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先生收 III 来自台湾的委托(3)

作者:麦可‧罗伯森(美国)

时时怀抱着祥和与善念,会使心中时时装着满满的,富有的喜乐!(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30
【字号】    
   标签: tags: , ,

接续前文
老人很自豪。
“用我的雷射印表机。我没错,我的翻译很正确。只有偶尔出现白痴(idiot)的时候,才要找人帮忙。”
“我想您指的是俚语(idiom)吧!”

“对的。她硬是不付钱,我别无选择,只得亲自跑这一趟了。”

“这么一趟的花费,想来把酬劳全花光了吧?”

“这是我在专业上,一定得争的面子,福尔摩斯先生。人要自重,客户才会尊重我。”

雷基微微点头,然后说:“如果是我,我会把旅费省起来,用那笔钱去邻近的小酒馆,喝点小酒。”

“您只是这么说而已。”老人说:“我可不相信您真会这么做。而且您还年轻,等年纪到了,您就会明白,名誉可比啤酒贵重得多。”

“什么事情都有可能。”雷基说:“您抵达伦敦之后,跟这位女士谈过吗?”

老人摇摇头。
“没。我跑去她的地址,却发现那里非但不是她的家,也不是她办公的地方,而是个卖邮票跟日用品的杂货铺子。”

“我明白。原来她的地址是邮政信箱。这种情况倒不罕见。”

“想来世上最伟大的侦探,一定能帮我找到她的下落吧?”

雷基大笑。他把那张薄薄的翻译说明书,交还给老人家。

“还犯不着动用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刘先生,甚至不必劳驾御用大律师,只要找个很一般的初级律师就成了。这种欺压小包商的雇主,我见得多了,她就是吃定小包商会认赔了事,特别是两位的距离这么千里迢迢的时候。既然您来看我,我就替您找个好的初级律师,替您争回您该得的酬劳,说不定连旅费她都得帮您出。请您明天下午再来一趟,我会请初级律师在这里等您。”

老人摇摇头。

“我明天就得回家了。”

“再怎么说,”雷基说:“这事儿也得花上几天功夫。而且在进行法律程序之前,您的初级律师也要从皇家邮局那边,查出那位女士真正的住址才行。”

老人又轻轻的摇了摇头,颇为失望,随即把他带来的说明书卷了起来。

“如果您真是夏洛克‧福尔摩斯,”他说:“光从这张纸的重量与切割方式,就能推论出这张纸是在哪里买的?买家有怎样的社会、经济地位?再从边缘的污渍,判断出这人住在哪个城市?把这些小线索综合起来,加上我不曾留意的细节,您就能告诉我上哪里去找这位女士。我还带了她用的信封,提供您做为参考。”

“很抱歉,我没这个本事。我刚才已经提醒过您,我并不是夏洛克‧福尔摩斯。”

“现在我信了。无意冒犯,请不要放在心上。”

第二天,雷基十点多钟来到贝格街法律事务所,给萝拉的戒指,很小心的放在风衣口袋里。

他已经告诉露易丝,在萝拉拍完片回伦敦的那天,不要排任何事情。而今天,正是那一天。

事实上,工作也只剩下昨晚致电刘先生旅馆之后的后续处理而已。

老先生出去了,根据他先前的讲法,想来是去看表演。

雷基留话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天之内就可以把案子搞定。跟老先生的挑剔雇主讲几句话,想来不难让她认账。

在进到办公室之前,雷基在秘书桌之前停下脚步。

“早安,先生。”露易丝说,很开心。

他的计划一定瞒不住露易丝,这女人预感挺灵敏的。

“早安,露易丝。我的行程表还是空的吧?”

“是的,先生。整个星期差不多都是空的。”

她格格的笑了两声,赶紧憋住。

“准备工作完成了吗?”

“准备得差不多了。外烩人员会在半个小时内过来。”

“很好。”

雷基进到办公室,关上门,端详事前的准备工作——一张圆圆的小餐桌、白色桌布、全套银器餐具。好,这样一定有效。

他坐在桌子后面,再一次检查计划要项:

从风衣口袋里把戒指拿出来,放进西装口袋里。完成。

办公室布置。完成。

伦敦最棒的外烩团队,即将在这个小时的前半段,提前送上早午餐。完成。

万事俱备。

距离萝拉抵达,还约有一刻钟。没有预定行程。没什么事情好做。

他拿起电话,打给露易丝。

“刘先生回话了没有?”

