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御题匾额 涵义知多少

作者: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气: 1597
【字号】    
   标签: tags: ,

作为世上最大的皇家建筑,北京故宫的匾额不胜枚举。其中有些匾额,由大清皇帝御笔题写。众人都知,满人善于骑射,从马背上取得天下,大清皇帝对汉文化了解到什么程度?现撷取几方匾额题词,一览大清帝王的汉文程度以及他们兼善天下的胸怀。

1.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

乾清宫。(LuxTonnerre/Wikimedia Commons)
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牌匾。(DF08/Wikimedia Commons)

顺治帝是满人入关后的第一位大清皇帝。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由顺治帝亲自题写。正大光明,出自《朱文公文集‧答周益公》卷三十八:“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胸坦荡,言行光明正大,不结宿怨,一腔刚正浩然之气,都是为了国家。

乾清宫的乾字,在传统文化中认为乾有四德,分别是元、亨、利、贞[1]。元,即开始,阳气始生;亨,表示通达;利,意为和,万物本性和谐,各得其理,各享其利;贞,意思是正,在和谐的基础上,万物得以坚固贞正[2]。这四德表示乾的纯阳之性。同时以乾象天,表示刚健,运行不息,能行天地日月之道。乾为纯阳,表现出日月光明、天地正大的恢宏气象,象征皇权至上。

“正大光明”匾也曾是建储匣的安放之处。以前,皇帝确定继承人,都是先立太子,通常是嫡长子,也有的帝王于临终前指定继承人。至雍正皇帝时,选储方式有所改变,即事先秘密写好继承者的名字,一份带在身上,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共同打开秘藏在身上和建储匣子的那份名单,会同廷臣一同验看先帝所书皇子的名字,当即宣布由所选皇子继承帝位。

“正大光明”匾和乾的本意很契合呢!

2. 交泰殿“无为”匾

交泰殿西侧面,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Daniel Case/Wikimedia Commons)
交泰殿内景。中为宝座,左为大自鸣钟,右为铜壶滴漏,上方悬挂“无为”匾。(Morio/Wikimedia Commons)

“无为”匾原本是康熙帝所题,现在悬挂的“无为”匾,右上方写着“圣祖御书”,匾的左下方写着“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笔恭摹” 。匾中的“无为”二字,是乾隆恭摹圣祖御书。

“无为”体现的是道家思想。老子贵虚、崇静、尚无为。《道德经》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们对这句话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是,这世间的道,常常通过清静无为,即排除各种欲望和私念,从而任何事情都可从道中产生,而道无所不在,无所不为。言外之意,道能对任何事情都起著作用。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载,孔子称赞帝舜治国有盛德,说道:“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又使天下得到大治的,只有帝舜吧!他做了什么呢?惟有恭敬地律己(修养内心),朝南面坐而已。儒家推崇国君“为政以德”,从修养自身道德开始,来治理天下。

孔子盛赞帝舜能够无为而治,以盛德治理天下,臣民受帝舜盛德的感化,都能各尽其职,各守本分,天下得以大治。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无为”泛指以德化民。

后人难以揣测康熙帝所题“无为”的初衷。我们依据古典的理解,或许康熙帝希望后代帝王能够修养道德,顺天而行,以德感化天下子民,以仁爱体恤万民吧!

3.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养心殿原本修建于明代,清雍正年间重修以后,雍正以及后来的皇帝都以养心殿为寝宫。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由雍正帝御题,这几个字各有其义。

《中庸》有段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时,内心平静,不偏不倚,称作“中”;情感表现出来,都能符合常理,有所节度,没有过或不及,叫做“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性;和是天下共行的道路。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中和”,彼此心平气和,国家必会井然有序,天地各安其位,万物各自生长繁茂,到此时天下自然太平无事。

正的造字本意,为古时行军征战,讨伐不义的人或国家。后来演变为不偏斜,含有守中、正道、合乎法则等意思。仁的篆文意为,心有慈爱,怀柔大众,等同而视,视人若已,是一个充满宽容和博爱的字。

雍正皇帝御题“中正仁和”,后人难以知晓雍正帝题写的初衷,只能揣测,或者他期望自己及后世帝王能够守持正道,心怀仁爱,包容天下子民吧!

养心殿西暖阁的“勤政亲贤”匾,同样是雍正帝御题。雍正帝一生勤于理政、勇于革新,是一位承先启后的英明君主。这块匾额也是他勤政为民,亲贤远佞的写照呢!

