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的趣味】

【文史】美食入诗词 哪句最得你心?

作者:任采真
莼羹鲈脍表达人生贵适志的情怀。(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4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家乡味总在季节递变中勾起游子的思乡情怀。古代吴中(苏州)是丰饶的鱼米之乡,当地的莼羹、鲈鱼脍自古有名。成语“莼羹鲈脍”(莼羹鲈鲙)就是引用了这两种吴中得天独厚的美味而来的,用来传达一种自在自适的生命情怀。

历代也有许多诗人、词家,将江南莼羹、鲈脍的美味入了诗词,寄托了他们的情怀与心声。

莼羹鲈脍(鲈鲙)

“莼羹”主要是用莼菜料理出来的羹,除了莼菜之外,有的也加上冬笋、榨菜来调味。莼菜生在河湖水中,叶子圆圆的,茎带有黏滑性,正是作羹的天然好材料。因为莼的滑性类似秋葵,所以古人叫它水葵,也叫淳菜、莼菜、莼莼。从春末到秋末,莼菜的茎细如玉钗股,又叫“丝莼”,入了冬渐渐长粗,埋入泥中。《本草》说水葵可以消渴、去热淋、利小便;捣烂敷治肿毒很有效。

“鲈脍”(鲈鲙)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地区的一道名菜,是把鲜美的鲈鱼肉细切,烹调料理出来的佳肴。鲈鱼长数寸、巨口细鳞,常栖息于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则由河入海,肉质肥美又滋养。

在七、八月,鲈鱼从海入吴松江(也称吴淞江、吴江、松江)。汉代时吴松江的鲈鱼就令美食家心动[1]。为什么吴中鲈鱼美味传天下?古书说天下的鲈都是两腮,就吴松江的鲈鱼有四腮。《神仙传》也说:“松江出好鲈,鱼味异他处。”

利水消肿的鲈鱼汤。(Pixabay)

晋代的时候,有一个吴中人张翰(字季鹰),个性清高,喜爱弹琴、善作文章又纵任自适,人称他“江东步兵”。他离开家乡出游到京城,后来在北方齐王之地当了官。

那时,齐王冏起兵杀了赵王伦,拜大司马得势,掌政治大权。八王之乱败乱了西晋世局,齐王就是其中之一。张翰看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心中警觉到名声越大求退越难,而自己是淡泊的“山林间之人”,本来就对世间功名不抱冀望,处在乱世归隐的心志就越发强烈了。

秋风一阵阵刮起,更加让他思想起江南莼羹、鲈鱼脍、菰米这些故乡味。人间名爵是何物?怎能任它羁绊宝贵的人生!那一刻在他心中“人生贵得适志”的想法强不可抑,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归乡去了。张翰引退之后弄权得势的齐王也失了势力,历史上都说他引退得正是时候,否则横祸也要上身!(见《晋书‧列传第六十二》张翰)后人就用了张翰的故事,作了成语“莼羹鲈脍”来形容淡薄名利和思乡归隐之情。

“莼羹鲈脍”诗卷 传达心声展情怀

从此以后,莼羹、鲈脍和张翰、季鹰的名字常常并联出现在诗卷中,诗人词家们将佳肴化入典故,表达人生游子“贵得适志”之心、“思乡归隐”之情。一起来看看诗人词家透过莼羹、鲈脍展开的诗情与诗怀。

*人生贵适志

以“莼羹鲈脍”表达“人生贵适志”情怀的诗人很多,例如:

明代江西按察使董纪(举贤良方正出身)和张翰同乡,他叹赏情托莼羮,人身后不图千载名:

尔家江东老步兵,秋风归兴托莼羮。
生前惟务一杯酒,身后不图千载名。
--《味莼轩》

莼羹鲈脍表达人生贵适志的情怀。(Pixabay)

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赞美张翰宦途急流勇退、免于杀身之祸,得以悠然过着适志的生活: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忽忆鲈鱼鲙,扁舟往江东。
--《赵十四兄见访》(节录)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一年秋天脚屦着芒草鞋登山。竹风冷、溪月明,揽入怀中真适意,让他萌生弃官太迟的感慨,回首忆莼羮,张翰的情怀隐隐若现:

