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目不识丁遭弹劾 最后竟成一代名臣

文/陈安
font print 人气: 21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视频简介张曜是清朝咸丰光绪年间的一位重臣,他随左宗棠平定阿古柏入侵,抵御捻军太平军,因军功显赫接连升迁,后改任文职,调任山东巡抚。

听新闻:

(听更多新闻请至“听纪元”平台)

张曜少年时,家境非常贫寒,但很讲义气,见到不平之事,会出手相助。当时河南出现很多盗贼,百姓为此结团自保。张曜勇武好义,被推为团长,乡民称呼他为张大哥。一时间,“张大哥”之名盛传于河南开封一带。

当捻军围攻河南固始县时,县令眼看县城将被攻破,于是张榜:“谁能守住这座城,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县令是位儒者,女儿才貌俱佳,但当时捻军气焰嚣张,没人敢应答。大家就推举张大哥去试试。没想到这一试,竟成就了一代名臣。

目不识丁的张曜,拜夫人为师,后来成为晚清时期的名臣。(公有领域)

延伸阅读

“目不识丁”拜夫人为师 张曜成晚清名臣

历代名人轶闻录”系列文章

撰文:陈安,制作:李菁,责任编辑:苏明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代伟人”王十朋的“来历”令人称奇,《浙江通志卷》记载一段乐清明庆院僧人宗觉处严乃是王十朋前身的故实……而王十朋自己又怎样从怀疑转为相信呢?《石桥记》吐心声……
  • 伯颜出则为大将,在朝可为贤相。伯颜善于领兵作战,却不妄杀一人,不残害一物,不为珍宝财货动心,不为美酒女色所迷惑。伯颜班师回朝,囊中不带江南一物,只带回精诚至忠的护国之心。伯颜盛德令朝野感佩,赫赫功勋令诸将仰慕。
  • 高士廉无论身在官场,还是留居在家,他待人处事都体现着一个“德”字。高士廉对太宗感怀知遇之恩,从始至终保持着君臣之义;对大唐的社稷江山,倾尽心力,化民俗,推善政,致力福惠芸芸百姓。高士廉的风范,正如太宗所说:“德范宏深,风猷远着。”
  • 两宋之交虽然是乱世,但是朝廷中武有“中兴四将”,文有“南宋四名臣”,也算是乱世出英雄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四名臣中的李纲,他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