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锦瑟(74)

作者:宋唯唯

桃花(摄影: 彭秋燕 / 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534
【字号】    
   标签: tags: , ,

她的人生和他没关系了,早就没任何关系,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过关系。然而,他还是忍不住,常常合理地推理,朱锦在这个四处都是墙的地方,会怎样走投无路的困顿,她妈妈和她又是如何彼此怨恨,怪罪牵连,到后来彼此仇恨,骨肉相残。也许到那一天,她会低头来求他——当然了,求他也没用,他再也不是从前了,他对她嫌弃得要死,躲都躲不及。他这么想着,心里未免有一种凄楚的得意。然而,她求告到他这里,这样的情形并没有发生,而且,她们居然还能开出一家生意兴隆的店子,一扫从前的寒苦家境。而她母亲,也一天天地健康起来,她从不避开他什么。如果她一个人正在打坐,他进门时,她也不会就此不打坐了,如果她正在读那打印出来的纸本书,也不会看见他就收了起来。他知道那是什么书,现在,居然她母亲也炼起功来了——他有五雷轰顶的本能的恐慌。他眼前已经看到了,可怕的事情会怎么出现——她们会被抓起来,尤其是朱锦,是重点案犯了,自己死不悔改还不算,把自己妈也一起搭进去,她肯定会被判刑。这些对于一个政府公务员来说,是常识,日常司空见惯的,这些小市民在这些政府公务员的眼里,怎么形容其弱势呢,蝼蚁,比蝼蚁还弱小。

然而,她母亲在他眼里,的确是判若两人的,她神清气爽,面目安详,这半世不快乐的寡妇相,几乎是她的标签,那股拧着劲的好强和晦暗,如今荡然无存。而且她还很健康,随着她说话能力的恢复,和女儿从早到晚的口舌之争,就是证明。朱锦在外头都不开口说话的,然而,在母亲面前是个话唠,说的还都是最没什么用的,母女俩在后院里,做饭洗衣打扫,都不耽误她们拌嘴。母亲数落着女儿,因为她有那么多没脑子、该数落的地方,客房里拆洗一遍窗帘和蚊帐,忙得满头大汗才挂起来,还一律四角不对称,这也罢了,铺一块台布也能四角不对称;灌一壶油,漏了一半在外头;帮着缝补点针头线尾,则一律针脚不稳;煎鱼呢,破了鱼皮,没有看相——总之,朱锦在母亲的眼里,什么都不对,她指教还不够,末了她要亲自动手,重新做一遍才妥。女儿呢,则总是那么不驯,笨手笨脚却舌尖嘴利,每一句话都要给她反驳回去,每一句话都要顶嘴,存了心的,引发来母亲更多的数落,不数落的时候,她还要凑上去,请教一番,惹来那顿意料之中的数落。只是,他耳濡目染的,感受到的都是家常的生机,还有温情。她们如此的健康、明朗,生意也经营得很好,在公共层面上也从没惹来什么麻烦。他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去汇报她们,让她们坐牢呢?

尤其是,朱锦母亲从来没把他当成是那种会去出卖她们的人。

有一天,他来得本来就晚,坐一坐,天就擦黑了。朱锦从后院冒出来,搀母亲去吃饭,嘴里驱赶他道,你也好下班了,快走快走,监视我,我这里是不管饭的。

他没回嘴,放下茶杯便起身,母亲却拉住了他,简单地说,吃饭了。拽着他往后头灶间走。他看见那后院里,寒天里还有几株菊花开着,黄昏里格外地,白到耀眼,还有一股寒香。墙头伸过来邻家的香橼树枝,掉了几个果子在菜畦里。厨房的灶台前,从前的碗橱、木头方桌,灯光笼罩着,都是从前的光景。

因为是母亲留的客,朱锦也不敢高声阻止,只是一边摆碗筷,一边低声嘀咕道,引狼入室了,越老越糊涂了,好人坏人也不分了吗。

母亲看看他,冲他笑笑。他也笑了,都是不和朱锦计较的意思。他和她一起坐下来,拿起筷子,端起饭碗。一盘清炒水芹,一只砂锅,是咸肉煨笋。母亲照例是礼数周到的,去前头柜台上,搬了一坛桂花酒来,放在热水里温热了,斟给他。这个酒是她们秋天自己摘的桂花,惨了冰糖酿下的。很好喝,甜润的滑下喉,然而,渐渐地上头,煨热血管里的血,周身都走一遍。 笋在肉汁里煨得正有嚼头,拌在饭里,也是刻骨铭心过的旧时味道。他低头捧起饭碗,无来由地,眼里就有了泪水。

厨房的窗子打开,望出去的,是河对岸春天的油菜花的花蕾,阳光融融的,风吹上面来,是暖暖的薰风。桃花树的枝干上渐渐爆出青芽,再过些日子,桃花就要开了。彼时,春阳普照,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好花好天。油菜花明黄璀璨地,开到了天尽头。春水潋滟,桃花开了,小城的桃花,开在街头巷尾,庭院深处,三株两株的不成大气候,然而,祥云似的,落在尘世里。踏春的游人们来到这古城,走过长长的乌木色的风雨廊,沿河的古旧河房,走过一领又一领的石拱桥,眼前突然出现一座,是格调洋派,也是风格沉郁,磨咖啡豆的香味,弥漫在柔风细雨里,亮着橙色的灯火,濛濛细雨毛了玻璃,在烟雨桃花里,地老天荒的青瓦白墙里,仿佛晶莹芳香的水果糖,格外的动人。朱锦在门前的花架前,种下了蔷薇花、栀子花。