芒屦一双青,笻枝九节轻。登山犹健在,投檄(*指弃官)太迟生。
满意竹风冷,入怀溪月明。清秋故不远,回首忆莼羮。
--《芒屦》

*送别托离情:

人生的重要场景--送别中,“莼羹鲈脍”也常常出现其间,诗人托物寄离情。

莼羹鲈脍表达柳情依依的送别心意。(Pixabay)

唐代许浑为友人韩校书送行,用了“酒醒鲈鲙美”来反衬离情,人生固然离散无情,然而前景可期:

城闭三秋雨,帆飞一夜风。酒醒鲈鲙美,应在竟陵东。
--《送韩校书》(节录)

唐代“江湖散人”陆龟蒙也是吴中人,送别友人时,想像着友人坚决的归乡之意、归乡菱船疾驶的情景。他用“鲈鲙与莼羹”祝福友人--抉择适志的人生:

秋来频上向吴亭*,每上思归意剩生。
废苑池台烟里色,夜村蓑笠雨中声。
汀洲月下菱船疾,杨柳风高酒旗轻。
君住松江多少日,为尝鲈鲙与莼羹。
--《润州送人往长洲》
(*向吴亭是古亭名,位在今江苏丹阳县 )

*托物寄情:

在送别之外,“莼羹鲈脍”也常常在人生中的一些情境中触动诗人,让诗人托物寄情。

莼羹鲈脍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不如归去之思也随着翻飞。(Pixabay)

南宋抗金归宋的豪放词人辛弃疾,他在一次同事的饯别宴上,醉酒困卧到三更,在深静的月色中醒来。深深的静夜里心思特别清明,“莼羹鲈鲙秋风起”,让他兴起人生得意几何时,不如归去的心情:

宿酒醒时,算只有、清愁而已。人正在、青涂堂上,月华如洗。
纸帐梅花归梦觉,莼羹鲈鲙秋风起。问人生、得意几何时,吾归矣。
--《满江红 其一》(上阙)

诗圣杜甫在不少诗中都写入了莼羹。杜甫的人生历经安史之乱的战乱流离,深深体会了饥饿之苦,忧国怀民的胸怀随处表露。家乡的莼羹美味让人兴起急流隐退的心志,然而,对于才结束战乱流离恶梦的庶民百姓来说,还有什么比让人至死不饥的“岷下芋”更美味呢?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赠别贺兰铦》(节录)

莼羹鲈脍秋风起,悠悠沧海湘吴春。(Pixabay)

在与李白的交会中,杜甫托借莼羹来自喻隐士的情操: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节录)*[2]

诗仙李白非常任侠豪放,看哪!那鲈鱼鲙可一点都牵挂不了他:

霜落荆门(*柴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旅途平安) 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剡县一带) 。
--《秋下荆门》

对这九首诗人、词家的莼羹鲈脍诗词,展现的人生贵适志的情怀,和送别离情、托物寄情的心声……你钟情哪一味呢?

-注-

[1]. 《后汉代左慈传》就有为吴江鲈鱼心动的记载:“所少吴松江之鲈鱼耳”。

[2].《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全诗:
李侯有佳句往往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东蒙客、北郭生都指隐士)

--【华夏文化的趣味】待续--  #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秋节近了,桂树、桂枝的光环代代传承,在中华文化中留下了典故:东堂桂、东堂桂树,“折桂”也和八月中秋月中桂树相连结:攀蟾折桂、蟾宫折桂……。“折桂”好事近……
  • 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八字推命之外,有没有类似的星座占卜术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二十八宿。
  • 九月九日重阳节不仅是“敬老节”,是个令人欢欣的美善“嘉节”! 欢乐九九、享寿九九。“重九”、“登高节”、“菊花节”都反应了重阳节乐活享寿的内涵妙机。让我们一起来回味回味,找回过重阳节的乐活享寿趣味,找回憧憬的欢乐元气。
  • 霜降是最想念的季节,那么伊人在何方呢?古代经典中就有解释。看《礼记》记载,还有周宣王时代的《履霜操》……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