骑转,阊阖九关通。
秋晖逐行漏,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

*4:《旧唐书.卷一十三》记载,德宗下诏:“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

*5:重阳“食禄糕”见《荆楚岁时记‧第二部佚文辑录》记载。

*6:《燕京岁时记》原文:花糕有二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子,乃糕之次者也。每届重阳,市肆间预为制造以供用。@*#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日九日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登高望远勾乡思。王维、苏辙、丁鹤年和崔颢登高思乡关,诗怀情致各一方。又逢重阳登高,追索生命真乡。渺渺瀚宇,世世轮回,千载悠悠,白云背后何处是真乡?万古过客上下追索,万里天涯莫作乡关。返本归真可有道?…
  • 吹唢呐、读祭文、摆放祭品,甚至穿长衫祭祖,这些如粤语长片中的镜头,每年于重阳、清明时节,都会在新界围村一带重现,俗称“春秋二祭”,是新界围村人相当重视的传统。他们早于北宋前后已南迁至香港,在新界多个地方建村立业,延续至今900年左右,可说是原原本本的第一代香港人,因此保留了中国古时祭祖的传统。
  • 黄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中医认为,重阳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传统习俗本身就具有养生的作用。
  • 每年黄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登高节等。重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庆祝的活动也多彩浪漫,包括登高望远、饮酒赏菊、遍插茱萸等…
  • 中秋节近了,桂树、桂枝的光环代代传承,在中华文化中留下了典故:东堂桂、东堂桂树,“折桂”也和八月中秋月中桂树相连结:攀蟾折桂、蟾宫折桂……。“折桂”好事近……
  • 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八字推命之外,有没有类似的星座占卜术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二十八宿。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