有的时候,客人来到这里落车,已经是夜半了,她也会去桥头接人,从夜车里下来的背包的旅人,格外的具有风霜的旅意。在路上的人,都有着一种相似的神情,面容疲惫而坚硬,隐忍着身心深处的迷茫和恍惚……在心里,她是认得他们的,那一种漂泊在路上,不安分的心灵主宰着肉体,茫然的漫游,那一种苍茫的气息,是她熟悉的。只是,如今,她停下来了,她找到了她的皈依之所,看见这些迷惘的人,忍不住地,她就想把自己感受到的,都分享给他们。在黑夜里,因为身在异乡和满身疲惫,他们看起来,都是一样的质朴。她想起施一桐对她说过的,这人世间凡人凡事,莫不与我有亲。

在旅游区,朱锦家的民宿,渐渐地成为著名落脚点,意义等同必须到此一游。在爱游走的驴友、江湖客之间,对古镇上这神秘的老板娘,都起敬得很。有好事者找出了她从前场戏时的剧照,还有些唱段。又挖出来,她曾经在深圳的时尚传媒工作过,参与制作的节目,彼时她的诸多影像,拼接起来,这个女子的前半生,不就出来了么。@*#(待续)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听完这句话,朱锦心里有一块悬着的牵挂,稳稳地落了下来,她一直牵肠挂肚地担心罗衣的安全,怕她会遭遇迫害,听到她要远走高飞的消息,顿时身心一松,腔子里长松了一口气,同时,眼泪也落下来了。见她哭,罗衣忍了好久的眼泪,一瞬间夺眶而出,泪流满面。
  • 说是他现在进了一个团中央的机关,哎呀我也就是听一听吧,没什么感受,本质上我们是两种人,或者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分开也是必然的。他自己也说,和我离婚,就感觉自己生命里有一页彻底翻过去了,有一部分自己,永远死去了,再也不是从前那个人了。我心里真的一平如镜,过去的那种多情依恋、被他抛弃时的痛不欲生,都灰飞烟灭,一点感觉都没有了,看他也就是路人甲了,他那个人是怎么回事,也一目了然。
  • 我只是为了确认,在一个没有你的地方,我还是能愉快购物的。要是按照这个世界的寻常规律,你和我这样的女性,我们经历了一重重的欺骗、背叛和抛弃,不止是婚姻,情爱的不可信,连我们小时候学的,人是猴子进化的——都是谎言。我们已经被生活辗压得骨头渣都不剩了,早就不可能活了,该心碎而死了。最多在电影和戏剧里,我们这样的人还能老脸老皮地活下去,随波逐流,或者心如死灰地敲着木鱼数着念珠,不占份量地度过我们的余生,等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余生会回头看我们一眼,说一句对不起,然后我们就含恨而终了。
  • 罗衣走了,去了一个她从来没有去过的、隔海隔洲陆的地方。她仿佛一艘大船启航,把她一个人留在了这里。 这里样样都是熟到心里的,然而,却又是最陌生不过的,陌生得只觉得自己的命运像蒲公英的种子,顺着哪一阵风,就落到这里。
  • 敲空了的前厅,也看出眉目来了,面街临河的主墙,镶嵌了大幅的透明玻璃,墙壁都是粉刷一新的,油漆是暖的颜色,空阔的大厅铺上了檀木地板,四壁安置下了木质书架,书架前陈设着落地台灯,照着舒适的小沙发。音箱装在天花板挂角上,有一台唱片机,已经淙淙地,流淌出乐音,在空阔的空间里,很有轰响的回音效果。
  • 晾晒过装修后的气味,房间通好了风,便择了一个日子,店开张了。楼上只有两间客房,雕花大床上,铺着雪白的床单和被褥,条案上摆着清供的插瓶花叶。卫生间则是微尘不染的洁白,周到的热水浴,雪白的浴巾,洁净的朱漆地板,挂着防蛀祛湿香包的木头衣柜。
  • 洗手间里,我在洗脸池前磨磨蹭蹭,忽然有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镜子里,一个戴黑墨镜的在向我微笑!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方明,这儿没监控。”这熟悉的声音让我心惊肉跳!他摘下了墨镜——My God!是他!
  • 在医院见到了杜红,也看到了她那位一直昏睡的将成为植物人的男朋友,我真是无话可说了。这个刚毕业的法律研究生,不谙世道,跟预审死磕,结果被一手遮天的小预审整得被律师所解聘、男朋友被打成重伤。我塞给她一万元——杯水车薪,在这昂贵的医院里支撑不了几天。这钱还是我向母亲借的,我目前在国内的现金,为还人情债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 徐队一愣:“说点儿‘人话’你听不懂啦?非得让我说‘黑话’是不是?方明,收拾东西!”我终于听到了这句久久企盼的“自由令”——坐牢四个月,我就听不懂“人话”了?非得用“地狱的语言”翻译一下!我已经成了标准化的大陆囚徒了!
  • 忽然牢门口铃铃作响——徐队拿着钥匙当铃铛晃。“又讲课呢,方明?”他说着开了锁,装模作样地说:“放学了,你走吧。”这是著名小说《最后一课》里的最后一句话,他用的也是小说中那老师悲凉无奈的语气。又开玩笑了。我马上改为笑脸迎了过去,“徐队,又提谁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