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旅法名建筑声学家徐亚英 为高雄卫武营调音

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资料照。(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提供/中央社)
人气: 20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8年12月24日讯】84岁的旅法名声学家徐亚英学建筑出身,却投入极为冷门的建筑声学,他笑说:“我的兴趣是用科学技术为艺术服务。”他也为卫武营艺术中心、卢森堡爱乐音乐厅等建筑调出极佳音质。

世界最大单一屋顶剧院、南台湾第一座国家级表演艺术场馆“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有亚洲最大管风琴及全台唯一葡萄园式音乐厅。日前由《Shopping Design 设计采买志》举办的“2018 Taiwan Design Best 100”,卫武营以多项建筑特色获年度建筑及空间规划奖殊荣。

据中央社报导,全球从事建筑声学的专家不超过200位,而在亚洲最为知名者非徐亚英莫属。今年10月才刚开幕的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中心音乐厅,就是由徐亚英负责声学设计。近期徐亚英也和音乐家廖倩慧合出《筑音赋声》一输,细数徐亚英60年来为世界各国表演厅、会议中心等的声学设计案例。

旅法名建筑声学家徐亚英 为高雄卫武营调音
84岁的声学家徐亚英(图)学建筑出身,却投入冷门的建筑声学,他说:“我的兴趣是用科学技术为艺术服务。”他曾为卫武营艺术中心、卢森堡爱乐音乐厅等建筑调出极佳音质。(徐亚英提供/中央社)

提到卫武营艺术中心的声学设计,徐亚英表示,这座表演厅对声学品质要求极高,因此他把厅堂与空间当成“乐器”在构思,并进行严谨的计算模拟,还针对音乐厅制作了1:10的巨大声学模拟,让完工后的空间,能接近设计时预期的声学品质。

建筑世家出身的徐亚英,从小在建筑与艺术的耳濡目染下,养成他对文化事务的关怀与热忱。徐亚英在巴黎结识来自台湾的建筑师林贵荣、新象创办人许博允,因而开启与台湾的因缘。

徐亚英曾为台湾各地文化中心做声学诊断,也参与台北小巨蛋、大巨蛋、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东海大学路思义礼拜堂等案,在他的调整下,许多老场馆都能重生,像是在为建筑调音。

1900年建筑声学才被定为一项科学,第一个以科学声学论点作为设计的是美国波士顿音乐厅。徐亚英大学念的是建筑,却投入建筑声学领域,他笑说:“建筑是我的看家本领,后来改行学声学,目的是运用科学技术为艺术服务,这是我一生的志业。”

多年来徐亚英专注于建筑声学,纯粹是因为,“声学家需具备建筑基础外,还得具备结构学、物理学、材料学、艺术、音乐、历史等知识论证,也需要理解业主及当地政治的波动,加以总和,才能将理想实践在公共建筑上。”

“建筑声学”这个名词对多数人来说似乎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建筑声学包含了“噪音隔绝”与“室内声学”,尤其在音乐场馆内,更是需要仰赖建筑声学家的技术,好能让观众在音乐厅内享受最佳音质。

徐亚英也因为在全球各地从事声学工作,和不少建筑名家、音乐家合作,包括贝聿铭、法兰克盖瑞、波宗巴克、波菲尔等,其中也发生不少趣闻。

1979年指挥家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到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出,当时北京政府为了让卡拉扬得到最高礼遇,自顾在舞台周围铺上红地毯。演出前一天,卡拉扬看到会构成严重吸音的红地毯,愤怒大叫:“有地毯,就没有音乐!”最后徐亚英连夜把地毯拆除,才让演出顺利进行,之后卡拉扬也和徐亚英成为朋友。

“建筑与声学的结合,是理性和感性的交会”,徐亚英把建筑声学这门技术,当成实践他人生的一种方式。他对声音的敏感度极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听到音乐或是几根和弦,立刻会神经紧绷,思考如何让音质更清澈、浑厚,他说:“如果再年轻一次,还是会不改其志。”

责任编辑:钟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