“没有。要我再试试他的旅馆吗?”

“不,不。现在不用。我们稍后再联络他就好。”

“好的。”

雷基挂掉电话。距离萝拉预定抵达的时间,只剩下几分钟时间了。他从西装口袋里,拿出戒指,最后再检查一次。

就在这个时候——比他预期来得早——独特的敲门声响起:萝拉的手笔。

雷基手忙脚乱的把戒指放回盒子里,赶紧塞进西装口袋。

“请进。”他说。

雷基坐在桌子后面,还没有把心情调整好要见到她。

门打开了。萝拉在门口似乎有点踌躇,只踏进一小步。站在门边的她,感觉好像白考儿,高挑、纤细。

雷基闻到一股淡淡的椰子跟橘子混和的香气,也许是她换了香水,也许是她直接从机场到事务所来,还没有洗去防晒油的味道。她只晒到一点太阳,使她原本就有的雀斑,看得更清楚而已,而胸前隐约有道太阳晒出来的黑印。

这很好。雷基喜欢这种区隔黑白的线条:这是康庄大道,连结藏着雀斑的联络小径,最后通往白皙诱人的区域、让人流连忘返的美妙所在。(未完,待续)

——节录自《福尔摩斯先生收III》/ 脸谱出版公司

责任编辑:杨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书摘﹕《悲怆的灵魂》(一)
  • 第二章 地狱之旅

    墓穴里黑暗潮湿,
    射不进一星亮光。

  • 韦纳八岁了,有天他在储藏室后面的废物堆寻宝,找到一大卷看起来像是线轴的东西。这件宝贝包括一个裹着电线的圆筒,圆筒夹在两个木头圆盘之间,上面冒出三条磨出须边的电导线,其中一条的末端悬挂着一个小小的耳机。
  • 荷妮猛然觉得全身发寒,她紧紧抓住眼前的座位,牙齿开始格格作响。 乔装成美军的士兵还在前座交谈,吉普车驶进一条林间小路。荷妮感到焦躁不安,幸好他们还无法察觉到──还没有。事情一定要有个了结。必须如此。就是现在。
  • 在这里,人们过去和现在都有一种习惯,一种执著:耐心地把一些思想和形象压进自己的头脑,这给他们带来难以描述的欢乐,也带来更多的痛苦,我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中间,他们为了一包挤压严实的“思想”甘愿献出生命。
  • 母亲不提这些,反而不停地提起在布拉格发生的事,提到伊莲娜同母异父的弟弟(母亲和她刚过世不久的第二任丈夫生的),也提到其他人,有的伊莲娜还记得,有的她连名字都没听过。她几次试着要把她在法国生活的话题插进去,可母亲用话语砌成的壁垒毫无间隙,伊莲娜想说的话根本钻不进去。
  •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纽约市充满节庆的繁忙气氛。人行道挤满了人,商店橱窗妆点得璀璨亮眼,人们携家带眷漫无目的地四处乱转。似乎人人都铆足了劲想让这段诡异而不幸的日子变得正常。我发现这现象很值得庆幸,但也很让人不安。
  • 灾变现场四周,商店橱窗闪烁着节庆彩灯,提醒我们生活仍然照旧,即使被死亡浸透。黑暗寒冻的夜晚为那个美得令人心痛的九月天——以及在那之后像把匕首将我穿透的每一个碧蓝天空——提供了慰藉。因此我欢迎雪白冬日的到来。感觉就好像天空排空了它的颜色,以便帮助我们重新来过。
  • 过去几个月,我听过太多故事,恐怖的、悲伤的都有。尸袋拉链被拉开时我就站在旁边,我很清楚事实里大量掺杂着虚构的想像。可是那些故事、说故事的人,以及我们祝福过的遗骸,全部都出自“我方”的观点。听见“另一方”的事从个人嘴里说出,这还是头一遭。当然劫机者的遗骸会跟受害者的混杂在一起,只是我没想到罢了,因为我只顾着抚慰“我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