4.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

中和殿。(Jklamo/Wikimedia Commons)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Aaa8841/Wikimedia Commons)

“允执厥中”是乾隆皇帝的御笔。典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帝舜为大禹讲述为君之道,告诉他人心善变,险危难测;而道心精深微妙,注重修养内在不可思议的道德;惟有一心一意,保持内在的修养,使心念不乱,万事做到精到;使言行不偏不倚地秉持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这里的“允”是诚信的意思,“允执”即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偏离道心。

后来,宋朝理学家将这十六个字称为“十六字心传”,认为这是帝舜授予大禹的道德修养和治国原则。

5. 保和殿“皇建有极”匾

雪中的保和殿。(shizhao/Wikimedia Commons)
保和殿中悬挂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写的“皇建有极”。(Morio/Wikimedia Commons)

保和殿中悬挂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写“皇建有极”。此匾典出《尚书‧洪范》:“皇极,皇建其有极”。唐朝孔颖达注疏:“皇,大也;极,中也。施政教,治下民,当使大得其中,无有邪僻。”按照孔颖达的意思,皇极即为大中,以大中思想推行国政和教化万民。

《说文》曰:“极,栋也。”即屋顶上最高的栋梁,引申为中正的最高治国准则。有些学者则将“极”放在宏观的宇宙中理解,比如太极。也有的学者认为,皇极思想是从上古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化,包含着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

6. 太和殿“建极绥猷”匾

太和殿。(Dave Proffer/Wikimedia Commons)
太和殿“建极绥猷”匾。(秋水平湖/Wikimedia Commons)

“建极”,典出《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建,建立的意思。极,指房屋的脊梁,也引申为中正的最高治国准则。周武王伐纣之后,纣王自焚身亡。武王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向他请教治国之道。箕子为他讲解“洪范”。箕子所说的第五条为“皇极”,大义是身为人君,应当率先建立宏大的中正之道,然后教化天下子民。

“绥猷”,出自《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绥,原指挽手上车的绳索,引申为安抚、顺应的意思。猷,就是道、法则。意思是,天帝降福善于下界子民。上天有常性,能够遵行其道的人就可以成为“后”(君主),上古称君王为“后”。当年成汤讨伐夏桀,战胜归来后,他在亳邑大告天下诸侯,将伐桀大义昭告天下,这就是《尚书》中的《汤诰》。

所以,“建极”和“绥猷”的意思,连起来是:天子上对皇天、下对庶民,担负着双重的神圣使命,既要上承天道,建立中正的治国法则,又要下抚黎民,使其顺应大道。上承天道,下顺民心,以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这块匾悬挂于太和殿,表示历代大清皇帝治国,心怀天下的使命。@*#

注释:

1.《周易正义‧上经乾传》卷一:“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
2.《子夏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参考资料:
《尚书正义》卷四
《周易正义‧上经乾传》卷一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 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1982年9月版
梁燕城:《论中的哲学——中篇:皇极哲学》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数百年前,南宋将领辛弃疾登上镇江的北固楼,遥望滚滚奔流的长江,感叹神州千里风光。而词人笔下的神州风光,更因帝王将相、豪杰群雄的风云板荡,涌出奔放的豪情。
  • 康乾盛世,气度雍容,其繁华也可媲美汉唐。大清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以文治武功,统领满汉蒙,远交天下诸国,可谓盛极一时。少林寺随着历史的车轮步入大清,迎来满洲沉雄健朗的王国气象。在帝国的福荫下,少林寺跃身为帝王龙庭,迎接清廷君臣悠游林泉,寄托旷达。
  • 清人厉惕斋在他的诗作《茶花》中写到:“年年花事易消磨,如尔花中得气多,屈指三时开不断,冬寒春暖夏清和”。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冬至之时,富人家作‘消寒会’雅集,盛开的山茶是清玩雅供中的主角。”
  • 有一次,家中的餐桌上多了一道菜,一只鸡。原来是邻居没有管好他家的鸡,鸡进了乐家的园中。被乐家婆婆抓起来了。婆婆偷偷地将不速之客杀了,做成佳肴和儿媳一块分享。到吃饭的时候,乐妻却不吃饭,只对着那盘美味的鸡流泪。婆婆问她原因,她说:“我是伤心家里太过贫穷,以至于只好吃别人家的肉。”婆婆一听大感惭愧,就把立即就去把鸡丢了,不吃了。
  • 薛夏还没有出生,二十年后的命运就已经定好了;梦中,神明提前数年告诫霍易书,并以一首诗隐藏了他的官运运程。他们的命运就像是按照是先写好的剧本在上演一样。问题是,谁写了这样的命运“剧本”?又是谁,在哪里,看到了这个还没有上演的“剧情”呢?
  • 西汉宣帝时,渤海附近的郡县发生饥荒,导致群盗四起。朝廷里的高级官员们,都没有办法解决此事。
  • 【未解之谜】解决以巴冲突的最和平方案竟然是这样……失落的神器约柜被找到了?!征兆越来越明显,弥赛亚即将降临?
  • 你见过以雕红漆的方式呈现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吗?那是18世纪中期──乾隆时代的一件剔红漆器,安静地陈列在亚洲文明博物馆中,不知当年是哪位达官贵人的书斋砚屏。
  • 清朝康熙年间,有十位大臣制作了一套银杯,闲暇时互相邀请聚会饮酒,是康熙一朝的宫臣雅事。这套酒杯是用白银制成,根据不同的酒量,银杯容量大小不一。杯身镌刻“宫僚雅集”四字,并镌刻乌兽花草等图案,内壁杯底镌刻十位大臣的姓氏字号以及籍贯。
  • 在纸张出现之前,书的形式与材质因时因地而异,与其承载的内容共同展现出古文化的独特魅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