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文史】交不为利、仕不谋禄的嵇康

文/蔚天一

他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子,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是三国时期魏末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的领袖;曾官至曹魏的中散大夫,但由于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他就是嵇康,被视为中国文人中不畏强权精神的代表人物。

嵇康像。(公有领域)

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父亲离世早,从小缺乏严格管束,母亲与哥哥对他的娇惯,使他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1]

据载,年少时嵇康便显出过人聪慧,他不是通过拜师或进入学校来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而是通过自学来完成的。[2]他博览群书,学习了各种技艺,通晓音律,尤爱弹古琴。

(传)明 唐寅《听琴图》(局部)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史书中称嵇康有犹如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风采出众而且自然天成。还有一段故事说他去采药,在山中流连忘返之时,打柴的樵夫竟误以为遇到了神仙,可见其气质非凡。[3]

嵇康写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音乐理论著作,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才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他作有《风入松》等作品,其中《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当时取仕的条件之一,足见影响之深远。据传,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他经常弹奏,但拒绝传授给他人。

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的嵇康像(拓本)。(公有领域)

容姿俊美、才华出众的嵇康,又娶了曹魏宗室,按说应该是仕途坦荡,前途无限了。但他却喜欢读道家的著作,追求古代隐士的生活,在炼丹服食之外,主张清心寡欲、修身养性; [4]“交不为利,仕不谋禄”, 不愿追名逐利,宁可在家打铁也不出来当官。后来,他隐居于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

当时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想聘嵇康为幕府属官,嵇康就跑到河东郡躲避征召,招致了司马昭的忌恨。

明 唐寅《抱琴归去图》 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公有领域)

身出名门的钟会有一次带着众多官员来拜访,嵇康一看排场就非常反感,旁若无人,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打铁。钟会觉得无趣,正悻悻准备离开的时候,嵇康开口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钟会记恨在心。[5]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好友吕安被其兄诬告不孝,仗义执言的嵇康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了司马昭。钟会便趁机在司马昭面前陷害嵇康。一怒之下,司马昭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学生请求朝廷赦免嵇康,司马昭不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自若,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还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弹奏的古琴,最后弹奏了一遍《广陵散》,长叹道:“当初袁准向我学习《广陵散》,我都吝惜着没有教他,《广陵散》如今要失传了!”然后从容赴死。

《神奇秘谱》中的《广陵散》琴谱。(公有领域)

《广陵散》乐谱载于明代的《神奇秘谱》,全曲四十五段之多,是目前存见最长的一首古琴曲,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

聂政的父亲为韩王炼剑,反被其杀害。聂政长大后,为父亲报仇,去刺杀韩王,失败后避到山中,遇仙人学琴八年,出山后弹得一手好琴,据称是“观者成行,马牛止听”。后来聂政被召进宫中为韩王弹琴,他自毁其容其声,把刀藏在琴中,成功刺杀了韩王。

聂政刺韩王,山东嘉祥汉武梁祠画像石拓本。(公有领域)

注释:

[1] 嵇康《幽愤诗》:“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2] 嵇喜《嵇康传》:“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3] 唐朝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

[4]《嵇康集》卷三《卜疑》一文。

[5] 陈寿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王卫二刘傅传第二十一》裴松之注引虞预《晋书》:“钟会为大将军所昵,闻康名而造之。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康方箕踞而锻,会至,不为之礼。康问会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有所闻而来,有所见而去。’会深衔之。”@*

责任编辑:苏明真