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精通“十八般武艺”是哪十八种?

作者:容乃加
武术表演(关宇宁/大纪元)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点之一。(关宇宁/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8341
【字号】    
   标签: tags: , ,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才能高超、多才多艺,做什么都行,就会说这个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古人有“十八般武艺”吗?

的确古代中国就有十八种武艺,也叫“武艺十八事 ”,简称“十八般”、“十八艺”、“十八事”。十八般武艺起源相当早,相传是战国时代的战将孙膑、吴起传下来的。

元人杨梓的杂剧《敬德不伏老》,演出唐朝凌烟阁功臣、唐初开国大将尉迟敬德(名恭 ),就说他有十八般武艺。剧中人尉迟敬德唱道:“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都是神乌马踏成了这唐社稷。”

尉迟敬德像,取自清刘源绘、朱圭刻《凌烟阁功臣图》。(公有领域)

十八般  十八种武艺

那么,“十八般武艺”究竟是哪十八种呢?从战国时代传到现在,说法已经不尽相同,一种说法是指十八种兵器的武艺,包含:枪、戟、棍、钺(*大斧)、叉、镋 (*也作镋钯)、钩、槊(*长矛)、环、刀、剑、拐、斧、鞭、锏(像鞭,有四棱无刃)、锤、棒、杵等。

“洪青体育会”所存的各式传统兵器,每一件都不轻,没有扎实的腰马功夫,都舞不动。 (蔡溶/大纪元)

另一种说法,是十八种武艺,除了兵器之外还有徒手搏击,就是拳击,见于明代朱国祯 《涌幢小品·兵器》:“武艺十八事:一弓、二弩、三枪、四刃(*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简、十三挝(一说槁)、十四殳(音同书,用竹、木做成的兵器 )、十五叉、十六爬头(*杷头,屈竹作杷 )、十七绵绳套索、十八白打(*打拳 )。”

各式各样的盔甲、兵器,当年军人们根据战争需要选用不同的盔甲、兵器出征。(宇涵/大纪元)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了一个山西勇士李通,功夫非常了得。李通在京师教人武艺,人们试了试他的功夫,发现他“十八般皆能”,无人可匹敌。明英宗正统己巳年土木堡之变时,招募天下勇士,李通就成了首选。

岭南铸剑大师陈天阳刀剑展。(谢平平/大纪元)

@* #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逃之夭夭形容艳丽好女子,那么怎样形容出众的男子?玉树临风夸赞男子的风度呢还是才貌出众?古早哪位美男子被赞玉树临风?
  • 中华文化300问:人们称女子所组成的队伍叫“娘子军”,那么古代真有“娘子军”吗?“娘子军”真的上战场吗?
  • “孔雀东南飞”这是汉代古乐府诗《为焦仲卿妻作》开篇名句,此五个字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名句。孔雀,就是刘兰芝离世后的化身,“五里一徘徊”俩情依依。孔雀为何朝“东南”飞呢?而不是飞向其他方向?从易经八卦中来考察,其中有特殊的文化蕴含意义……
  • 晋代潘安美男子潘安有一天赫然见到自己头上长了白发,他形容自己长出白头发,成了古人说长白发的典故来源,“二毛”也成了他当下的年纪的代名词,那么“二毛”是几岁的代称呢?
  • 这些度量衡制度由来已久,影响中华文化又深又远,不仅在市场执行公正,也衍生出许多语言概念的文明。逛一下度量衡引申而出的成语、常用语,可以微也可以大,可以具体也可以引申成抽象的天地,真是无限宽广。
  • 在中国文化中除了八字推命之外,有没有类似的星座占卜术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二十八宿。
  • 霜降是最想念的季节,那么伊人在何方呢?古代经典中就有解释。看《礼记》记载,还有周宣王时代的《履霜操》……
  • 重阳糕的起源为何呢?西汉宫中传重阳食蓬饵,古代诗词中也留下不少“蓬饵”系重阳的诗词,都映现重阳节食蓬饵的典故。但是“蓬饵”是否为“重阳糕”的注解却让人寻它千百度。其实已知周代就有食饵的饮食文化,汉代以后也有类似蓬饵的食俗……
  •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这首隋代民谣以枣子打趣说婚姻,枣子是好婚姻的象征、夫妇初见礼之一。还有哪些新婚夫妇的初见礼,礼物怎么意示虔诚?
  • 中华传统文化中向来尊道重德。老子讲:“道生之,德蓄之”,万物有德则存,失德则亡,武德是武术得以延续传承的根本,是道德与武艺共同的体现。何谓武德?武,从止,从戈,“止戈”会意为武,即以武止恶、扬善,武德为止戈之德。学武之人若武德不好,害己害人。在形意传人宝显廷所写的形意拳谱中,记述了形意拳的几位传人,虽获其技却因为武德不好而早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